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國家金融研究院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4月8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中央匯金的操作機制具有類“平準基金”的功能特徵,其通過增持ETF的交易機制方式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而且,央行明確表示必要性可提供流動性支持,釋放出穩市場的強烈信號。
“在外部壓力與內部轉型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需兼顧短期穩定與長期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增強股市內在穩定性。長期看,關注上市公司的成長性、競爭力與投資價值,讓市場有足夠的流動性,進一步深化推進資本市場改革,三管齊下,我國穩定資本市場有信心、有底氣。”吳曉求說。
吳曉求說,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正經歷巨大波動,一些國家甚至出現熔斷風險與危機,我國資本市場也受外部環境影響產生較大幅度震盪。在此背景下,維護市場信心與穩定預期至關重要。“目前,一是通過中央匯金公司增持ETF,穩定市場,二是推動央國企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與增持。這兩項舉措在向市場傳遞明確信號——儘管外面風浪很大,但中國有能力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吳曉求說。
吳曉求特別提到,自2024年9月起,我國已着手構建資本市場穩市儲備機制,如央行創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該機制可通過多重渠道爲市場注入流動性:既可直接向中央匯金提供資金支持,也可向大型金融機構提供互換便利工具,同時爲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的回購增持操作提供流動性保障。這種戰略性流動性儲備體系可通過多元化渠道進入市場,實現穩定市場功能。
談及如何進一步優化政策協同框架以更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吳曉求表示,在制度設計方面,有關部門正不斷打通長期資金進入市場的痛點和堵點。除中央匯金增持ETF與央國企的增持回購外,重點是進一步推進社保基金、商業保險資金及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通道建設。打通中長期入市的痛點和堵點,既能夠爲機構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結構化資產配置選擇,又爲市場持續注入流動性,形成良性互動格局。
吳曉求認爲,在外部壓力與內部轉型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需兼顧短期穩定與長期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增強股市內在穩定性。“從短期來看,要做好流動性儲備,讓市場處在相對穩定和可預期的狀態;從長期來看,要提高進一步上市公司的競爭力,改善資本市場結構,從發行、上市、減持、退市、信息披露等方面不斷完善監管制度,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吳曉求說。
吳曉求進一步表示,長期看,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方面要關注上市公司的成長性、競爭力與投資價值。這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也是投資者產生投資預期的關鍵前提。我國正持續優化上市公司結構,提升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和投資價值。提高上市公司的競爭力,讓科創型企業、高科技企業逐步成長爲市場的“主力軍”。
另一方面,市場要有足夠的流動性,這需要通過中央匯金操作、央行結構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及進一步打通各路資金通向資本市場的通道等機制共同維護。
此外,要進一步深化推進資本市場改革,調整一系列的制度規則,促進市場公開、透明、公平。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