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環境網
4月7日,歐洲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教授闞海東在世界衛生日主題分享會上表示,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氣溫、洪水和空氣污染均會對我國婦幼健康造成較大威脅。他呼籲更多人關注氣候變化與健康,尤其是公平性視角下氣候變化對不同羣體的健康影響。
分享會由清潔空氣政策夥伴關係(CCAPP)志願者社羣聯合北京大學空氣—氣候—健康集成研究計劃與交流平臺(ARCH)祕書處共同舉辦。
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分爲行爲因素、代謝因素與環境因素。闞海東指出,我國婦女和兒童行爲因素(包括不健康飲食、吸菸、飲酒)和代謝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發生概率都較低,環境因素是主要的健康威脅。其中,氣候變化作爲環境因素的重要部分,對婦女和兒童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目前關於婦幼健康的政策、干預手段、公共衛生宣傳教育等工作較少將環境因素納入考慮範圍。“我們國家的婦女兒童很少有‘三高’的症狀,也少有抽菸喝酒的習慣,對他們來說,把環境整治好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避免他們發病和死亡的發生。”他強調,未來需要將更多的環境要素納入婦幼健康政策。
氣候變化會帶來極端高溫或低溫出現的頻率上升。闞海東課題組開展的針對我國272座城市溫度與死亡關係的研究顯示,全國14%的死亡與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有關。其中,女性居民死亡與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有關的比重爲17%-18%,明顯高於男性的13%-14%。極端氣溫也會增強兒童的健康風險,最新研究顯示,熱浪對5歲以下兒童死亡風險具有顯著影響,且此種影響具有城鄉差異。
闞海東課題組針對亞洲地區的研究顯示,洪水顯著增加了發展中國家孕婦流產的風險,也提高了嬰兒死亡的概率。不僅孕產婦受這些影響,還有更廣大意義上的女性和兒童。
闞海東認爲,婦女和兒童在氣候變化面前的脆弱性,體現了越發緊迫的環境不公平問題。“氣候變化已經對婦幼健康造成較大威脅,特別是孩子。但孩子並不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者,卻要無端承受氣候變化的後果。”他強調,應將性別和年齡視角納入氣候政策,在制定環境、氣候政策時強調公平性主題,強化婦幼衛生系統韌性及資源公平分配,守護婦幼健康和人類繁衍。
責任編輯:蔣露瑤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