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週期的價值堡壘,解碼中信股份(00267)金融實業雙輪驅動密碼

智通財經
04-09

作爲中國稀缺的綜合性集團,近年來中信股份(00267)憑藉多元業務佈局與穩健的業績表現,在資本市場中持續釋放價值潛力,但其股價與內在價值之間仍存在顯著背離。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截至4月7日收盤,中信股份市淨率0.29倍,市盈率(TTM)3.8倍,顯著低於行業均值,而其每股淨資產高達26.04港元,當前股價不足9港元,折價幅度近70%。

這種估值窪地的形成,既源於市場對綜合性企業“多元化折扣”的慣性誤判,也因中信股份複雜的業務,導致投資者對其跨產業協同效應和戰略轉型成效認知有限。

然而,細觀其財務數據與戰略動向,中信股份的“價值重估”邏輯已悄然浮現:金融板塊貢獻80%利潤的“壓艙石”作用穩若磐石,實業板塊通過“星鏈工程”加速向高附加值領域升級,國際化佈局與新質生產力培育則打開了第二增長曲線。疊加持續多年的高分紅和累計超過1200億港元的上市十年股東回報,中信股份正以“低估值+高股息+強韌性”的組合,構築起穿越週期的投資吸引力。

隨着創新與國際化蓄力的組合拳的發力,市場或將重新審視這家兼具金融與實業雙輪驅動的巨頭,其價值發現之路已迎來關鍵轉折。

低估值、高分紅承諾,市值提升及穿越週期的邏輯支撐

儘管2024年中信股份市值累計上漲27.5%,但其內在價值仍未被很好的體現出來。據wind數據顯示,在港股市場中可比行業的前10家公司的PETTM中位數爲5.72,而中信股份PETTM僅3.8,較行業中位數估值仍有50.53%的差距。

除此之外,中信股份控股的公司亦有多家上市企業,且這些子公司的估值都比中信股份高。除此之外,據wind數據顯示,中信股份部分上市控股子公司的市值之和高達10135.44億元人民幣,遠高於中信股份當前的市值的2400億港幣。

管理層亦直言“儘管2024年中信股份市值上漲27.5%,近四年累計漲幅超124%,但相對於中信股份的內在價值,市值表現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核心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緊抓政策利好,把握住科技創新、消費復甦帶來的業務機遇。 第二,持續深化改革、提升精益管理。中信將從戰略上重新審視頂層設計、業務結構,將資源重點投向有利於推動金融做優做強和實業轉型升級的業務及領域,加快佈局戰略新興產業,打造一個更有韌性、更具潛質、更有活力的中信。第三,持續提升資本市場溝通質效。中信業務複雜,資本市場研究難度較大,公司將通過優化年報信息披露、加強資本市場溝通,幫助投資者、分析師深入理解中信投資價值。

如果說估值窪地是市值提升的邏輯支撐,那麼持續高分紅便是中信股份穿越週期的“安全墊”。

在港股市場中,中信股份的分紅政策堪稱是股市裏的標杆。上市十年,中信股份累計分紅超1200億港元,近三年股息率約爲7%,遠超市場均值。不僅如此在2024年公司發佈了《股東回報規劃》,分紅比例三連跳:2024年股息率27.5%(每股0.55元),計劃2025年≥28%、2026年≥30%。

持續多年的高分紅背後的底氣是公司穩健的業績,以及充沛的現金流作爲支撐。

業績韌性,多元協同打造“護城河”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2024年中信股份業績一如既往的穩健,營業收入達7528.7億元,同比增長10.6%;歸母淨利潤582.02億元,同比增長1.1%。

中信股份的穩健性源於“金融+實業”雙輪驅動的獨特模式。

金融業務是公司的壓艙石。2024年公司金融板塊收入佔公司比重的37.37%,實現歸母淨利潤526億元,同比增長4.3%。金融業務的穩增長,爲公司提供穩定的現金池。另外,在2024年公司不斷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榮獲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12項,是獲獎最多的金融企業。旗下子公司中信銀行淨息差保持行業領先水平,不良貸款率連續六年下降,不良貸款率1.16%,撥備覆蓋率209.43%,達到2014年以來最好的水平。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連續四年上升,達到了2013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增強,通過“股貸債保”等金融服務模式,實現前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覆蓋率超96%。並且產業協同效應十分明顯,通過深化"聯合艦隊"協同機制,2024年通過產融協同盤活項目金額239億元、項目回現金額129億元。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相關業務不良率分別較年初下降0.48、0.11個百分點,風險持續收斂。

實業板塊則通過"煥星-造星-探星"三大行動推進產業升級。其中中信戴卡憑藉"一體化壓鑄"技術突破,在非洲建成首座"燈塔工廠",爲製造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貢獻“中信方案”;中信泰富特鋼與南鋼股份參與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淨資產收益率位居行業前列。2024年實業板塊歸母淨利潤163.52億元,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

通過金融與實業的雙輪驅動,中信股份業績的“穩增長”有着落。而近年來,中信股份通過科技創新,其新的增長極亦已顯現。

第二曲線的“造星計劃”,未來增長引擎已清晰

近幾年中信股份持續增加科技投入,2024年公司科技投入達252億元,投入強度3.34%,連續兩年超3%。全年斬獲國家級、省部級及行業科技獎110餘項,累計有效專利突破9000項。

2025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中信股份緊扣時代脈搏,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多領域,成效顯著。在金融板塊,中信銀行運用大模型優化知識問答、財富管理等場景,算力節省超30%,部分檢索效率提升50%;實業領域,中信泰富特鋼等企業升級視覺與預測大模型,顯著增強科研生產能力。

另外,公司也通過“造星”行動持續加速佈局新興產業,拓展新賽道。旗下中信股權投資聯盟在管基金規模超3000億元,直接投資孵化科創企業超1000家,支持了宇樹科技等一批科創企業發展壯大,打造未來發展"第二增長曲線"。這一系列舉措彰顯中信以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戰略定力。

不僅如此,中信股份通過科技創新"磐石行動"打造2+4+N創新平臺集羣,持續放大"科技+產業+金融"協同效應,鞏固全球產業龍頭地位。

除此之外,作爲改革開放首批出海企業,在全球化方面,中信股份持續深化全球化能力,海外收入也迎來突破。

發力“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強化跨境金融服務的護城河

“走出去”是中信的重要策略。2024年中信股份海外資產規模達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3.7%,佔總資產比重提升至9.6%;海外收入突破千億元,同比增幅達21.8%,展現出強勁的全球化發展動能。在工程承包領域,中信建設2024年海外新籤合同額增長3.2倍,新生效合同額增長1.8倍;中信重工海外訂單增幅超80%,帶動全年新增生效訂貨超150億元創歷史新高。

就海外業務而言,中信股份覆蓋全球約160個國家和地區。在區域選擇上,中信股份將國際化分爲三大點:立足“港澳”,深耕周邊和“一帶一路”,穩步拓展發達經濟體市場。

發達經濟體市場無疑是企業出海的首選,然而隨着“一帶一路”的發展,“一帶一路”已成爲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之一,也將成爲中國出口的新增長點。

在“一帶一路”方面,中信依託其多元化業務和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持續深化沿線國家的項目合作。例如,成功簽約沙特利雅得社會住房、烏茲別克斯坦公路改造、哈薩克斯坦瀝青廠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哈薩克斯坦TKU公路改造項目全線通車等,全年新籤生效合同額同比增長75%至307億元。

“港澳”作爲中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是企業全球化的第一步。近年來,中信股份持續鞏固金融競爭優勢,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主動研究和融入香港的建設,並將中信的“科技—產業—金融”創新生態延伸至粵港澳大灣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信將香港作爲國際化戰略的核心支點。2025年3月,中信集團在香港成立“中信香港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並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建“人工智能數智創新聯合實驗室”,聚焦工業智能、金融科技等領域的聯合攻關,推動“科技—產業—金融”生態延伸至粵港澳大灣區。中信股份明確將港澳作爲國際化橋頭堡,計劃參與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鞏固金融優勢並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同時通過舉辦“德國先進製造企業重慶行”等活動促進中外經貿合作。這一系列舉措體現了中信以產融協同深化區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長期佈局。

不難看出,中信股份在踐行國家戰略中展現出清晰的產融協同路徑,其"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佈局形成了內外聯動的戰略閉環。這種戰略縱深佈局,既強化了跨境金融服務的護城河,更通過技術標準、數字基建的"軟聯通",在"一帶一路"新興市場與大灣區創新高地之間架設起價值創造的橋樑。

結語

站在“十五五”規劃前夕,中信股份正以“金融+實業+科技”的生態化佈局,重塑綜合性企業的估值邏輯。高分紅託底估值、多元業務平滑週期、創新與國際化蓄力的戰略組合,已勾勒出明確的增長路徑。當市場仍困於“複雜性折價”時,其金融與實業的協同效能、科技投入的轉化潛力、風險化解的資產優化,正悄然重塑價值認知。或許,當下的估值窪地,正是長期投資者佈局的黃金窗口。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