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4月11日訊(記者 武靜靜)MCP正在全球市場被廣泛熱議。OpenAI 、谷歌、阿里先後宣佈支持MCP。
目前,海內外,兼容MCP協議的軟件應用正在呈現指數型增長,MCP已被公認爲大模型連接軟件應用的標準協議。
MCP成香餑餑,OpenAI 、谷歌、阿里雲先後接入
MCP全稱是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協議),是由Anthropic提出的開放協議標準,旨在爲AI應用構建統一的中樞協議層。
海外網友製圖
我們可以把MCP 理解爲給AI應用裝的一個“萬能轉換器”,讓AI能輕鬆連接各種外部工具、數據庫和軟件。
以前每個AI要用不同接口對接不同系統,就像手機充電口五花八門(蘋果Lightning、安卓Micro-USB…),MCP的出現相當於加一個萬能轉換器,提供了一種通用的連接機制。
今年 2 月, MCP 在海外受到廣泛關注,Cursor、Winsurf、Cline 等平臺接入 MCP 協議。數據顯示,已有超過1000個由社區構建的MCP服務器可供使用。且網絡效應還在持續擴大,這意味着MCP的影響力正在像滾雪球一樣不斷放大。
3 月26 日,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社交平臺宣佈,OpenAI 將在旗下產品中集成MCP。他發文稱,“不僅可以在Agents SDK裏使用,ChatGPT桌面應用和Responses API也很快支持!”
3月31日,谷歌CEO Sundar Pichai在社交媒體拋出一個問題:To MCP or not to MCP。僅僅4天后,谷歌就在Gemini API文檔中宣佈支持MCP。
國內,高德地圖此前也推出MCP Server 版本。阿里雲也最新佈局跟進:4月9日,阿里雲在會上宣佈,百鍊平臺上線業界首個全生命週期MCP服務。
作爲一家雲平臺,阿里雲不僅宣佈支持MCP協議,其平臺還上線了高德、無影、Fetch、Notion等50多款阿里巴巴集團和三方MCP服務,覆蓋生活信息、瀏覽器、信息處理、內容生成等領域。可滿足不同場景的Agent應用開發需求。
MCP 的一個重要價值是,極大地擴展了模型可以使用的工具範圍。
阿里雲百鍊高級產品專家徐志遠在採訪中提到,“就像 HTTP 協議統一了互聯網的訪問方式一樣,MCP 的出現將工具本身的使用平權化,使得工具的提供者只需開發一次,其服務就能被各個大模型更好地使用,極大地擴展了模型可以使用的工具範圍。”
徐志遠解釋稱:在Function Call時代,不同模型如通義、GPT等,使用的插件是閉源的,工具難以在不同模型之間通用。“MCP通過將工具本身的使用平權化,使得工具提供商開發的服務能夠被各種大模型更好地使用,從而極大地擴展了模型的能力邊界。”
海外網友製圖
MCP服務下,5分鐘就可快速搭建Agent
MCP也讓Agent可以執行更復雜的任務,能力疆界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此前,從模型到真正能解決複雜問題的 Agent 之間存在一個差距,而 MCP 的出現彌補了這個差距,使得 Agent 能夠更好地利用各種工具來提升自身能力。
MCP 通過提供統一的工具調用協議,使得 Agent 能夠更便捷地接入和使用各種軟件和工具,從而提升 Agent 的能力,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加速 Agent 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
徐志遠認爲,Agent和MCP的有效結合需要兩個核心要素:一是模型本身具備深度推理和複雜任務與工具的調度能力;二是MCP服務能夠穩定、可用、高效地提供出來。“阿里雲作爲國內領先的模型廠商和雲服務廠商,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他提到。
例如,高德地圖工具如果只能被自家模型使用,其價值將受限;而通過 MCP,它可以服務於所有兼容該協議的模型,大大擴展了其應用場景。
據瞭解,目前百鍊平臺平臺集成了阿里雲函數計算、200多款業界領先的大模型,並首批上線了高德、無影、Fetch、Notion等50多款阿里巴巴集團和三方MCP服務,覆蓋生活信息、瀏覽器、信息處理、內容生成等領域,可滿足不同場景的Agent應用開發需求。據介紹,未來阿里巴巴集團更多應用和三方應用的MCP服務將逐步上線百鍊平臺,滿足任意場景Agent的開發需求。
在推出MCP 服務的同時,阿里雲更大籌碼在Agent Store方向。
同日,阿里雲還預告了會構建AI Agent Store的願景,要把阿里巴巴集團和生態夥伴的Agent向外開放。
“過去沒有出現 Agent Store, 一個重要原因是模型和工具的協議、接口等缺乏共識。MCP 的出現正在構建這種共識,爲未來 Agent Store 的出現和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徐志遠說道。
他認爲,接下來,未來幾年Agent的數量將遠遠超過現有的軟件應用。“市場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MCP服務生態,爲用戶提供一站式MCP服務託管及調用能力,這是阿里雲的機會,也是一個市場的大機遇。”
接下來,隨着OpenAI、谷歌、阿里等頭部科技公司的加入,MCP也將在更多的AI落地路上扮演着愈發重要的角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