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始於手機 ,興於開拓,盛於融合
小米起家於MIUI 系統,2011 年發佈首款手機,在推出首款手機後3 年即登頂國內手機銷量榜首,隨後進入IoT 市場,在家電領域大放異彩。2021 年宣佈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並於2024年交付首款汽車。經過十餘年的不斷進取,小米逐步打造“人車家”+互聯網生態閉環平臺,是國內頂尖的消費電子終端平臺型龍頭。同時小米打造“鐵人三項”模式,以具備性價比的硬件開拓市場積累流量,再通過高毛利的互聯網業務拉動整體利潤。
智能手機:存量博弈,高端化與全球化雙輪驅動
智能手機的核心創新爆發期以及銷量增長黃金期均在iPhone4 發佈後的2010~2015 年,當下智能手機銷量觸及天花板,未來能否實現突破需重點關注AI 創新以及摺疊屏等形態創新的落地情況。而在存量市場的博弈中,高端化增強盈利能力以及提升份額成爲發展關鍵。通過覆盤小米歷史上三次高端化的失敗案例,外部的供應鏈問題以及內部小米核心戰略定位不堅決是主要原因。自2020 年開始宣佈全面進軍高端化至今,在硬件方面:小米手機在保證硬件配置的同時,與徠卡戰略合作,將Ultra 系列打造爲影像旗艦,且獨特設計增強品牌辨識度。此外,在供應鏈環節:小米加強芯片及系統自研,推出澎湃OS,通過底層重構技術對安卓系統進行深度定製,極大優化用戶體驗,同時爲“人車家”生態交互打造堅實基礎。在渠道環節小米新零售模式迅速落地,小米之家全球推進,進一步推動高端化,同時又加速渠道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基於小米以上的佈局,小米手機ASP 穩步增長,在國內400~800 美元的價格帶份額迅速擴張,高端化初具成效。全球化層面,小米在新興市場增長迅速,以紅米高性價比產品契合新興市場需求,同時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模式推廣產品,目前小米在新興市場均處於第一梯隊,整體僅低於三星。
IoT:手機爲核橫向拓展,小米生態佔據先機
物聯網(IoT)成爲手機廠商挖掘的新方向。智能手機作爲智能消費電子終端的核心以及生態入口,伴隨智能化日益深入,IoT 產品種類迅速增加,若IoT 產品與手機來自同一品牌,則會在數據互聯以及其他多種交互體驗上極大優化。小米在手機廠的對比中佈局IoT 市場較爲領先,除受益於智能手機近期高速放量外,小米家電以及小米汽車均是小米突出的α優勢,全球領先的“人車家“智能終端平臺佈局已成,在品牌生態的推廣下IoT 穩步增長。此外,小米深耕手機多年,對供應鏈積累的規模優勢,使得小米模式下,其智能手錶、TWS 耳機等產品更加契合IoT 市場對價格的敏感性。基於小米在智能手機以及IoT 主業向高端化滲透的穩健增長趨勢,以及小米汽車迅速放量,預計小米集團2025~2027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54.04 億元、516.53億元、655.31 億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風險提示
1、消費電子需求不及預期;
2、智能汽車業務進展不及預期;
3、地緣政治風險;
4、盈利預測假設不成立或不及預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