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受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亞太金融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一”。
A股方面,截至收盤,滬指跌7.34%,深成指跌9.66%,創業板指跌12.50%。其中,蘋果概念股幾乎全線跌停。
立訊精密(002475.SZ)跌9.99%、藍思科技(300433.SZ)跌20.02%、歌爾股份(002241.SZ)跌10%、東尼電子(603595.SH)跌10.02%、共達電聲(002655.SZ)跌10.01%、恆銘達(002947.SZ)跌10%、國光電器(002045.SZ)跌9.99%、東山精密(002384.SZ)跌10.01%、長盈精密(300115.SZ)跌19.99%。
4月3日,美國政府宣佈對美國的全球貿易伙伴徵收“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大陸徵收的關稅稅率爲34%,對越南、泰國、印度徵收的關稅稅率分別爲46%、36%、26%。
蘋果首當其衝。新關稅政策公佈後,蘋果公司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4月3日和4月4日)遭遇重挫,市值蒸發了533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8萬億元)。
據央視新聞援引彭博社報道,目前蘋果公司90%的手機在中國組裝。這意味着,蘋果公司將不得不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自行消化關稅成本還是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根據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最新測算,對華加徵關稅將使蘋果公司每年增加約85億美元的成本。路透社則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如果蘋果公司將關稅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iPhone16ProMax的在美零售價將從現在的1599美元上漲到2300美元(約合16750元人民幣)。
蝴蝶振翅,蘋果供應鏈上的公司正在遭受怎樣的“颶風”。
“果鏈”:影響有限
針對“對等關稅”造成的影響,多家果鏈企業在公開渠道上進行了回應,有的表示影響有限,而有的強調全球化、多元化佈局,能夠有效抵禦地緣風險。
例如長盈精密稱,公司2024年直接向美國地區交付的產品營收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約爲3%;東山精密表示,雖然公司外銷佔比超過80%,但是直接出口到美國市場的收入佔比不超過5%;勝宏科技則回應稱,公司直接出口美國佔比約3.5%,直接影響有限。
而果鏈巨頭藍思科技對時代財經表示,截至目前,藍思科技在全球擁有9個研發和生產基地,包括位於越南、泰國、墨西哥的生產基地及多個國際辦公駐點。公司通過從戰略上拓寬全球業務版圖,使自身的製造能力與全球市場動態相契合,滿足國際客戶在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鏈需求。
財報數據顯示,藍思科技2024年海外業務佔比58%,其中大部分出口通過國內保稅區完成,天然規避關稅波動風險。針對海外組裝廠的零部件供應,公司與海外客戶交易採用離岸價或向客戶收取運費交貨到指定目的地,由進口方客戶承擔關稅繳納。該方案已在支持印度、越南等地整機量產中驗證實效。
此外,藍思科技越南基地經過8年發展,已建成覆蓋海外客戶的研發-生產-交付閉環體系,墨西哥基地則就近服務北美客戶,規模和效益逐步顯現。在關鍵原材料進口端,藍思科技的玻璃基板採購已形成日本、韓國等爲主的供應矩陣,且進口方式爲加工貿易保稅進口,不涉及進口關稅。
市值2300億元的果鏈龍頭立訊精密也回應時代財經稱,“對等關稅”對公司影響有限。
立訊精密表示,首先,在全球經濟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公司始終將風險控制前置到戰略決策中,通過多元化客戶結構、全球產能佈局和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和地緣不確定性的影響。其次,目前具體稅率、關稅豁免的申報和裁決等情況還不太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電子製造業供應鏈企業中,通常與客戶商定採用FOB模式(Free On Board,“離岸價”),供應鏈企業不需要承擔關稅,關稅由進口商(客戶)承擔。據瞭解,立訊精密已在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墨西哥、羅馬尼亞等國家與地區搭建產能基地與研發中心,就近服務客戶,提升產品成本優勢,也爲靈活配合客戶全球化生產佈局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領益智造也表示,已通過全球產能佈局,對沖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影響。領益智造在全球擁有58個生產及服務據點及8個精品組裝基地,包括土耳其、巴西、印度、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集成商務研發工程設計製造能力,實現生產本地化管理和產品全球化交付。
領益智造位於產業鏈中上游環節,主要產品出口通過國內保稅區完成,有效規避關稅風險,具備消化供應鏈波動的能力。
領益智造稱,2024年公司海外基地整體收入快速增長,目前,海外基地已全面實現本土化運營,新項目研發導入、量產交付逐步步入正軌,未來海外業務將逐步提升盈利能力。
另外,歌爾股份在4月2日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提到了關稅政策變化對公司的影響,表示將積極關注相關國際貿易環境和政策的變化,積極應對,力爭實現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健康發展。
不過,中信建投證券研報指出,儘管供應鏈企業已將產能轉移到了東南亞等地,也難以規避關稅影響。在本輪加徵中,特朗普政府執行力度遠超預期,而蘋果供應鏈多數企業淨利率僅爲個位數,利潤空間難以覆蓋新增關稅成本。若稅負最終轉嫁至終端消費者,產品售價將上升,進而影響銷量,再傳導至上游供應鏈。
“我們認爲,市場短期仍需消化超預期政策帶來的衝擊,後續將進入中長期的博弈階段,真正考驗企業的基本面韌性與全球競爭力。”中信建投證券表示。
蘋果關稅豁免可能性?
目前關稅的細則還未披露,但金融市場的大幅下跌已經表明市場對加徵關稅憂心忡忡。不過有部分觀點認爲蘋果有可能獲得一定程度的豁免規則。
Canalys(Omdia)高級分析師朱嘉弢向時代財經分析,2024年,蘋果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中佔比約60%,三星佔20%左右,聯想(摩托)佔10%左右,其他品牌較小,主要爲TCL,谷歌,HMD等。而蘋果的生產地大部分爲中國,小部分來自印度;三星有中國、越南、韓國、印度等生產地;其他品牌也比較依賴中國生產。
關稅將迫使品牌轉移優化生產地,但考慮到成本和遷移速度的問題,零售成本將明顯上升。手機品牌有可能會將部分成本轉移至上游供應鏈,並且蘋果等高端產品可能獲得一定程度豁免規則。因此,美國智能手機市場受此影響將下跌,主要來自零售價格的上漲(中低端影響更多),下降幅度正在進一步評估。
而對於新興市場,朱嘉弢表示,美國對於新興市場國家的關稅可能會影響新興國家出口和宏觀經濟狀態,進而新興市場可能出現貨幣波動、通脹等情況影響智能手機需求,新興市場還有可能再次付諸嚴格的外匯管理政策,影響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在當地的進口。
此外,朱嘉弢提到,關稅戰將迫使半導體廠商不斷優化自身生產佈局並帶來生產成本的上升,但是由於全球消費電子需求極大可能受到關稅戰的影響,導致供需關係失衡,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零部件大規模上漲可能性不大。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任期內,蘋果曾獲得一定關稅豁免。2019年12月,蘋果公司的iPhone智能手機獲得關稅豁免,第二年3月,美國又同意豁免了Apple Watch智能手錶的關稅。
華安證券同樣認爲,此次關稅問題再起,蘋果仍有較高的關稅豁免可能性。
華安證券指出,蘋果是美國最大的納稅人之一,過去五年已繳納了超過750億美元的美國稅款,其中僅2024年就繳納了190億美元。如果對蘋果產品加以大額的關稅,蘋果在北美地區的收入或將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其納稅情況。並且,蘋果在2025年2月份曾宣佈計劃在未來4年內在美國支出和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這也有利於提高蘋果獲得關稅豁免的可能性。
從“對等關稅”的徵收地區來看,蘋果鏈主要廠商基本會被覆蓋到,部分墨西哥廠區或無影響。假設蘋果相關關稅後續無法被豁免,華安證券認爲讓供應鏈獨立承擔不太現實,更大的可能性是蘋果提高美國地區的產品售價,以部分抵消關稅的負面影響,對蘋果供應鏈的影響可能會體現在蘋果硬件總量及產品年降壓力上。
“如果最終仍然受到關稅影響,我們認爲總體也可能處於可控範疇。”華安證券表示,以iPhone爲例,預計美國地區佔iPhone出貨量的25%-30%左右,假設美國區域出貨量減少10%-20%,對iPhone總出貨量的影響在3%-6%,以蘋果每年2.3億部的數量估算,絕對值影響在700-1400萬左右,總體影響可控。蘋果鏈公司股價短期經歷了較大幅度回調後,悲觀預期已經有所釋放,將繼續看好蘋果鏈公司。
此外,對於果鏈企業而言,此前已有意識地通過多元化發展,以降低對蘋果的依賴。
例如,立訊精密除了消費電子業務,還發展了通訊與數據中心業務、汽車業務、醫療業務等;歌爾股份正在拓展VR/MR等領域;歐菲光自2015年開始進軍智能汽車領域,還佈局了智能門鎖、運動相機、工業及醫療、VR/AR等新領域光學光電業務。
藍思科技也向時代財經透露,隨着國內市場戰略地位的提升,藍思內銷營收佔比已達42%,隨着與國內頭部客戶的合作持續加深,在人形機器人、AI眼鏡、智慧零售等前沿領域的突破形成共振效應,進一步增強公司後續發展的空間和韌性。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時代財經APP,作者:郭美婷,編輯:林銘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