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蛇眼財經v
在當今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AI無疑是最具變革力量的前沿技術之一,它正以洶湧之勢滲透到各個行業。而曠視科技,作爲AI領域的佼佼者,一直以來都備受矚目。
曠視科技從誕生之初,它便懷揣着用AI技術改變世界的宏偉願景,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不斷深耕,一路過關斬將,成長爲行業內的標杆企業,與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並稱爲“AI四小龍”。多年來,曠視科技憑藉着其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核心技術上的深厚積累,爲金融、安防、物流、零售等衆多領域提供了一系列創新且高效的解決方案,在推動行業智能化變革的道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腳印。
然而,在這個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AI市場中,即便是像曠視科技這樣的明星企業,也並非一帆風順。
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曠視科技能在AI浪潮中嶄露頭角,強大的技術實力是其最堅實的底氣。
首先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曠視科技擁有深厚的技術沉澱。其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更是其技術皇冠上的璀璨明珠。MegEngine具備訓練推理一體的特性,一套內核就能支撐從訓練到推理的全過程,無需進行模型轉換,最大程度減少了精度損失。其前後處理還能無縫放入計算圖推理,保證了訓練推理的精確對齊,無論是用python還是C++編寫代碼,都無需重複操作,大大提高了開發效率。
憑藉這些卓越特性,MegEngine在人工智能開源大賽中大放異彩,吸引了衆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開發者參與,助力他們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實際場景中的應用問題。
在面部識別領域,曠視科技的技術精度更是達到了令人驚歎的高度。其算法能夠精準捕捉人臉的細微特徵,在複雜的環境下,如不同光照條件、遮擋情況、姿態變化等,依然能保持極高的識別準確率。無論是在門禁系統中實現快速準確的身份驗證,還是在安防監控裏對人員進行實時追蹤與識別,曠視的面部識別技術都表現得遊刃有餘,爲保障公共安全和便捷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曠視科技的業務版圖十分廣闊,多元化的應用場景是其另一大顯著優勢。在金融領域,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已成爲衆多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客戶身份驗證、風險控制和反欺詐的得力助手。
安防行業也是曠視科技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其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就像一雙雙不知疲倦的“智能眼睛”,分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這些監控系統不僅能夠實時捕捉畫面,還能利用先進的圖像識別和分析技術,對視頻中的人員行爲、物體移動等進行智能分析。一旦檢測到異常情況,如可疑人員徘徊、物品丟失等,系統會立即觸發警報,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處理,爲城市的安全穩定築牢了堅實防線。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曠視科技同樣發揮着關鍵作用。以智能交通管理爲例,曠視的技術能夠實時監測城市交通流量,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實現交通信號燈的智能調控,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狀況,讓市民的出行更加順暢高效。同時,在智能建築管理方面,曠視的解決方案可以對建築物的能源消耗、設備運行狀態等進行實時監控和優化,實現節能減排,提升建築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零售行業也因曠視科技的技術而發生了深刻變革。智能貨架系統是曠視在零售領域的創新應用之一,它能夠實時監測商品的庫存情況,一旦發現商品缺貨,便會自動提醒工作人員補貨,大大提高了零售管理效率。
最後,人才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曠視科技深諳這一道理,在人才戰略和研發投入上不遺餘力。在人才吸引方面,曠視科技與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通過聯合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精品課程、建設人才實踐基地、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等多種形式,吸引了大量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和頂尖的AI研究人員加入。
在內部人才培養上,曠視科技建立了完善的培養機制,爲員工提供豐富的項目實踐機會和持續的職業發展培訓。員工在實際項目中能夠充分鍛鍊自己的技術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積累經驗。同時,曠視還鼓勵員工進行技術創新和探索,爲員工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
資本之路受阻,三年多長跑終退出
然而曠視科技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充滿坎坷。
早在2019年,曠視科技便懷揣着上市的夢想,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滿心期待着能在資本市場上邁出重要一步,然而,最終卻未能通過港交所的首次聆訊,港股上市計劃無奈擱淺。
之後,曠視科技並未放棄上市的努力,於2021年果斷轉戰A股科創板,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這一次,它在科創板的上市進程起初看似頗爲順利,2021年3月,其科創板IPO申請順利獲受理,同9月更是成功過會並提交註冊,距離成功上市僅一步之遙。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後三年證監會註冊最後一步卻始終未能完成,曠視科技就像被卡在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前,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跨進去。期間,曠視科技雖曾數次更新財務資料,試圖推動上市進程,但都無濟於事。直到2024年11月14日,中國證監會根據IPO相關規定,決定終止曠視科技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註冊程序,這也意味着曠視科技長達五年的上市之路最終以失敗告終。
曠視科技上市失敗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導致了這一結果。螞蟻集團監管風波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曠視科技與螞蟻集團有着緊密的關聯,螞蟻集團是曠視科技的重要股東之一。2020年,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被叫停,並受到了一系列嚴格的監管審查。這一事件無疑對曠視科技產生了連帶影響,使得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對曠視科技的業務穩定性和合規性產生了更多的關注和擔憂。
財務數據差異也是影響曠視科技上市的重要因素。在上市審覈過程中,監管機構發現曠視科技在收入確認、估值測算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相比原始合併財務報表,2017 - 2019年度,曠視科技的營業收入調減金額分別4025.65萬元、5.64億元、6523.87萬元,主要原因包括相應調整了過往年度的收入確認判斷標準、部分合同由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調整爲完工驗收後確認、部分合同收入調整爲以淨額法確認等。這些財務數據的調整和差異,讓監管機構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會計處理的準確性產生了質疑。
行業競爭環境變化也給曠視科技的上市之路增添了阻礙。近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迅速,競爭日益激烈,市場對AI企業的審覈標準也越來越高。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更加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商業化前景,而曠視科技遲遲未能實現盈利,這無疑成爲了其上市的一大障礙。AI行業的投融資環境也趨於冷靜,投資者對AI企業的估值和預期逐漸迴歸理性,這使得曠視科技在資本市場上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競爭激烈:強敵環伺的市場
與此同時,AI行業的競爭格局可謂是硝煙瀰漫,曠視科技面臨着來自多方面的強勁對手。
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商湯科技是曠視科技不可忽視的勁敵。商湯科技在技術實力和市場份額上都表現出色,連續多年在計算機視覺AI市場份額位居榜首。2022年,商湯科技在計算機視AI市場的份額高達23.1%,憑藉着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廣泛的市場佈局,與曠視科技在多個業務領域形成了直接競爭。
雲從科技也是曠視科技的有力競爭者。雲從科技在金融、交通等行業有着深厚的積累,其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在政企市場中佔據了一定的份額。而且,雲從科技在智慧出行領域也有獨特的優勢,其智能安防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於機場、車站等交通樞紐,保障了出行安全和秩序。
海康威視作爲傳統安防巨頭,在AI時代也成功實現了轉型,憑藉其在硬件設備製造和市場渠道方面的深厚積累,迅速在AI安防市場佔據了重要地位。海康威視不僅擁有龐大的攝像頭等硬件設備產品線,還通過不斷投入研發,將AI技術深度融入其產品和解決方案中,在城市安防、企業園區安防等領域擁有廣泛的客戶羣體,對曠視科技在安防市場的業務拓展構成了巨大挑戰。
在市場份額方面,曠視科技雖然也在行業中佔據一定地位,2022年其在計算機視覺AI市場份額爲8.0%,但與商湯科技等競爭對手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技術優勢對比上,雖然曠視科技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上有深厚的積累,但商湯科技同樣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不斷推出創新性的技術和產品,雙方在技術水平上難分伯仲。而且,隨着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日益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AI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曠視科技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這片紅海市場中脫穎而出。
另外,AI技術領域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高速賽道,技術迭代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從早期的機器學習到如今的深度學習,再到當下熱門的生成式AI、多模態融合智駕系統等,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可能重塑行業格局。
與行業內的領先企業相比,曠視科技在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上可能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快研發進度,提升技術實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淘汰。而且,新技術的應用和落地也面臨着諸多困難,如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法律法規等問題,需要曠視科技積極應對,尋找解決方案。
未來展望與破局之路
面對重重困境,曠視科技並非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尋求破局之路。
在技術創新方面,曠視科技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入探索多模態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通過將計算機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多種技術相結合,打造更加智能、全面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升技術的通用性和適應性,滿足不同行業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在業務拓展上,曠視科技將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一方面,加強在海外市場的佈局,尤其是在東南亞、歐洲等對人工智能技術需求旺盛的地區,通過與當地企業合作、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深入瞭解當地市場需求,提供本地化的解決方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關注新興行業和領域,將人工智能技術與這些新興領域相結合,創造出全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
在商業模式優化方面,曠視科技需要更加註重產品的標準化和規模化。通過將一些成熟的解決方案進行標準化封裝,降低定製化開發的成本和週期,提高產品的交付速度和質量。同時,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實現互利共贏。
儘管前路充滿挑戰,但曠視科技憑藉其深厚的技術底蘊、廣泛的行業應用經驗和積極的創新精神,仍有望在未來的人工智能市場中闖出一片新天地。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曠視科技能夠實現突破,續寫AI領域的輝煌篇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