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蘇凌瑤
中穎電子發佈2024年年報。2024年末公司存貨6.14億元,同環比均有所下降,隨着存貨金額的下降,公司毛利率有望回升。公司MCU+BMS產品正在積極探索汽車、機器人、AI等新興領域的機會,手機AMOLED驅動芯片在積極推進品牌客戶的驗證。
支撐評級的要點
存貨金額呈下降趨勢,毛利率有望回升。中穎電子2024年營業收入13.43億元,YoY+3%;毛利率33.6%,YoY-2.0pcts;歸母淨利潤1.34億元,YoY-28%。中穎電子2024Q4營業收入3.66億元,QoQ+13%,YoY-3%;毛利率33.0%,QoQ-0.4pct,YoY-1.5pcts;歸母淨利潤0.44億元,QoQ+133%,YoY-49%。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貨達到階段性高點7.13億元,2024年末公司存貨下降至6.14億元,QoQ-5%,YoY-14%。考慮到公司和晶圓廠簽訂長期產能協議,我們預計隨着存貨金額的下降,公司毛利率有望回升。
MCU+BMS立足主業,佈局汽車、機器人、AI新興領域的機會。2024年中穎電子工業控制業務營業收入10.93億元,YoY+8%。在生活電器MCU領域,公司市佔率處於領先地位。在白色家電MCU領域,公司憑藉性價比和本土化服務的優勢,市佔率呈現逐年提升趨勢。在鋰電池管理芯片領域,市場主要由美系、日系大廠佔據,公司BMIC芯片已經應用於手機、筆記本、智能穿戴、電動自行車、掃地機、無人機、家用儲能、電動工具等領域,產品已經被國產品牌手機大廠廣泛採購,在電動自行車、掃地機、家用儲能等領域也有不錯的市佔率。目前公司經營策略包括:1)升級智能家電芯片,對接智能家居市場;2)擴大大家電變頻電機控制芯片市佔率,進軍機器人關節馬達控制領域;3)鋰電池管理芯片補充充電管理;4)MCU和鋰電池管理芯片進軍車規;5)發揮MCU+和BMS+優勢,把握機器人、AI新興領域的機會。
手機AMOLED驅動芯片積極推進品牌客戶驗證,2025年下半年有望量產。2024年中穎電子消費電子業務營業收入2.50億元,YoY-13%。根據TrendForce數據,2023~2028年全球AMOLED在智能手機市場滲透率有望從51%上升至68%。中穎電子的AMOLED驅動芯片主要集中在手機和可穿戴產品領域。公司推出的數款手機AMOLED驅動產品已經通過面板廠驗證,並在積極推進導入品牌客戶的過程中,如果進展順利,預計將在2025年下半年量產。
評級面臨的主要風險
市場需求不及預期。競爭格局惡化。新品研發進度不及預期。貿易摩擦擴大。
特別聲明:
本訂閱號(微信號:boci-research)爲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證券”)研究部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訂閱號。其他機構或個人在微信公衆平臺上註冊的含有“中銀證券研究”或與中銀證券研究品牌名稱相關的訂閱號但賬號主體未認證爲“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均非中銀證券研究部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僅面向中銀證券客戶中符合《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規定的專業投資者,若非中銀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視其爲服務對象。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均節選自中銀證券研究部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爲免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請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須關注的是,本訂閱號內信息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結論可根據中銀證券研究部後續發佈的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
本訂閱號所發佈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不構成對任何機構或個人的具體操作建議。接收人應結合自身情況判斷是否採用本訂閱號及其內容並自行承擔風險,中銀證券及其僱員對接收人因使用本訂閱號及其內容造成的一切後果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訂閱號中的所有信息版權均屬中銀證券。訂閱人及其他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中銀證券事先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者複製本訂閱號中的內容。如因侵權行爲給中銀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中銀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訂閱人對其中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欲獲得完整報告內容,敬請聯繫中銀證券機構銷售。如從未經授權的公衆媒體或其他機構獲得本公司研究報告的,請慎重使用所獲得的研究報告,以防止被誤導,本公司不對其報告理解和使用承擔任何責任,具體授權情況請以公司官網公告爲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