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2億美元私有化達達集團 預計半年內完成

中國經營網
04-12

近日,達達集團(NASDAQ: DADA)與京東集團達成私有化交易的最終協議。上市五年的達達,預計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私有化。

京東集團組建的買方團將以每股美國存托股(ADS) 2.0美元(或每股普通股0.5美元)現金的價格收購達達集團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截至2024年年底,京東已持有達達約63%的股份,收購剩餘約37%的流通股,所需要的總成本約2億美元 。交易完成後,達達將從納斯達克退市,成爲京東體系內的非上市公司。

五年前達達集團上市敲鐘之時,股票發行價爲16美元/股,上市當年股價曾衝上61.27美元/股的高點。如今京東對達達私有化的價格約爲上市發行價的12.5%。

五年前,達達上市之時,在敲鐘儀式現場,達達創始人、時任CEO的蒯佳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回應與大股東京東之間的關係,他曾表示:“京東在達達收入中的佔比正在非常快地下降。”

但隨着京東對即時零售戰略的調整,京東逐漸加強對達達的控制,甚至蒯佳祺也在2022年8月正式離開了他創立的達達,由京東集團選派的人員接管了他的位置。

今年開年,京東正式推出京東外賣,繼續在即時零售領域加碼。4月10日,京東宣佈京東外賣百億補貼正式上線,一年投入超100億元。在此背景下,達達正在成爲京東當下業務佈局的重要一環。

達達五年成績單

距離2020年達達在納斯達克上市即將年滿五年。當時因爲新冠疫情的原因,達達集團高管團隊沒有一人現身納斯達克敲鐘,而是在上海地標、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雲敲鐘儀式。

當時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達達的營收分別爲12.18億元、19.22億元和31億元,2018年和2019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達到57.81%和61.27%。

雖然達達集團2017年—2019年的淨虧損分別爲14.49億元、18.78億元、16.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達50億元。

但蒯佳祺認爲達達盈利是可期的,而且“投資人都非常熱情”,蒯佳祺曾這樣對記者表示。當時,達達集團發行規模由之前公佈的1650萬ADS增發至2000萬ADS,每股美國存托股代表4股普通股。

達達上市首日,股價報收於15.99美元/股,微跌0.06%,總市值約34.97億美元。不過在隨後的幾個月,達達股價不斷上漲,甚至一度攀升到61.27美元/股的高點,較上市發行價上漲了240%。

但隨後達達股價不斷震盪下行,在過去四年間,達達股價逐漸下滑到1美元—2美元/股,較股價高點幾乎跌去了九成。

從收入情況來看,在上市的五年時間,達達的營收實現了大幅的攀升。財報顯示2020年—2024年達達營收分別爲57.40億元、68.66元、93.68億元、105.10億元和96.64億元。

可以看到,在2023年達達的收入突破了百億元大關,但在2024年卻出現了回落。更爲重要的是,達達的盈利情況在上市後並沒有像蒯佳祺所說的“未來可期”,甚至是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改善。2020年—2024年達達的淨虧損分別爲17.05億元、24.71億元、20.08億元、19.58億元、20.39億元,五年淨虧損合計達到101.81億元。

京東對達達私有化的交易價格爲每股美國存托股2.0美元,該價格對應達達整體估值約5.2億美元 ,較達達上市時的約35億美元下跌超過八成。

快遞物流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對記者表示,達達私有化估值和上市時市值有非常大的縮水,一個方面是達達上市以來,收入和利潤指標嚴重不及預期,另外,原創始人的退出對股價也有影響。“加上達達已經全面京東化,如果沒有大的突破,作爲一個獨立上市公司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

此外,在2024年1月,達達還公告披露了公司內部審查發現的財務造假情況,也造成了股價的大幅下跌。

京東對即時零售的態度轉變

京東和達達的牽手可以追溯到2016年。當年京東將旗下的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與達達物流合併爲“達達—京東到家”,也就是後來的達達集團。京東以京東到家資產、業務資源及2億美元現金換取達達集團47.4%股權。達達依託京東的商超資源快速擴張,覆蓋商品品類從外賣擴展至生鮮、醫藥等。根據記者此前瞭解到的情況,京東到家的實際業務大部分交給達達處理。

甚至在2020年達達上市時,蒯佳祺對記者表示:“京東貢獻收入的絕對值在增加,但是比例在下降。”他着重強調達達集團收入的多元化發展戰略。

當時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個月期間,由京東帶來的收入在達達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是56.7%、49.1%、50.5%和37.8%。

但從2022年開始,京東重新重視即時零售業務的發展,並把即時零售業務作爲京東集團的重點戰略之一,逐漸加大在即時零售上的資源投入,以及加強對達達集團的控制度。

2021 年 3 月,京東以 8 億美元認購達達新發行的普通股,持股比例達到 51%。2022年2月,達達又向京東發行了一定數量的普通股,換取京東5.4億美元現金和部分戰略資源,京東持股達達的比例增至52%,京東成爲達達集團的控股股東,不久後創始人蒯佳祺則在2022年8月正式離開了達達。

2024年9月,京東再度收購了達達第二大股東沃爾瑪持有的達達股份。交易完成後,京東持有達達股份增至63.2%。

“與達達的關係,是隨着京東的戰略調整而變化。私有化達達後,會將達達的資產重新配置,加強特定業務。”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記者指出,達達目前經營表現並不突出,競爭優勢也越來越較弱,繼續獨立作爲上市公司的價值變低。私有化後,達達將被和京東的其他業務深度整合,在更大的成本結構中存在,不一定會直接揹負債務。

電商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認爲,作爲上市公司,需向投資者和股東定期披露季度財務報告,這不僅會產生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還需滿足更嚴格的監管要求。“此類合規性義務可能導致公司經營重心偏向短期業績導向,進而對長期業務發展戰略的實施產生一定影響。”

加碼即時零售的AB面

今年,京東整合在即時零售領域的資源,加碼在外賣市場的投入,無疑會進一步影響達達的財務情況。

蒯佳祺曾指出,達達集團盈利可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成本降低就是騎手的成本,“技術的創新使得整個平臺的運營效率也比較高,從而使得我們的整個配送成本在穩步下降”。

但京東爲了打開外賣市場,吸引騎手的一大法寶是爲全職騎手全面負擔五險一金的費用。

“在當前和今後的一段時間內,京東外賣跟餓了麼、美團還不在同一個級別上,但現在將五險一金作爲以小博大的一個路徑,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京東外賣贏得了很多的加分,商家、騎手進駐情況和口碑比市場預期的好。”趙小敏對記者表示,在現有的體量下,2025年京東外賣的整體發展,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

爲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舉動一方面能爲京東外賣獲得市場份額,同時也會進一步提高京東在騎手成本上的開支,進而影響財務表現。

但李成東認爲,在外賣市場,靠“燒錢”的方式,京東外賣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美團的優勢地位,打破美團和餓了麼的雙寡頭格局,“因爲用戶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

從中長期資本方向的操作來看,趙小敏對記者說道:“達達私有化之後,京東可以將京東零售、京東物流等業務體系對達達進行全面賦能,未來的達達可能會以京東秒送或者其他的名義重新資本化。”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