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直通IPO,文/王非
汽車零部件“隱形冠軍”,剛剛敲鐘。
4月9日,浙江泰鴻萬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鴻萬立)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募資11.5億元將主要用於擴產,如年產360萬套汽車功能件及車身焊接分總成件建設項目(二期)等,旨在加碼新能源賽道。
上市進程顯示,泰鴻萬立於2023年5月獲受理,次月遭問詢,期間經歷三次財務資料過期,最終於2024年11月相繼順利過會、提交註冊、註冊生效。
今日開盤,泰鴻萬立報30.02元/股較發行價8.6元/股大漲249.07%,總市值約102.19億元。截至發稿,其股價最高觸及39.5元/股,漲幅高達359.30%,據此計算總市值約134.46億元。
成立於2005年8月的泰鴻萬立,控股股東爲應正才,實控人應正才、應靈敏爲父子關係。前者出生於1962年任董事長,後者出生於1985年任副董事長。IPO後,應正才持股22.87%,邵雨田持股8.91%,台州匯明持股5.14%,應靈敏持股5.13%。
按102.19億元的開盤市值計算,應正才、應靈敏父子,身家合計約28.61億元。
最初,泰鴻萬立“專注”爲吉利汽車建立配套服務,其總部就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台州灣新區,與吉利旗下沃爾沃台州工廠直線距離僅1公里,距離台州最大的汽車製造基地——吉利汽車臨海基地(年產能30萬輛)僅35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5月,應正纔將其持有的泰鴻有限(泰鴻萬立前身)501.60萬元出資額以506.83萬元的價格轉讓至吉利旗下吉利零部件。短短4年後,後者便轉讓所持全部股權,合計合計套現658萬元,投資回報率30%。
歷經近20年發展,泰鴻萬立當前主營業務爲汽車結構件、功能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前述產品爲汽車車身、底盤的主要組成構件,屬於汽車生產所需的關鍵零部件。該公司現已成長爲吉利、長城、沃爾沃、上汽、廣汽等多家整車廠商或品牌的一級供應商,進入了吉利旗下浩瀚、CMA、PMA以及長城旗下A30、B30、ES11等多個汽車架構平臺的供應鏈體系。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泰鴻萬立與TS公司(根據信息,該公司實際上指的是特斯拉)、極氪、理想、蔚來、零跑等企業達成合作併成爲其一級供應商,同時也是寧德時代、無錫振華等零部件供應商的配套合作伙伴。
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泰鴻萬立對吉利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分別達35.91%、46.11%、38.71%、33.62%,源於長城汽車的收入貢獻則依次爲51.64%、35.48%、36.25%、30.18%。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泰鴻萬立對特斯拉的銷售金額爲4376.21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爲3.16%,位列第五大客戶。
2024年上半年,泰鴻萬立對特斯拉的銷售金額實現跨越式增長,其以6298.90萬元的銷售金額,以9.71%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躍居第三大客戶。這也標誌着,其客戶結構正從傳統車企主導向轉變爲“傳統+新能源”雙輪驅動。
截至2024年8月14日,泰鴻萬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25個項目定點,其中16個項目定點在2024年7月末前已量產,另有9個項目定點預計量產時間爲2025年。
報告期內,泰鴻萬立新能源車型結構件銷量分別爲469.60萬、1584.24萬、2406.82萬、1417.33萬件,佔結構件銷量的比例分別爲7.13%、20.28%、31.46%、39.13%。
泰鴻萬立新能源車型功能件銷量分別爲68.97萬、106.72萬、155.81萬、110.94萬件,佔功能件銷量的比例分別爲7.52%、9.65%、14.11%、18.40%。
在“傳統+新能源”雙輪驅動下,泰鴻萬立的財務數據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報告期內其營業收入分別約爲10.11億、14.78億、15.44億、7.3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約爲8329.88萬、1.26億、1.61億、6616.65萬元。
2024年,泰鴻萬立(經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審閱未審計)營業收入約16.89億元,同比增長9.35%;歸母淨利潤約1.77億元,同比增長9.93%。
結合實際經營狀況,泰鴻萬立預計2025年1-3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59%-29.8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89%-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