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飛瞰財金
肇始於特朗普“對等關稅”的本輪調整,到4月8日已經有企穩跡象,不少板塊個股開始反彈,但像立訊精密、歌爾股份、滬電股份、東山精密這樣的對美高依賴公司,週二依然跌停,累計已收出三個跌停板。
而重倉這些公司的基金,成了最大的輸家,基本上一夜回到解放前,其中最悲催的當屬東吳基金和鵬華基金。
飛瞰財金根據東財choice數據統計,近三個交易日(4月3日、4月7日和4月8日),全市場所有基金(非貨幣、短期理財和QDII,下同)累計跌幅超過20%的有18只(僅統計基金主代碼),東吳基金和鵬華基金分別有2只和3只產品上榜,且一起包攬了跌幅榜前三。虧損王東吳阿爾法混合A,三天跌幅竟然超過了25%。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7日收盤時,兩日累計跌幅靠前的還大多是一些指數基金,而到了4月8日,跌幅超20%的18只基金有17只是主動管理基金(含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基金,下同),指數基金僅剩下了1只。這也再一次印證了巴菲特的名言,即大部分主動基金經理實際上是跑不贏指數的。
從徐慢到劉元海
東吳基金集體淪陷
作爲一家成立二十多年的券商系老牌基金公司,東吳基金的規模卻一直沒怎麼做大,截至2024年末,東吳基金的總管理規模爲400億元,在162家公募機構中排名第94位。而其權益產品規模大約爲88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主動管理產品,近年如火如荼的指數化浪潮(ETF),東吳基金可以說基本錯過。
正是這樣的產品結構,讓東吳基金成爲本輪調整最大輸家。AC類份額單獨計算,東吳基金主動管理產品有45只,三日跌幅中位數都達到了16%,跌幅在20%以上的產品有四隻,均來自基金經理徐慢,其中東吳阿爾法混合跌幅高達25.4%。
東吳阿爾法混合2014年就成立了,2021年8月單位淨值一度跑到了接近2.4元,沒想到之後持續跌了三年,到去年924行情之前,其單位淨值僅剩下0.9元了。靠着924行情,到今年2月中旬這隻產品的淨值好不容易逼近1.3元,如今僅僅三天就一夜就回到解放前,最新淨值僅剩0.83元了。
不過,好在徐慢管理的產品規模不算大,都是一些幾千萬元的迷你基,真正讓基民受重傷的是公司權益投資總監劉元海。劉元海可以說是東吳基金權益投資的絕對核心,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他一個人管了公司差不多七成的權益資金。其代表產品是東吳移動互聯混合,AC份額合計這隻產品規模約有47億元,但這一次這隻產品三天虧掉了近20%(-19.59%)。
劉元海管理的另外幾個產品,比如東吳新趨勢價值線、東吳嘉禾優勢精選、東吳科技創新、東吳新能源汽車等,三日跌幅普遍也有十七八個百分點。保守測算,他一個人這三天就給基民虧了10個億以上。
東吳基金集體滑坡的原因在於集中押注賽道,而其重倉票不乏近幾日連續跌停的股票。徐慢的重倉票是立訊精密、滬電股份、水晶光電、歌爾股份等;劉遠海的重倉票是韋爾股份、滬電股份、水晶光電、立訊精密等。不難發現,這些重倉股雷同度極高,基本採用的是複製策略。
鵬華基金上榜數量最多
均來自美女基金經理閆思倩
如果說本輪跌得最慘、整體淪陷程度最高的基金公司是東吳,那麼跌幅榜上榜產品數量最多的當屬鵬華基金。如前所述,三日跌幅超過20%的基金全市場共有18只,而鵬華一家“獨中三元”位列第一,東吳、方正富邦、民生加銀都是2只產品上榜。
而鵬華這三隻跌超20%的產品,實際是來自同一名基金經理——閆思倩。這位美女基金經理,基民們或許並不陌生,就在去年她還因管理產品鉅虧卻還要新發基金而遭到一片質疑。
2024年5月28日,鵬華基金新產品鵬華科技驅動混合公開發售,產品擬任基金經理正是閆思倩,主要投資科技主題相關的上市公司股票,募集規模上限爲40億元。閆思倩2022年加入鵬華基金後,彼時在管4只產品——鵬華新能源汽車、鵬華滬深港新興成長、鵬華碳中和主題、鵬華創新未來。但這些產品均表現較差,截至2024年6月3日,閆思倩的任職回報全部告負,少的虧7個多點,多的虧幅達40%。
最終,鵬華科技驅動混合以發起式方式成立,離40億元的上限相去甚遠。
而此次上全市場跌幅榜的3只產品,就包括了這隻新發產品,其三天跌幅爲20.85%,僅次於閆思倩代表產品鵬華碳中和主題約22%的虧幅。實際上,閆思倩在管的5只產品,此次在鵬華基金所有主動管理產品中集體墊底。這5只產品截至去年末的合計規模,超過了60億元。
從重倉股來看,閆思倩也是集中押注機器人和AI賽道,核心票包括寒武紀、北特科技、淳中科技、金山雲、歌爾股份等。這些票在今年一季度曾讓閆思倩嚐到了甜頭,鵬華碳中和主題最高漲幅一度超80%,但如今,三天就回吐了近半利潤。
責任編輯:郝欣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