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終於醒了!公眾號開啓“懶人模式”,網友:我也能做大V了?

郝聞郝看
04-12

哎呀媽呀! 這波操作很猛! 微信又放大招了!

據八卦(不是,是正經消息),微信最近在偷偷內測一個堪稱"懶人福音"的新功能——個人號直接發表"公衆號"文章!

沒錯,你沒聽錯!以後公衆號作者再也不用繞道電腦版公衆號平臺或者"訂閱號助手"App這兩座大山,直接在自己的微信號上,點幾下就能發佈內容,簡直不要太爽!

具體操作方法簡單到讓人流淚:點擊"訂閱號"→右上角的"頭像"→公衆號詳情頁→瞧見那個"發表"按鈕了嗎?點它!搞定!就這麼簡單,比叫外賣還方便!

不過別急着找這個功能,因爲它目前還在"VIP內測"階段,沒有大規模推送。

所以如果你打開微信沒看到"發表"按鈕,別慌,不是你的微信有問題,是你還不夠VIP(笑)。

微信爸爸很可能會在後續版本中陸續推送,耐心等待吧,孩子!

其實,這波操作暗藏三大野心!

野心一:懶癌患者的福音

將公衆號發表功能集成到個人微信號,這操作簡直就像把微波爐和冰箱合二爲一——懶人必備神器啊!有人可能會翻白眼說:"難道公衆號作者連個'訂閱號助手'App都不會用?"

嘿,別忘了"信息差"這個永恆的真理!在那大幾千萬個公衆號創作者中,肯定有不少"數字原始人"壓根不知道還有App這種便捷方式,他們還停留在"打開電腦→登錄網頁版→複製粘貼→發佈"的石器時代呢!(想象一下那畫面,心疼3秒鐘)

更何況,集成到個人微信號後,發表路徑縮短得像極了從"繞道去見暗戀對象"到"直接表白"的距離變化!

而且別忘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躍用戶已經高達13.85億!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全球每6個人裏就有1個在用微信!與這個天文數字相比,"訂閱號助手"App的用戶量簡直就像大象旁邊的螞蟻,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啊!

野心二:素人創作者,快到碗裏來!

將發表功能集成到微信個人號的第二個用意,簡直就是赤裸裸地向其他平臺宣戰:"嘿,那些跑到別處的創作者們,回家吧!"

想想過去幾年,佛系得不能再佛系的微信公衆號,把作者的流量和注意力白白送給了對手,導致其他平臺的內容創作者像韭菜一樣瘋長。

終於,微信如夢初醒:"哦,原來公衆號這麼值錢啊?"於是在消息推送和內容排序方面,全面開啓個性化推薦模式,讓公衆號流量坐上了火箭,直接起飛!

不少老公衆號作者看到數據飆升,驚喜地發現:"咦,我的文章居然又有人看了?"然後重新拿起了"鍵盤",投入創作大軍。

讓老作者重新燃起創作熱情當然好,但作爲一個想要喫下全宇宙內容的平臺,微信顯然不滿足於此。

看看其他平臺怎麼做的?大量引入素人創作者!想想吧,如果普通微信用戶不需要經過七七四十九道工序,直接用微信號就能發佈內容,那創作概率得提高多少倍?

這就像是把"成爲作家"的門檻從"出版社簽約"降低到了"有部手機就行"!

野心三:給“騰訊元寶”餵飯喫

第三個隱藏劇情,絕對是圍繞AI大模型的博弈!

現在的AI大模型市場簡直比選秀節目還熱鬧,市面上流通的產品超過100多款!

光是互聯網巨頭們的產品就能湊一桌麻將:騰訊的"騰訊元寶"、百度的"文小言"、杭州深度求索公司的DeepSeek、抖音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阿里巴巴的"通義"......每一家都虎視眈眈,誰也不服誰!

但對“騰訊元寶”來說,公衆號內容簡直就是獨家美食——其他平臺看得見喫不着的那種!如果公衆號內容庫足夠龐大多樣,那麼"騰訊元寶"在與其他AI產品對決時,就像是帶着無限子彈上戰場,先天優勢明顯啊!

AI大模型的競爭,內容庫就像是糧倉,沒糧哪來的兵?微信公衆號的"發表"擴容,明顯是在爲自家AI儲備糧草!這波操作,不得不說,騰訊真是"謀定而後動"啊!

跟風?不,這是行業標配!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內容平臺都早已支持在主App直接發佈內容,比如百度、今日頭條、抖音等,用戶根本不需要額外下載什麼"創作者助手"。

這些平臺的用戶量也都是數億級別,微信這次的動作,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終於跟上大部隊了"!

不過,內容擴容後也會帶來新問題——信息繭房可能變成信息垃圾場!當人人都能發公衆號,如何辨別內容真假就成了用戶的"必修課"。

這對平臺的內容管理水平也是一場大考驗,就像是從"管理精品店"突然變成了"管理超級市場",難度直線上升!

總的來說,微信公衆號平臺對創作者的友好度確實在提升。當年那波公衆號大神們,有的停更轉行去賣煎餅果子了,有的轉型去做短視頻了,公衆號這塊"內容沃土"確實需要新鮮血液注入。

這次的便捷發佈功能,或許能讓公衆號重新煥發生機,迎來第二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