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元戎啓行與高通官宣技術合作的消息,在智能駕駛圈引起漣漪。
根據官方信息,此次合作基於高通驍龍8650芯片(SA8650平臺),核心支持算力爲100TOPS。該平臺將支持元戎啓行推出激光雷達與純視覺雙技術路線,覆蓋城區NOA、高速NOA及自動泊車等全場景功能,適配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型。
這場看似尋常的芯片適配合作,實則暗藏着行業底層邏輯的轉向——當英偉達用254TOPS算力的Orin-X芯片統治高階智駕市場時,高通與元戎啓行選擇用100TOPS算力+三分之一成本的組合,加入了捅破智能駕駛行業“算力泡沫”的大軍。
低算力成本進行市場下探
兩家公司公佈的技術細節,揭示了這次挑戰的底氣:元戎啓行將打造基於驍龍SA8650平臺的解決方案,通過端到端BEV模型與Transformer架構的動態融合,實現感知決策鏈路的速度躍遷。該智駕系統可在50毫秒內完成16路攝像頭、4D毫米波雷達及激光雷達的數據融合,並在極端光照條件下保持95%以上的物體識別準確率。
而與高通芯片的合作,也能使智駕方案價格降到此前的三分之一,讓該功能下放至更多低價位車型。就如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副總裁Saxena所說,此次合作目標是“爲全球用戶提供更經濟、更可靠的智駕體驗”,元戎啓行CEO周光也強調,此次合作將推動城區NOA從“高端專屬”走向“全民普及”。
“這不是簡單的芯片替換,而是整個技術棧的重構。”接近元戎啓行研發團隊的業內人士透露,該公司算法團隊耗時9個月完成高通平臺算子遷移,通過動態量化壓縮技術將模型體積縮減40%,在100TOPS算力下跑通了原本需更高算力支撐的複雜場景。
產業鏈的權力轉移
其實,早在元戎啓行之前,已經有不少智駕廠商如Momenta、毫末智行、卓馭科技(原大疆車載)與高通驍龍合作了。其中,Momenta與豐田、廣汽、上汽、比亞迪等達成了合作,毫末智行與現代達成了合作。而在前幾天,四維圖新也宣佈了基於高通SA8620/SA8650雙平臺的智駕方案。
目前英偉達Orin-X芯片的價格普遍爲400美元/顆以上,遠高於高通等企業的產品價格。這場轉頭牽手高通的合作浪潮,更深層的衝擊在於商業模式的改寫,尤其是當車企已經陷入“智駕成標配”“智駕上車即虧損”的怪圈時。
此外,高通更爲開放的芯片底層架構、支持多傳感器接入的“樂高式”模塊化設計,打破了英偉達生態的封閉性,使車企首次獲得智駕方案的定價主導權。
從“技術驗證期”向“商業兌現期”跨越
在這場顛覆背後,一場關於智能駕駛靈魂歸屬的暗戰早已打響。元戎啓行和高通合作,試圖通過“芯片+算法工具鏈”的組合拳,搶佔美國對華關稅政策推進下的新市場,但挑戰依然存在。
元戎啓行CTO劉軒曾在2024年12月下旬的公開演講中提到,現在該企業的端到端算法碰到了一些挑戰,現在端到端模型的可解釋性相對來說比較差,沒辦法解釋駕駛中一些難以理解的邏輯,如果碰到一些罕見路標、場景,傳統算法比較難讀懂的情況,系統就不太容易作出比較好的駕駛決策。
儘管VLA模型後來已部分解決該問題,但元戎啓行若只依靠100TOPS算力,通過壓縮算法冗餘實現效能躍升,能否應對複雜城市路況,尚未經過大規模路測驗證。
此外,當其他智駕方案商已經提前佈局、紛紛拿下合作車型,且方案價格一個比一個卷的當下,元戎啓行的入場已經有些侷促。儘管元戎啓行已與長城魏牌、smart等車企合作,魏牌新藍山等量產車型也已上市,但它能否拿下市佔率更高的車型,加快新量產車上市的步伐,纔是關鍵所在。
不論如何,如今智能駕駛行業正經歷從“技術驗證期”向“商業兌現期”的關鍵跨越。元戎啓行與高通的聯手,本質上是將手機行業的“芯片-算法-生態”協同模式復刻至汽車領域。這種降維打擊的背後,既是對英偉達算力霸權的一次集體反抗,也是中國智能駕駛產業鏈走向技術自信的必經之路。
需要警惕的是,當行業集體轉向成本優先時,那些需要長期投入的底層技術創新——如量子計算驅動的高精定位、神經擬態芯片等——可能面臨資金斷流風險。如何在商業生存與技術前瞻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爲下一個行業週期的核心命題。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