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看不了美國電影了?

鈦媒體
04-10

圖片由AI生成

關稅戰燒到了好萊塢,國家電影局將減少美國電影的進口數量。

4月10日晚間,國家電影局官方網站發佈了一則《國家電影局就電影方面應對美升級對華關稅答記者問》的消息顯示:

“就近期有記者詢問美國對華加徵關稅一事是否會影響到美國電影進口,國家電影局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對中國濫施關稅的錯誤行徑,勢必會令國內觀衆對美國影片好感度進一步降低。我們將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觀衆選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我們始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將引進世界更多國家優秀影片,滿足市場需求。”

截圖來自國家電影局官網

實際上,國家電影局的這一回應相對委婉,留有餘地。

而據牛彈琴微信公衆號此前發佈的消息,“據有關專家透露,鑑於美方威脅升級對華關稅,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減少、甚至禁止進口美國電影。”

牛彈琴稱,這是對美關稅反制措施中,中方至少準備了至少6大招中的一招。

也就是說,如果關稅戰和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全面禁止進口美國電影也是極有可能的。

不過,禁止美國電影並不意味着,中國內地市場要全面拒絕進口電影。

就在前天,4月8日,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傳來消息,在電影節即將開幕之際,首部進境參展影片《在長椅上》已經辦理完成通關手續。

《在長椅上》是2024年11月上映的一部日本獨立電影,由奧山由之執導,廣瀨鈴、仲野太賀等主演。

此外,北影節舉辦前夕,近300部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影片還將陸續進口,並在京津冀地區的33家核心商業影院、藝術影院及劇院放映。

與此同時,海關整個通關流程,已從大量的線下備案審覈,轉向線上的“高速通道”,不到10分鐘,一部進口影片便可以完成通關。針對本屆北影節,海關爲報關影片提供了7x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

自2012年開始,中國超過日本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成爲全球電影市場發展的重要引擎。

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4年全年電影票房425.02億元。2024年觀影總人次再次突破10億,年度總票房位列全球第二,銀幕總數持續保持第一。

在中國本土市場,國產電影越來越扮演重要角色,"好萊塢的票房號召力大不如前。

2024年,中國產影片票房爲334.39億元,佔比78.68%。國產影片在票房中佔據主導地位,共有55部國產影片票房過億,佔票房過億影片總數的70%‌。

此外,2024年上映新片數量爲501部,其中國產電影425部,進口影片76部‌。

今年,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爲了一部挑戰好萊塢的現象級作品,截至4月10日,已經收穫了151.75億元票房(海外市場3.74億元),是全球單一市場票房冠軍,已躋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目前也是2025年全球票房冠軍。

北美仍是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但好萊塢正面臨重重危機。經歷疫情的沉重打擊之後,又在前年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罷工,這是這兩年其電影市場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

據Box office Mojo數據,2024年,北美電影市場(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的總票房達到了85.60億美元,較2023年的89.08億美元下降了3.9%,而這一數字遠遠落後於疫情前的連續五年超過110億美元的水平。

2025年,好萊塢大製片廠手中,有多部此前全球大熱的IP續作即將上映,或許是他們期待一轉頹勢的希望。

接下來,好萊塢已定檔的大IP續作有,《星際寶貝史迪奇》(5月23日,美國上映日期,下同)《碟中諜8:最終清算》(5月23日)《新·馴龍高手》(6月13日)《侏羅紀世界4:重生》(7月2日)《阿凡達3:火與燼》(12月19日)《瘋狂動物城2》(11月26日)等。

大IP續集的盡頭,是美國電影製片廠的風險厭惡,以及產業鏈脆弱性的體現。

今年以來,美國電影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票房表現持續低迷。

目前已經全球同步上映的漫威IP續作《美國隊長4:新世界秩序》,以及迪士尼真人電影《白雪公主》,在中國市場僅收穫1.04億元、925.1萬元的票房。

而《白雪公主》堪稱史詩級撲街,目前在全球市場虧損嚴重,製作成本高達2.7億美元,宣發費用爲1.1億,目前僅收穫票房1.57億美元。

血撲的不僅僅是票房,《白雪公主》口碑上差評如潮,在IMDB上收穫了迪士尼史上最低評分,2.3分的開分表現,現1.6分的成績,令人大跌眼鏡。

《白雪公主》是好萊塢創新乏力、追求政治正確的又一力作。

可以說,它給迪士尼那部創世紀的、1937年上映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1938年6月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動畫長片,迪士尼的榮譽之作,狠狠打了一巴掌。

原版動畫《白雪公主》導演之子甚至抨擊說,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與自己父親戴維·漢德(David Hand)若泉下有知,恐怕棺材板都蓋不住,會氣得在墳墓裏翻身。

目前,美國電影在內地票房表現相對較好的,是清明檔期上映的《我的世界大電影》。這部由知名沙盒類電子遊戲《我的世界》(Minecraft)改編的電影,是檔期內唯一票房破億的影片,單日最高票房達4300萬元。

即便加大美國電影的引進力度,其在中國市場的票房競爭力已經被國產電影吊打。

去年,中國本土加大了好萊塢電影的引進力度,甚至,多部R級片都成功過審、公映,但整體市場表現仍不及預期。

以2024年全年來看,內地電影票房前10名的,僅有1部是好萊塢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內地9.56億元。

當然,這也不是美國電影第一次在全球貿易中受阻。鈦媒體APP發現,二戰後,英美兩國電影業陷入過貿易糾紛。

1947年,爲了阻止好萊塢大量影片進入,英國政府決定對美國電影課徵進口稅,而後,美國電影出口協會(MPEA)發起了與英國政府的談判,最後取消了進口稅,好萊塢電影出貨恢復正常。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中國就已經引進了好萊塢電影,而後,因爲各種因素,進口片引進一度中斷。

改革開放後,中國內地電影院線開始恢復引進海外大片,直到1994年之後,纔開啓了分賬大片引進,內地院線市場逐步繁榮。而當時第一部來到中國內地的分賬電影,恰好是好萊塢大作——美國動作犯罪電影、華納影業出品的《亡命天涯》。

好萊塢成熟的流程和規範的電影模式,爲中國電影提供了一種學習樣本,從前期的策劃、拍攝,到後期的製作、宣傳發行,中國電影產業向好萊塢學習,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30年後,我們才能夠看到,國產電影的票房日漸趕超引進大片。

如今,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正如今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所言,“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我們絕不會坐視中國人民的正當權益被剝奪,絕不會坐視國際經貿規則和多邊貿易體制被破壞。如果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沒有人不喜歡一個開放、多元的電影市場。但顯然,在大風大浪來襲之際,誰都難以置身事外。(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李程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