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大爆雷”!

財經三分鐘
04-05

蒙牛乳業2024年財報數字出爐時,整個乳業圈倒吸一口涼氣!

全年淨利潤同比暴跌近98%,僅剩1.05億元,相當於每天只賺28萬多,創下近8年最差紀錄。

爲何利潤會突然暴跌,是因爲兩筆歷史收購:一個是2019年買回來的澳洲乳企貝拉米;另一個是現代牧業

蒙牛對之前收購的這兩家公司,計提了大額的一次性減值損失約48億,所以導致了利潤的下滑。

2019年,蒙牛以超過70億元的高溢價收購澳洲奶粉品牌貝拉米,彼時張燈結綵的慶功宴上,沒人想到這會是噩夢的開始。這家曾年銷10億的明星企業,在被收入囊中後迅速隕落,如今對蒙牛的業績影響約爲39.814億。

同樣的劇本在現代牧業身上重演。這家被分兩次斥資50 億港元收購的原奶供應商,因原奶價格暴跌導致生物資產減值,讓蒙牛背上8.271億的虧損。

加上此前雅士利、多美滋等收購案,蒙牛這真是,買一路賠一路。

事實上,不論是現代牧業,還是貝拉米,都曾被蒙牛寄予厚望。

前者作爲中國最大的原奶供應商之一,在蒙牛入股之時,被認爲是蒙牛加強對上游產業鏈控制的戰略之舉;後者則寄託了蒙牛打開奶粉市場,打開第二增長曲線的希望。但這次計提了大額的一次性減值損失,相當於蒙牛變相承認了,當年的“買買買戰略”是錯誤的。

更可怕的一點是:雖然已經計提了這麼大額的商譽無形資產減值損失,但截至2024年末,蒙牛的商譽+其他無形資產,依然高達165億。

當併購暴雷的同時,蒙牛的基本盤正在瓦解。佔營收超八成的液態奶業務,2024年營收730億同比下滑12%。冰淇淋業務和奶粉業務,同樣下滑明顯。

雖然旗下的特侖蘇還是很能打,但問題是,蒙牛再沒整出同一級別的爆款。曾經的王牌產品純甄酸奶銷量腰斬,真果粒乳飲料無人問津。

不僅如此,蒙牛賴以起家的經銷商體系,近些年似乎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經銷商們的進貨意願明顯不足,甚至有位經銷商吐槽說:有時候我們的進貨價比拼多多的售價還高,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做生意了!

這場價格混戰的根源,是蒙牛自己埋下的雷,渠道多元化引發的混亂:有商超專供版;有零食店特供版;還有拼多多散裝版。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內行人士指出,爲完成蒙牛制定的銷售任務,經銷商之間經常串貨,加劇了價格的混亂。儘管蒙牛也有嚴厲的打擊措施,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家早就對蒙牛查處手段心知肚明,知道如何繞開。

另外,更致命的是奶粉業務的潰敗。在新生兒數量連續五年下滑的背景下,蒙牛奶粉收入33億同比下降13%,而競爭對手飛鶴2024年上半年就實現了營收10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外資品牌美素佳兒甚至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

此外,蒙牛的財務數據揭示着更深層的危機:蒙牛流動負債370億,遠超流動資產357億,淨流動資產爲負12.39億。

覆盤蒙牛的潰敗,比起“買買買”帶來的傷痛,再回顧2019年放君樂寶“單飛”,蒙牛恐怕也難言平靜。

儘管當時出售君樂寶獲得了45億的投資收益,但放走年銷百億的酸奶巨頭,直接導致蒙牛在低溫市場失去了一張王牌。

從整個行業來看,蒙牛的困境也是行業的縮影。根據尼爾森的數據統計,2024年國內乳製品的全渠道銷售額同比下降1.4%,線下渠道更是出現了10.9%的下滑,2024年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額下降7.4%。

所幸,蒙牛新的管理層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新總裁高飛上任後,提出“一體兩翼”戰略試圖破局。

“一體”就是液態奶、奶粉、冰淇淋、奶酪等主營業務,基本盤要穩住。

“兩翼”就是一邊搞創新業務,另一邊做好國際市場,把目光投向全球消費者。

爲了推進這一戰略,蒙牛內部做了不少調整。其中之一就是精簡人員。

2023年底蒙牛還有46064人,到了2024年末,就剩41000多人了,一年減少了約5000人。

裁員無可厚非,畢竟早有蒙牛內部人員吐槽稱,公司組織臃腫冗員多。只是,究竟裁的是底層業務人員,還是臃腫的中層領導,纔是關鍵。

蒙牛的故事,是中國乳業黃金時代的一曲輓歌,更是所有狂奔中的企業的一面鏡子。正如網友所言:“不是蒙牛不牛了,而是時代變了。”

在消費理性迴歸的今天,或許乳業公司需要的不是買買買,而是像牧民守護草場一樣,用心養好每一頭奶牛,做好每一盒牛奶。畢竟,真正的商業傳奇,永遠寫在消費者的舌尖上。

最後問一下大家,你平時喜歡喝蒙牛還是伊利?歡迎評論區留言。

掃碼加入高質量交流羣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幹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註:進羣】

↓↓↓

全文完,歡迎文末評論、點贊、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爲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