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財網
宜賓銀行把存貸利差作爲核心收益支柱的經營策略受到挑戰。
文/每日財報 張恆
自上市首份財報披露8天后,宜賓銀行管理層出現變動,行長楊興旺“掛帥而去”,一時間引來市場廣泛關注。
根據4月8日晚間宜賓銀行所公告的信息,經董事會宣佈,楊興旺提出因個人身體原因,已向董事會送達辭呈,辭去執行董事、行長、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戰略與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委員及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所有職務。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該行章程規定,楊興旺的辭任自2025年4月8日生效。
宜賓銀行行長楊興旺突然離職,董事會在公告中並未對楊興旺的離任致謝,只是用“楊先生確認與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也沒有就其辭職需要知會本行股東的任何事項。”一筆帶過,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此次突然辭任的楊興旺,可謂是宜賓銀行元老級別人物,在宜賓銀行及其前身服務已近34年,是從基層一步步歷練成長起來的幹部,自2020年10月履職行長已經超過4年時間。
任職超30年老將卸任二把手,
董事長薛峯壓力猶存
宜賓銀行曾在招股書中這樣評價楊興旺,稱其擁有逾30年銀行從業經驗,曾在該行多個分支行、村鎮銀行主持工作,擁有豐富的分行基層經驗和總行管理知識,深入理解銀行的歷史沿革、業務運營與發展,且有豐富的銀行運營經驗。
根據履歷,1974年8月出生的楊興旺,自1991年7月在宜賓銀行的前身宜賓市城市信用社開始工作,歷任出納、會計、信貸員、主辦會計、分社負責人等職務,後至2000年4月份開始出任宜賓市珙縣農村信用社大觀樓社副經理、工會主席,宜賓市城市信用社大順社副經理。
直到2006年12月,楊興旺正式進入到宜賓銀行中層管理崗位,先後擔任過大順支行行長,內江興隆村鎮銀行行長、副董事長,內江分行行長。
在經過各大重要分支行中層管理崗磨鍊六年之久後,因能力出色,楊興旺自2012年7月開始被擢升至宜賓銀行總行工作,擔任過多個要職,歷任業務部總經理、副行長,而後更是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代爲履行行長職權。
直至2021年12月起,楊興旺才正式擔任宜賓銀行行長,全面履行負責公司經營業務管理、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並向董事會報告經營管理情況等職責。同時,楊興旺還擔任着宜賓銀行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主任、董事會戰略與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委員、董事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諸多要職。
與楊興旺形成組合搭檔的薛峯,目前依舊爲宜賓銀行董事長,今年49歲,擁有經濟學專業學士學位、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及經濟學博士學位,高級經濟師。薛峯從1999年7月至2013年4月,一直在建行體系內一步步成長起來,歷任過四川省分行國際業務部國際結算科、信貸科、資金科科長,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而後於2013年4月至2019年10月,薛峯先後擔任過民生銀行成都分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國辰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董事及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
直到2019年10月,薛峯轉戰宜賓市商業銀行,出任黨委副書記一職,後於2020年5月升任行長,六個月之後,薛峯頭銜再進一步,擢升爲董事長,並自2022年10月至今還被委任爲黨委書記。
對於薛峯的任職,宜賓銀行如是評價道:“董事長薛峯擁有約25年銀行從業的豐富經驗,曾在國有大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金融業有關機構任職管理職位,包括中國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及四川發展公司下屬投資基金公司,具有寶貴的銀行管理、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方面的戰略遠見與專業經驗,對公司發展具有重大價值。”
如今,隨着楊興旺的離去,宜賓銀行行長空缺,亟待合適人選補位,而“二把手”之位的填補,到底是由內部提拔人才來擔任,還是尋求外部精英選聘,還有待我們後期觀望。
淨息差大幅收窄,營收幾近“停滯”
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宜賓銀行營業收入21.8億元,同比增長0.5%;歸母淨利潤5.13億元,同比增長9.6%。
整體業績還不錯,但營收增速幾近停滯值得我們研究。
2021年-2023年,宜賓銀行營收增速分別17.99%、15.19%、16.22%,到了2024年降至個位數都摸不着的低位,放緩之勢可見一斑。
一直以來,宜賓銀行營收以傳統喫息差爲主,淨利息收入佔據了半壁江山。2024年在佔據營收“大頭”的淨利息收入上出現了“滑鐵盧”,僅爲15.78億元,較2023年同期縮減了2.08億元,降幅達11.6%。
而同期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則實現了較好增長,達到了0.65億元,同比增長48.3%,雖然該分部每年保持一定增長態勢,但依舊佔比很小,對總營收的貢獻度還有待提升。
此外,受益於2024年下半年資本市場走出一波好行情,宜賓銀行還在金融投資上獲得了不菲的收益,去年實現金融投資淨收益達3.15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0.11億元暴漲了近乎三倍。
但即便是有着投資端的強勢助力,也無法掩蓋宜賓銀行主業經營踩下“急剎車”的事實,而且更爲關鍵的是,2024年淨息差從上一年末的2.18%足足下降了47個基點至1.71%,位列港股上市城商行淨息差下降之最。
比如,與宜賓銀行同爲“酒系”港股上市城商行的瀘州銀行,2024年淨息差卻是逆勢大幅上漲了10個基點,高達2.49%,將宜賓銀行1.71%的淨息差遠遠甩在身後。
這意味着,在利率整體呈現下行趨勢且銀行業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的雙重壓力下,中小銀行傳統的存貸業務間的利率“剪刀差效應”盈利模式遭遇嚴峻挑戰,宜賓銀行長期以來依賴存貸利差作爲核心收益支柱的經營策略,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持續壓力。
存貸規模持續擴表,
製造業與批發零售類貸款質量風險上升
分析完經營效益方面,我們再來重點剖析去年宜賓銀行整體規模及資產質量兩大重點指標。
截至2024年末,宜賓銀行資產總額達到了1092.05億元,同比增長16.9%,按此資產規模計算,宜賓銀行成爲港股最“袖珍”上市銀行。而在這些資產中,該行發放貸款及墊款淨額爲584.44億元,同比增長18.4%,其中公司貸款餘額爲485.58億元,同比增長23.99%;零售貸款餘額爲48.82億元,同比下滑0.71%。
同期末,該行負債總額爲992.33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客戶存款總額爲845.18億元,同比增長18.3%。具體來看,公司存款餘額達405.89億元,同比增長7.52%,佔客戶存款總額的比重爲49.4%;個人存款總額爲416.02億元,同比增幅29.84%,佔比客戶存款總額的50.6%。
整體來看,去年宜賓銀行存貸款業務在整個銀行業區域獲客競爭壓力加大的現實境遇下,還均能保持着超18%增速增長,這是尤爲不易的,值得稱讚。
在資產質量方面,儘管報告期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略降0.08個百分點至1.68%,資產質量狀況有所好轉,但細分行業數據卻暴露出潛在風險點。
分行業來看,向批發及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築業、製造業借款人發放的貸款,爲宜賓銀行公司貸款組合的最大組成部分。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該行向這些行業發放的貸款分別佔公司貸款總額的66.6%及65.2%。
然而,在這四大行業中,除了建築業不良貸款率有所壓降外,其他行業不良率均有所上揚。其中,製造業不良率從上年末的0.84%暴漲至3.79%,不良餘額一年間也增長了1.56億元,幾近翻四倍;批發及零售業不良率升至1.99%,同比上漲了0.6個百分點,不良餘額也從2023年末的1.3億元上漲逾一倍至如今的2.56億元。
可以想見,未來如何加大對所存在的不良資產進行風險減量,並推動資產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這將會對宜賓銀行管理層是一場考驗。
責任編輯:張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