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盈利了!中小UP主卻更難“恰飯”了

IT時報
04-10

中腰部“轉身”直播帶貨

作者/IT時報記者賈天榮

編輯/ 郝俊慧孫妍

近日,B站擁有459萬粉絲的頭部UP主“大祥哥”因被騙1200萬、負債300萬登上熱搜。這場風波也讓外界再度聚焦B站創作者的生存現狀。

B站的商業變現能力一直遭受外界廣泛的審視。去年4月初,B站UP主扶持項目正式上線,彼時《IT時報》記者採訪時,有UP主表示,“現在一個10萬播放量的視頻掙不到10塊錢,可能與視頻的原創度有關,但以往同一類的視頻能夠賺到50元,收入驟降80%”。

如今一年過去,當B站創作者們的生存現狀再被放到聚光燈下,平臺已經在去年最後一個季度“翻盤”,B站在近日發佈的《2024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中提到,2024年有近310萬UP主在B站獲得收入,創作者通過各類廣告產品及增值服務業務獲得的總收入同比增長21%。

但是,中小創作者們仍掙扎在收益縮水的“泥淖”中。

“小破站”盈利

中小UP主收入下跌

2010年,B站還是一個以ACG(動漫遊戲)愛好者爲主的小衆社區,UP主們憑藉純粹的熱愛搬運動畫、製作鬼畜視頻,“爲愛發電”構建了一個充滿夢想的內容世界。然而,十多年後的今天,B站已成長爲月活躍用戶超3億的互聯網視頻平臺。

成立16年,B站終於擺脫“虧損魔咒”。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B站營收達268.3億元,同比增長19%,第四季度更是(根據標準會計準則GAAP)實現淨利潤0.89億元,首次全面轉正,廣告和遊戲業務分別以28%和40%的增速,成爲拉動增長的主要動力。

然而,在部分創作者的感知中,儘管平臺整體盈利能力有所提升,UP主個人,尤其是中小創作者的收益卻未能同步增長。

2020年我發一個播放量7萬的視頻,能拿到160元創作激勵。後來激勵機制調整,現在一個20萬播放量的視頻能拿到4塊錢都算不錯了。”一位UP主透露。

在B站現有的商業變現體系中,未達到簽約標準的中小UP主主要依靠平臺提供的創作激勵和廣告分成。粉絲量3000+的UP主阿亮(化名)告訴《IT時報》記者,即便同時開通創作激勵和貼片廣告,2023年一條播放量10萬左右的視頻,收入最多不過200元,而去年全年,他賬號整體收益甚至不足百元。

跨平臺競爭加劇

作者收益被稀釋

“加入UP主扶持項目後,每個視頻都會有分成,但B站的激勵越來越少,靠這個喫飯是不可能的,只能算是對創作者的一點安慰。”另一位粉絲過萬的UP主小圓(化名)向記者表示。

不同平臺的激勵力度也存在明顯差異。小圓舉例,抖音近年來推出的“中視頻計劃”,對橫屏視頻提供較高的官方分成,目前抖音在視頻激勵上的單價已高於B站。此外,小紅書和視頻號因龐大的用戶基數,也吸引了衆多創作者入駐。在這種跨平臺競爭的格局下,B站中小UP主的市場競爭力被進一步削弱,收益被不斷壓縮。

商單方面,小圓表示:“抖音和視頻號要求UP主粉絲量達到10萬以上才能接單,小紅書要求1000粉以上,而B站通常需要1萬粉以上。”由於商單既要看粉絲量也要看播放量,B站UP主的營收結構仍主要依賴商單。

與此同時,UP主接商單的環境也變得更“卷”。過去,有的UP主可能一條視頻能拿到3萬元,而現在,由於行業內卷和惡性壓價,會有同等體量的UP主爲了搶單主動降價至2萬元,廣告主自然會傾向選擇報價更低的創作者,市場整體單價因此被壓低。

“對全職UP主來說,創作環境絕對是越來越難了。和許多UP主交流後,大家普遍的感受都是:競爭更激烈,生存空間更小。”小圓說道。

“爲愛充電”

還是直播帶貨?

自2022年起,UP主“01的翼”有規劃地在B站投入視頻製作。如今,他的粉絲量接近2萬,多條視頻播放量突破百萬,最高單條視頻甚至達300多萬。然而,他坦言:“雖然粉絲在增長,但單價在下降。創作主要還是因爲熱愛,而不是爲了平臺收益。”

像“01的翼”這樣爲愛發電的中小UP主在B站是一個很大的羣體,因爲不願意商單影響內容,UP主們也越來越多謀求別的方式。

B站用戶張宏發現,近期自己關注的多個UP主開始開通“充電專屬視頻”,即用戶需付費才能解鎖特定內容。

2023年,知名UP主木魚水心曾發佈動態表示,2023年前四個月未接到任何廣告,B站的創作激勵甚至不足以支付辦公室租金。這一言論引發了關於B站UP主變現難、被迫停更的討論。

同年5月,B站爲部分UP主開放“充電專屬”視頻功能,允許用戶通過包月方式支持UP主創作。7個月後,UP主“食貧道”憑藉其視頻《迷失東京》,在短短一個月內通過用戶“充電”獲得超過200萬元的收益。

2024年5月,@木魚水心真人出鏡,宣佈將開啓《星空讀書會》付費欄目,粉絲開通12元一個月的包月充電(連續包月10元),即可觀看視頻。據觀察,視頻中出現的相關書籍,還會出現在B站櫥窗。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9.4萬人開通了爲《星空讀書會》充電,按照10元每月的連續包月費用來算,單月收入也已近百萬,算得上是筆好生意。

但記者也注意到,儘管該功能“拯救”了一批頭部內容型UP主,中小UP主變現依然艱難。

UP主“朱想想Analyst”分析了9842個UP主的數據樣本,發現1萬~5萬粉區間的22名UP主開通包月充電,總收入爲133760元,平均每位UP主通過該功能獲得的總收入爲6080元,而5萬~10萬粉區間UP主的平均總收入爲3629元。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小UP主開始進軍直播帶貨。B站2月UP主帶貨排行榜數據顯示,共有196位UP主登榜,其中26位UP主單月GMV超千萬,170位UP主GMV超百萬。

值得注意的是,登榜的196位UP主中,76位粉絲數不足1萬,127位粉絲數不足10萬,161位粉絲數低於50萬。而在GMV超千萬的UP主中,有17位粉絲數不足50萬,11位粉絲數不足1萬。這表明,直播帶貨已成爲腰尾部UP主的新機遇。

從“爲愛發電”到探索內容付費,再到直播帶貨,B站UP主們的生存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想讓所有人都滿意並非易事,在平臺盈利能力提升的同時,如何平衡中小創作者的收益分配,或許也是平臺需要思考的問題。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B站 抖音 豆包AI

來源/《IT時報》公衆號vittimes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