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網友憤怒! 文和友蹭“甲亢哥”翻車,頂流神話破滅?|BUG

新浪科技
04-11

  文|《BUG》欄目 閆妍

  文和友因爲一場直播翻車了。

  3月底,美國博主“甲亢哥”(IShowSpeed)開啓中國行,在多個城市進行一鏡到底式直播,上海、河南、成都、北京四站接連登上熱搜,持續製造流量狂歡。

  不過,就在前兩天的長沙站直播中,“甲亢哥”在探店文和友時,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翁東華強行擠開隨行人員,自稱“I am boss!(我是大老闆)”威脅對方讓座,還對着鏡頭“大吼大叫”,甚至用上了喇叭爭搶鏡頭……種種操作導致直播翻車,其態度語氣也引發了大衆不滿。

  對於上述行爲,文和友聯合創始人楊幹軍向媒體表示,“不需要(回應)”。《BUG》欄目撥打湖南文和友小龍蝦有限公司等多個企業電話,都未得到回覆。

  有網友直言,如今的文和友,已經從“頂流”變成了“寒流”。事實證明“寒流”確認存在——在今年2月,投資2億元建成的廣州文和友被曝已經歇業,現場大門緊閉,沒有商戶營業。深圳文和友同樣經營慘淡。

  從門庭若市到生意冷清,擴張之路屢屢碰壁,昔日文和友爲何風光不再?

  用力過猛,差評“刷屏”

  曾經的現象級網紅品牌,在失去流量、褪去網紅光環後,亟需重塑品牌形象,喚醒消費者對其“熱情、親切、復古”的品牌記憶,一掃之前閉店、關門、水土不服等負面印象。但多重壓力下的流量焦慮,或許也導致了這次直播事件中,文和友方面的用力過猛。

  文和友這次直播翻車引發的輿論危機正在持續發酵。在美團上,長沙文和友(海信廣場店)最新評論已被“差評”刷屏。在大衆點評上,該店面首頁近1萬人討論“文和友 甲亢哥”事件,97%的人表示憤怒,近40萬人圍觀。

  事實上,這個從長沙走出來的“超級網紅”,在多地都出現了“水土不服”。

  以廣州文和友爲例,早在2020年7月,該地區文和友試營業期,瞬間成爲了這座城市的熱門美食地標,試營業期單日排隊取號數近3000桌。但新鮮感很快就過去了,距離開業僅僅過去3個月,廣州文和友被爆出客流嚴重下滑,人氣大不如前,週末排隊等候的人數大幅減少。

  此後,廣州文和友不斷調整方向,入駐的商戶變更不斷:2020年年底,盲公丸、風筒輝燒烤、唐氏祕製燒雞翅相繼撤場;2022年1月,廣州文和友升級改造,一樓改造爲海鮮主題的“華文港”,四五家水產檔口占據了中心位置;2023年,廣州文和友曾引入劇本殺、電影院等業態試圖自救,其間也更新過一些餐飲品牌。

  但這些策略顯然沒有成功讓消費者買單。有媒體報道透露,到2024年底,廣州文和友閉店率已超80%,僅剩2家門店營業,工作日客流量不足10人。今年春節之後,廣州文和友被曝已經歇業。對此,文和友總部回應稱,“廣州文和友租約到期,不再續租。”至於退出廣州市場的具體原因,文和友方面尚無官方回應。

  深圳文和友同樣經營慘淡,有消息稱,2022年底時候其空鋪率達到七成左右,大面積商鋪閒置,人氣大不如前,並頻頻傳出倒閉消息。深圳文和友後期引入的“笨羅卜瀏陽菜館”眼下仍大排長龍,但整個場子內也僅有這一家餐館紅火。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指出,文和友的困境源於其核心競爭力的流失,“當主打湘菜的品牌在廣州轉型粵菜風格時,其賴以成名的重口味特色不復存在,也就不再具有獨此一家的魅力。”他直言,“缺乏獨特祕製口味的網紅品牌,在沒有護城河的情況下,註定難敵無需排隊、性價比更高的競爭對手。”

  高開低走,擴張策略埋下隱患

  廣州文和友、深圳文和友,都屬於“高開低走”,開業不久就出現了客流量劇烈下滑。

  爲了更好地融入深圳市場,文和友進行了多次策略調整:開業不到半年,深圳文和友升級爲深圳文和友老街蠔市場,還相繼引入了海鮮市場、菜市場和集貿市場,並嘗試從復古場景向時尚科技風格的轉變,甚至引入了賽博朋克風格。

  在業內看來,走出長沙的文和友既帶着長沙的市井風情,又想要融合廣州、深圳的地域文化和餐飲特點,最後反而稀釋了自身的特色,而之後一系列“爆改”更偏離了自身的品牌定位,從廣州、深圳兩地的經營情況來看,市場認可度和接受度都不能算好。

  文和友CEO馮彬曾在一個採訪中反思廣州和深圳兩家文和友做得不好的三點:

  一是,長沙文和友還沒有完全得到市場驗證,就啓動了廣州、深圳的項目;二是,犯了兩頭不靠岸的問題,沒有把廣州、深圳的文化做到極致,也沒有把原有風格發揮好,又加了很多其他元素;三是,作品的呈現完成度不高,當時做的時候沒想那麼清楚,自己還在摸索的過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文和友激進的擴張策略,也爲公司陷入裁員困境埋下了伏筆。

  2022年,據媒體報道,文和友開始大面積裁員,有部門裁員比例超60%。其中,被裁員工多爲長沙文和友的沉浸劇場項目以及南京文和友項目,而這兩個項目均是2021年文和友融資後,加快擴張步伐的新項目。

  還有員工爆料表示,文和友存在剋扣工資的行爲。即文和友員工每個月的工資並不會足額髮放,其中有10%的績效工資會壓到年底當年終獎一次性發放。此外,2021年全員無年終獎。

  對此,文和友CEO馮彬表示,此事涉及幾十人,公司目前有上千人,不屬於“大面積裁員”,原因是有些項目不做了,新的一年進行微調。

  消費新貴,多年未融資了

  長沙文和友的巨大成功,曾讓文和友一度被“捧”得很高,獲得多家頂尖投資機構青睞,身價一度被爆達到百億元,躋身超級獨角獸。

  在2020年—2021年期間,文和友先後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加華資本、紅杉中國、IDG資本、華平投資、碧桂園創投、GIC、易凱基金等。拿到投資的文和友,還設定了5年內在全國20個高線城市開出20家“城市文和友”的目標。

  但值得注意的是,距離上一次融資披露已經過去近4年,曾被資本高高捧起的“消費新貴”文和友,很久沒有傳出下一輪融資的進展。

  文和友的興衰,不僅是一個品牌的成長故事,更是“網紅經濟”模式的一面鏡子。

  網紅效益雖然能實現品牌的短期爆發效應,但如果缺乏和當地消費者的深度鏈接,以及紮紮實實的產品服務質量,當拍照打卡的熱潮退去,年輕人也將逐漸失去新鮮感。

  張書樂談到,“茶顏悅色和文和友有同樣的問題,包括此前長沙出現了大量網紅品牌,如中式烘焙、新中式茶飲等等,本質上都只是在做包裝,而在產品體驗上和傳統烘焙、奶茶、燒烤並無差異,其起風時所謂坪效超過星巴克,也只是一時風雲,沒有真正產品的差異化和獨家色彩,都難以長久。”

  對於站在十字路口的文和友來說,若想從“網紅”蛻變爲“長紅”,僅靠短期的流量和熱度遠遠不夠,必須依託紮實的產品質量、獨特的文化內涵以及可持續的運營模式,才能真正贏得市場的長久認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郝欣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