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 Bailly
更新下關稅戰。
這個事影響廣大普通人,也是一場生動的金融科普...
最新情況是——
特朗普臨陣變卦,暫停了許多國家的“對等關稅”,暫停90天。
當然了,咱們還得繼續承受着。
然後我們這邊也有了新的行動:
國家電影局說,尊重觀衆選擇,適度減少美國大片進口數量。
《紐約時報》今天快速出了一個頭版,八卦了特朗普爲啥轉變,暫停關稅。
爆出了很多內幕。
我看了下挺有意思,可以理解一下這位瘋王的內心掙扎。
分享下。
原來特朗普也有“軟肋”:
美國國債收益率
這幾天的關稅危機,刺激美國國債狠狠下跌。
一些機構拋售美國國債、收回現金,以應對危機。
那——
國債價格大跌,收益率就上來了。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成反比
我以前聊過,國債收益率是市場利率的“錨”。
它上升,意味着市場利率也得漲。
比如說——存款利息得漲、房貸也得變貴。
新發行的國債也必須給出更高的利息,才能賣得出去。
特朗普對高息特別敏感。
他自己本身是做房地產生意出身,他排斥高息。
他討厭高息。
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刺激了他開始考慮幕僚們的意見,於是決定:
至少先緩一緩“對等關稅”。
《紐約時報》說:
特朗普相信自己生活直覺,不太聽得進建議。
如果數據違反了自己的直覺。
自負、自戀型人格。
美國高通脹會給普通人帶來壓力,但高息也會給普通人、企業帶來壓力:
我一位朋友2020年疫情時在美國買房,當時他申請的房貸利率2%多。
今年會調高到6%-7%。
他已經開始提前焦慮不安。
二
今天A股繼續反彈。
我看了下主要指數的情況,基本算是回血過半。
上證:
是國家隊的主要操盤目標,血條丟失少,回得更多。
恒生科技:
屬於狂野派,血條丟得也多,回得也多。
我特意增添了紅利低波指數(紅利低波ETF:512890;場外:007466)
過去幾天,它就體現了低波動性的特質:
抗回撤強。
跌不太動,失血少。
很多老韭菜感受挺明顯,這幾天拿着收息股、拿着紅利低波,心情會平靜很多。
沒那麼爆炸。
我因爲想了解市場情緒,就看了些短線選手的看法。有人認爲接下來會再跌——但不一定比周一還慘。
我猜不準行情,也不需要猜。
就,忽略波動,直接躺平。
這次的關稅危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深刻認識“回撤”。
有的人喜歡刺激、漲得快。
代價是回撤會挺大。
這類人要有挺強的交易能力:比如止盈要敏銳,能及時抽身。
像一隻靈活的兔子。
如果做不到這樣,倒不如走上一條鈍感些的路。不貪婪、不羨慕他人。
做一隻溫吞吞的烏龜。
代價是行情火爆時,會跑輸市場平均。
烏龜和兔子誰跑得更遠?長期來看,誰賺得更多呢?
得自己在摸索中找到答案啦~
我最初走過的歷程是:
懷着兔子的心情來到市場,懵懵懂懂虧了許多年,才發現自己是隻烏龜。
PS.
有讀者問——對等關稅戰,會對自己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難以準確回答。
股民的痛感來得最快,還有做相關生意的人。
但生活的影響——
要慢慢地,在未來兩三個月,兩三年體現。
可能只有遇到了,我們纔會準確意識到。
比如讀者問:蘋果手機會不會漲價?
蘋果手機,挺多部件來自內地,組裝也在內地——比如,河南的富士康。
但它的芯片,又來自於境外。
哪塊漲價、哪塊不漲?蘋果是自己消化承擔漲價,還是直接對消費者漲價?
可能庫克都還沒釐清。
金融的痛感來得快,或許去得也快。
但生活的影響——
可能在未來漫長歲月裏,陸續體現。
我們不要過於害怕短線股票動盪。
但我們要留有充足的儲蓄、穩定的現金流。
應對長期生活的不確定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