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在立法會發言時表示,香港政府正致力推動生物醫藥技術新質生產力,發展香港成爲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政府已於2024年11月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試驗所),爲醫藥研發機構提供一站式臨牀試驗支援平臺。試驗所將會與深圳園區的幾所研究中心共同建設“大灣區臨牀試驗協作平臺”,結合“港澳藥械通”數據,加快新藥審批上市。
盧寵茂提到,“1+”新藥審批機制(“1+”機制)的適用範圍由2024年11月1日起擴展至所有新藥,香港衛生署亦於上月舉行首場“1+”新藥註冊申請簡介講座,並會於今年上半年提出“香港藥械監管中心”成立時間表和邁向“第一層審批”路線圖。
除了發展國際醫療創新樞紐,香港政府也在全面審視醫療體系的定位和目標,改革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衛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強化基層醫療署和衛生署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的工作,以及加強衛生署作爲監管機構的角色。
爲推進深化醫療體制改革,香港政府會相應調節不同醫療範疇的開支撥款,務求令資源運用恰當。2025至26年度政府投放在醫療衛生方面的經常開支預算爲1,153億港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百分之19.6,較2024至25年度修訂經常開支增加百分之5.6。
香港政府按照在2017年商定的三年期撥款安排,按人口增長比例和人口結構變動,向醫管局提供撥款,以應付預算需求增長。在2025至26年度,香港政府向醫管局提供的經常撥款爲990億港元,較2024至25年度的修訂預算(954億港元)增加百分之3.7。香港醫管局推行的一些主要措施包括:
(一)推行管治及管理改革,提升公營醫療服務和設施的質量、安全和效率;
(二)落實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引導市民善用醫療資源,減少浪費濫用,加強對“貧、急、重、危疾”病人的醫療保障,從而強化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
(三)提升公營醫療服務數量和質量,包括增設約330張醫院病牀、增加手術室、內視鏡檢查節數及白內障手術服務量、加強臨牀服務、縮短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以及在香港兒童醫院整合兒科服務等;以及
(四)加強統一採購藥械,促進成本效益,並且發展智慧醫院項目,透過先進科技提升服務質量、安全及效率。
香港衛生署會加強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包括訂立全生命週期健康促進策略,強化“全校園健康計劃”,優化各項疫苗資助計劃,以及增加約2億7,500萬港元有時限額外撥款,主要用於長者醫療券計劃的開支。
在醫療人手方面,香港政府一直加強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並適度增加政府資助的醫療相關學位課程名額。教資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醫學生培訓學額由2009/10年度的每年320個,增加至2025/26年度的每年650個,增幅超過一倍。
香港政府會繼續積極引入非本地培訓的醫護人員,包括醫生、牙醫和護士。上月,政府已經向立法會提交《2025年輔助醫療業(修訂)條例草案》,開闢新途徑予非本地培訓輔助醫療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
關於第三所醫學院,香港政府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今年《財政預算案》公佈政府會預留資源以配對形式供大學籌建新醫學院。“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共接獲三份建議書,預期於今年內完成評覈,並且向政府提交建議方案。
在基層醫療方面,香港政府正全方位推進《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各項建議。其中,“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已推出專屬護士診所服務、擴大篩查至血脂檢查實現“三高全覆蓋”,亦分階段擴展至指定普通科門診,爲弱勢社羣提供慢病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我們很高興見到參與計劃的人數已經突破十萬。
香港政府亦會繼續發展地區康健中心及其跨專業基層醫療服務網絡,今年內將中西區、油尖旺、東區三間地區康健站升級爲地區康健中心,亦會啓動整合後的婦女健康服務。另外,政府將於今年第四季完成制訂社區藥物名冊,並於明年第四季起分階段推出社區藥房計劃。
在“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方面,香港政府在2024年推行“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試點計劃”),擴展至七間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四個內地城市的綜合醫療/牙科服務機構。截至今年二月,已經有超過11000名長者曾在相關服務點使用醫療券,涉及總金額約2,730萬港元。我們正籌備擴展“試點計劃”,今年內達到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全覆蓋。
在中醫藥發展方面,香港政府一直致力推動香港中醫藥高質量、高水平及全方位發展,推進香港成爲中醫藥邁向國際的橋頭堡。2025年是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一年,香港首份《中醫藥發展藍圖》將於年底發佈,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兩大旗艦項目亦會於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
在控煙工作方面,香港吸菸率由2019年的百分之10.2,下降至2023年的百分之9.1。爲繼續推動控煙進展,香港政府於2024年六月提出新的控煙策略,定下短、中、長期措施,以循序漸進、多管齊下的方式,減低菸草產品對社會的禍害。爲落實相關措施,我們即將會把《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
在口腔健康方面,《2024年牙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相關修訂條文已於今年逐步實施,包括增設新途徑容許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來香港執業。首批非本地培訓牙醫已於今年第一季開始在衛生署工作,紓緩香港牙醫人手短缺的情況。政府亦會繼續增加牙科衛生員和牙科治療師的培訓學額。
香港政府積極發展以預防爲重的基層口腔健康護理,即“做闊做淺”,以及聚焦爲弱勢社羣提供適切的牙科護理服務,即“做窄做深”。政府在三月已經推行“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今年內會推行“社區牙科支援計劃”,以及學前兒童預防性牙科服務等新措施。
在“醫健通+”的發展方面,香港政府會繼續推行“醫健通+”五年計劃,將醫健通轉型爲一個綜合醫療資訊基建,令市民獲得更連貫和優質的醫護服務。政府已經向立法會提交《2025年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修訂)條例草案》,以配合“醫健通+”發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