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最新一輪關稅政策的落地,以及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美國科技巨頭全線承壓,而在這場風暴中,蘋果(AAPL.US)無疑最受關注。
智通財經APP獲悉,自週三新一輪關稅宣佈以來,蘋果股價已累計下跌15.9%,單週跌幅高達7.29%。作爲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蘋果正面臨自特朗普執政以來最複雜的多重壓力。
有分析指出,蘋果在全球業務佈局廣泛,其2024財年64%的營收來自美國以外市場。這一比例十年間變化不大,意味着蘋果的大多數客戶,恰恰來自那些可能對美國產品徵收反制關稅的國家。作爲“美國創新”的象徵,蘋果成爲了全球反美情緒的潛在靶子。
面對關稅施壓,蘋果只有三個選擇:提高產品價格、壓縮利潤率,或兩者兼施。而這場關稅戰遠非iPhone和Mac銷售這麼簡單。
蘋果的第二大收入來源,服務業務(如iCloud、Apple Music、App Store等)正處於高增長通道,也是毛利率最高的板塊(高達74%)。但數字服務稅的推行,讓這一業務也面臨重大風險。
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對數字服務徵稅,稅率介於2%至5%之間。但隨着特朗普對實物商品徵收10%至50%不等的新關稅,各國很可能會同步提高數字稅稅率,並擴大徵稅對象。
法國方面已有官員呼籲歐盟對蘋果、Alphabet(GOOG.US,GOOGL.US)、亞馬遜(AMZN.US)、Meta(META.US)及微軟(MSFT.US)等美國科技巨頭徵收統一的數字服務稅,這將直接衝擊蘋果最有利潤的增長引擎。
分析指出,除了直接的價格和稅負壓力,更棘手的是全球範圍內潛在的民族主義情緒反彈。作爲美國商業文化的標誌之一,蘋果正與可口可樂(KO.US)、耐克(NKE.US)、麥當勞(MCD.US)等一道,成爲國際社會反美抗議中最容易被抵制的品牌對象。
蘋果在其年度報告中對地緣政治和貿易限制的擔憂一再升級。公司明確寫道:“公司絕大部分產品製造完全或部分依賴外包商,主要集中於中國大陸、印度、日本、韓國、臺灣與越南。”而“對關鍵地區的貿易限制措施可能對公司運營與供應鏈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在2024財年,大中華區貢獻了蘋果17%的收入。而蘋果絕大部分硬件產品仍在中國組裝,這一事實令其在中美關係波動中變得尤爲脆弱。
雖然蘋果多年來試圖降低中國依賴,例如推動越南和印度的生產佈局,但在蘋果的龐大體量面前,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完全“去中國化”。
印度被視爲蘋果最具潛力的“新大陸”。自2020年開設線上商店、2023年開始實體店擴張以來,CEO庫克屢次在財報電話中提及印度市場的重要性。
截至目前,大約每七臺iPhone中就有一臺是在印度製造。然而,在白宮最新關稅政策下,自印度進口至美國的產品也將被徵收至少26%的關稅,而越南則更高達46%。這意味着,即便蘋果進行了全球化供應鏈轉移,也無法徹底躲避“全面徵稅”的打擊。分析指出,蘋果多年來在全球化浪潮中乘風破浪,如今卻成爲全球經濟割裂風險下最具代表性的“受害者”。曾爲優勢的全球供應鏈與國際客戶,如今卻變成可能反噬的風險因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