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方喬
編輯 | 石景天
進入4月,碧桂園好消息不斷。4月7日,碧桂園召開月度管理會議。會上,董事會主席楊惠妍提出“極限施壓”管理策略,要求各區域公司採取更嚴格措施,確保房屋順利交付。
同時,碧桂園旗下8只境內債券展期議案獲債權人批准,涉及本金額達124.17億元。
僅過了四天,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又取得新進展。公司公告,已與專案小組就重組方案主要條款達成一致,並簽署重組支持協議。該專案小組持有碧桂園發行的美元票據及港元可轉債(未償還本金總額爲103億美元)中29.9%的未償還本金額。
碧桂園在公告中還表示,簽署重組支持協議是探索整體解決境外債務的重要一步,同時呼籲其他債權人加入重組支持協議,爭取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重組。
面對5月26日的境外債務清盤聽證會,碧桂園正全力展開自救行動。
01
碧桂園近期的管理會議反覆強調,“保交房仍是公司發展面臨的首要任務”。
這種管理思路的轉變背後,是碧桂園2024年全年業績的顯著改善。財報顯示,公司全年淨虧損351億元,同比收窄82.53%。
在交付方面,碧桂園及其關聯企業共完成交付房屋超38萬套,覆蓋31個省份的242座城市,交付面積約4608萬平方米。近三年來,公司累計交付住宅約170萬套,在行業第三方評估中持續領先。
與此同時,碧桂園正加速向輕資產模式轉型。公司已對組織架構進行重大調整,將控股集團與地產集團總部合併,優化資源配置。
在項目開發策略上,碧桂園已暫停拿地,並從部分非核心區域撤出,向一二線城市迴歸。另外,公司代建業務已覆蓋全國31個省份242個城市,合約總建築面積達1.256億平方米,顯示輕資產轉型正取得實質進展。
輕資產戰略能夠幫助企業在降低負債率的同時保持業務規模,可能成爲企業脫困的關鍵路徑。根據楊惠妍此前的公開規劃,2025年上半年公司將專注於保交房,下半年將保交房與保主體並行推進,爲2026年恢復正常經營奠定基礎。
儘管碧桂園的規劃令人期待,但其債務壓力仍是大衆關注的焦點。最新獲批的8只境內債券延期方案,是該公司債務重組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消息人士透露,其中H16碧園05和H1碧地01原定於今年3月兌付10%本金的計劃被推遲至9月執行,其餘債券則獲得60個交易日的寬限期。
02
這已不是碧桂園首次推動境內債務展期,2023年9月,公司就成功對9只境內債券實施展期,總額近150億元。當時同樣是先讓“16碧園05”債券打頭陣獲得通過,其他債券隨後跟進。此次債券調整計劃涉及9只債券,總額約135.17億元,可能還有一隻債券正在談。
境外債務方面,碧桂園今年1月9日公佈了重組方案。公司境外有息債務總額約164億美元,包括債券本金約103億美元、銀團貸款約36億美元、股東貸款約11億美元及其他債務約14億美元。
方案給出了五種選擇,像現金回購、債轉股、強制可轉債等組合。如果方案能落實,碧桂園有望減輕116億美元的債務負擔,年均融資成本也能從6%降到約2%。
從4月11日的公告就可以看出,碧桂園現在對境外債務重組取得進展的結果很是上頭。
不過,碧桂園還需應對建滔集團旗下永恆信貸公司提出的清盤申請。香港高等法院已將相關聽證會延期至5月26日,會議結果將對碧桂園的債務重組至關重要。近期,公司又聘請了華利安和中金公司作爲財務顧問,以加快重組進程。
截至2024年末,碧桂園短期需償還債務規模達1374.13億元,而賬面現金及等價物僅爲63.6億元,疊加235.3億元使用受限資金,流動性缺口問題明顯。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碧桂園資產負債表仍維持淨資產正值,且2024年經營利潤呈現企穩態勢,較2023年度的深度虧損已有明顯改善。這爲公司調整爭取了緩衝空間。
但銷售端回暖仍存不確定性,碧桂園今年一季度權益合同銷售金額77.7億元,較上年同期135.1億元同比下滑42.5%,市場恢復力度明顯不足。
債務展期雖能階段性緩解壓力,但根本解決仍依賴銷售回款的改善。當前環境下,碧桂園只有儘快推進銷售回暖形成穩定現金流,才能真正走出債務困局。
聲明:文中內容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謹慎進行投資選擇。
內容交流、溝通聯繫:afeifeimore(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