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警告,美股熊市的持續時間或將更長。
本週,高盛發佈的最新美股研報顯示,當前處於事件驅動型熊市(由關稅引發)。然而,鑑於經濟衰退風險不斷上升,它很容易演變成週期性熊市。
通過研究長期歷史數據(以美國數據爲代表),高盛發現存在不同類型的熊市,每種熊市都是由不同的觸發因素導致的,並且具有不同的特徵。
高盛將熊市分爲三類。結構性熊市是由結構性失衡和金融泡沫引發的。通常會出現價格衝擊,如通貨緊縮,隨後還會引發銀行危機。週期性熊市通常由利率上升、經濟衰退迫近和利潤下滑引發,它們是經濟週期的產物。
而事件驅動型熊市是由一次性“衝擊”引發的,這種衝擊要麼不會導致國內經濟衰退,要麼只是暫時打亂經濟週期。常見的觸發因素包括戰爭、油價衝擊、新興市場危機或技術性市場混亂。事件驅動型熊市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初期風險溢價上升,而非利率上升。
高盛進一步分析稱,從走勢來看,週期性熊市和事件驅動型熊市的平均跌幅通常在30%左右,儘管它們的持續時間有所不同。事件驅動型熊市持續時間更短,復甦速度更快。週期性熊市平均持續約兩年,大約需要五年才能完全反彈至起點,而事件驅動型熊市通常持續約八個月,大約一年就能復甦。結構性熊市的影響最爲嚴重,平均跌幅約爲60%,持續時間超過三年,通常需要十年才能完全復甦。
高盛認爲,當前正處於事件驅動型熊市。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所謂的“解放日”及其引發的關稅大幅上升是導致熊市的事件。鑑於經濟衰退風險不斷上升,它很容易演變成週期性熊市。高盛的經濟學家已將美國2025年第四季度同比GDP增長預測下調至0.5%,並將美國經濟衰退概率上調至45%。
“基於此,我們預計市場還會進一步下跌。”高盛表示。
高盛的研報指出,熊市反彈很常見,但市場要形成持續的底部,通常需要較低估值、極端的持倉情況、政策干預以及宏觀經濟惡化速度放緩等因素共同作用,“我們的多空指標(GSBLBR)仍然處於高位。”
高盛建議,投資者應趁估值改善時在短期內逢低買入,以此實現風險調整收益的最大化,同時增加投資組合的多元化,並注重收益的複利增長。投資者可通過延長投資期限,關注那些進行高比例再投資的優質成長型公司,以及長期實現股息複利增長的優質價值型公司,來達成上述目標。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