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企業扎堆赴港上市

東方財富
04-12

眼下,人形機器人賽道熱潮湧動。畢馬威報告顯示,人形機器人賽道融資逆勢增長,融資規模從2020年的15.8億元升至2024年的72.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35.6%。近年來,優必選越疆、極智嘉、雲跡科技等先後啓動赴港上市步伐。4月初,兆威機電也發佈公告,擬籌劃發行H股。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場是多家赴港上市人形機器人企業突破的重要方向。人形機器人公司紛紛赴港上市,不僅反映了企業對國際化戰略的重視,也凸顯了港股市場在融資便利性和流動性方面的吸引力,科技型企業能以較低成本獲取資金,用於戰略擴張、技術研發等,爲企業長遠發展儲備力量。

融資規模增長迅速

畢馬威日前發佈報告稱,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2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132.5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45.5%。

人形機器人賽道持續火熱,整個2024年,人形機器人項目受到資本的熱烈追捧,各大投資機構紛紛入局。數據顯示,2024年,具身智能融資共182筆,金額爲140.5億元。畢馬威指出,作爲具身智能子賽道,人形機器人因豐富的應用場景與技術發展潛力,其融資表現逆勢增長,融資規模從2020年的15.8億元升至2024年的72.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35.6%。

其中,2024年2月,宇樹科技宣佈完成近10億元B2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金石投資、源碼,老股東深創投、中網投、容億、敦鴻和米達鈞石跟投,資金主要用於產品研發、業務拓展以及團隊搭建等方面。該筆融資也成爲2024年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金額第一名。宇樹科技主要專注於消費級、行業級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機器人及靈巧機械臂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

這些資金的注入,不僅加速了人形機器人技術的迭代升級,還促進了其商業化應用的落地推廣。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醫療、服務、教育等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潛力持續釋放。同時,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共進,爲整個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政策鼓勵產業鏈發展

近年來,我國相繼發佈《“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和《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並設立重大項目進行重點支持,逐漸構建起涵蓋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拓展場景應用、營造產業生態等在內的產業發展支持體系。

日前,《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正式發佈。預計到2027年底,北京將突破百餘項關鍵技術,產出不少於10項國際領先的軟硬件產品;力爭推動萬臺具身智能機器人落地,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羣。此外,重慶、杭州、南京等地也紛紛發佈機器人產業相關支持政策,搶抓市場發展機遇。

機構認爲,一方面,中國正持續加強具身智能技術研發。在技術端,AI技術快速發展推動人形機器人向高度自主決策系統演進,拓寬其現實應用場景。另一方面,中國出臺的各項利好政策,有望推動人形機器人等加速邁入量產期。

爭相登陸港交所

人形機器人賽道的持續火熱,也助推企業紛紛赴港上市。

2023年末,優必選成功登陸港交所上市,成爲“人形機器人第一股”。作爲機器人公司赴港上市的先行者,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主要聚焦工業應用場景,已推出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S和WalkerS1,公司如今已成爲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領導者之一。

2024年12月,“協作機器人第一股”的越疆正式登陸港交所。根據招股書,按2023年的出貨量計,越疆在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排名前二。公司在協作機器人安全措施及AI功能方面引入柔性電子皮膚技術SafeSkin,並推出由AI協作機器人賦能平臺X-Trainer支持的AI賦能協作機器人。截至2024年12月,公司提供4個系列共27款協作機器人型號,可滿足製造、零售、醫療健康、STEAM教育、科研等衆多領域的大量使用場景。

近期,倉儲智能機器人公司極智嘉科技、酒店服務機器人公司雲跡科技也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上市。

此外,作爲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件,靈巧手代表公司兆威機電4月6日公告,爲滿足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深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公司擬發行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兆威機電表示,未來將持續聚焦於靈巧手產品及其關鍵部件,強化在關鍵技術和平臺產品方面的研發投入,推動產品持續迭代升級。同時,公司將繼續加強與科研機構、優秀企業在傳感、算法、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交流,聯動上下游資源;聯合生態圈合作伙伴,積極拓展機器人在智能製造中的場景應用。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