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開盤 | 恒生指數低開3.14% 生物醫藥股領跌

智通財經網
04-09

恒生指數低開3.14%,恒生科技指數跌4.26%。生物醫藥股領跌,康龍化成跌超13%,泰格醫藥跌超11%,藥明合聯跌近10%;中船防務高開8.73%,公司一季度淨利同比預增10倍至12倍。

關於港股後市

方正證券發佈研報稱,目前這輪港股上漲的邏輯仍未被打破,當前港股市場整體估值基本處於歷史平均水平附近,估值並未達到極端水平。往後看,該行認爲在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上市公司盈利觸底回升、流動性環境整體友好、科技產業邏輯催化等邏輯支撐下,中國資產吸引力有望持續提升,推動港股市場行情繼續向好前進。

中金最新研報指出,港股定價長期取決於盈利前景,若盈利兌現,相關股票甚至將出現股價越漲、估值越低的情形。整體而言,從短期看,不排除部分前期漲幅較多的港股標的存在震盪回調的風險。不過,中長期來看,中國科技資產重估邏輯未發生變化,依舊看好價值重估行情演繹。

銀河證券認爲,中長期來看,港股市場配置價值較高的三大主線分別是:第一,業績有望兌現的科技板塊。在政策支持和技術發展下,AI應用落地加快,科技股有望從估值抬升階段步入盈利兌現階段。第二,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的消費板塊。提振消費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因此更多增量政策仍值得期待。第三,投資收益穩定的高股息板塊。

格上理財研究員畢夢姌指出,往後看,海外方面,雖然降息步伐減慢,但海外利率仍將逐步下降,港股壓制力量將逐漸緩解。國內方面,短期內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市場出現波動。但長期而言,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託底經濟基本面,港股市場在“下有底”的環境中,仍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

新加坡銀行中國股票策略師霍慧敏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強調促進消費、支持包括人工智能(AI)在內的技術創新、推動供給側改革以及穩定房地產行業,整體基調更偏向於支持增長,利好股市。新加坡銀行對恒指目標價爲25900點。然而,在獲利回吐壓力及風險管理下,加上外圍風險仍然存在,關稅爭議及談判可能延續至第二季,預期中國股市短期內波動及整固,但任何回調都是吸納機會。

興證國際指出,市場焦點集中於美國的貿易政策動向,當中宣佈對多達15至20個被認爲與美國存在貿易失衡的國家實施“對等關稅”,結果是寬容於市場的預期,還是嚴厲於預期,相關消息都會對股票市場帶來衝擊,也有機會是美股變盤的轉折點,從而導致全球的資金流向出現轉變。另一方面,由於美股已累積了一定程度的跌幅,會否借消息落實而出現轉向,這也會影響港股後續的走勢。

港股出現板塊輪動,資金流入不會受到關稅牽連,或容易受到美國政策左右的板塊。IP概念、公路、電力等板塊更成爲短線的資金停泊地,但這類短線的操作會隨着關稅政策落地而出現轉向。

華泰證券認爲,中期視角下港股相對收益空間仍存,原因是:1)基本面上,國內3月PMI連續兩個月擴張、地產尋底跡象初現、政策逆週期調節存加碼預期;2)港股結構上,科技+金融主導的上市公司特徵使其企業盈利對關稅敏感度相對較低;3)資金面上,南向資金持續流入爲港股提供資金支撐。操作上,建議配置:1)存在政策逆週期調節預期的內需消費板塊;2)盈利預期抬升明顯、自主可控邏輯堅實的港股硬科技;3)南向持倉佔比高、受外資變動影響小、盈利預期穩定的紅利方向,仍可作爲底倉配置。

華西證券指出,由於港股之前上漲導致近估值有所上升,需要消化估值,疊加外圍和客觀因素影響,港股市場短期有階段性壓力需要消化。等階段性壓力消化之後,若無外圍等客觀因素影響,對於港股中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工業、消費、金融這些領域內部估值偏低且有基本面支撐的局部低位資產有一些中期結構性機會。

本文轉載自“騰訊自選股”,智通財經編輯:徐文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