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炒作猛如虎 有90後轉戰黃金積存金

市場資訊
04-15

  來源:華夏時報

  4月以來,“金價”相關話題頻繁登上社交媒體熱搜。90後投資者小秦正是在某次瀏覽中刷到了“快進快出黃金”的經驗貼,開始轉戰黃金積存金(下稱“積存金”)。

  據小秦向記者介紹,積存金買賣方便,且近期價格波動較大,有投資者一天一次或多次買進賣出積存金,瞄準短線投資。

  “但積存金賣出通常需要手續費,最近手續費漲了,短線操作的意義不大了。”小秦表示。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在不同社交平臺,有關“快進快出”積存金的討論比比皆是。而隨着部分此前提供較低積存金手續費的銀行進行上調,不少投資者開始選擇退出或轉向其他黃金產品。

  投資者湧入積存金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黃金積存金主要分爲活期積存和定期積存兩種類型。其中活期積存爲投資者主動發起購買,定期積存則通常由銀行依照約定定期自動扣款購買黃金。

  不同銀行對這兩類產品的命名各有差異,如招商銀行將其活期積存產品稱爲“黃金活期”,並描述爲“存在銀行可靈活買賣的黃金”,具有“買賣實時到賬”等特點;其定期積存產品則名爲“黃金定期”,收益不僅來自金價波動,還包含固定的年化收益。

  小秦等投資者進行短線投資的積存金產品正是活期積存這一類別。

  近期金價波動較大。小秦展示的某銀行App上積存金參考價格K線圖顯示,4月以來數據變動最大的一天是4月9日,當天開盤價爲716.59元/克,收盤時漲至735.33元/克,盤中最高觸及736.51元/克,最大漲幅達到了2.78%。

  “數據隨時在變,你很難趕在最高點賣出,網友管這種低賣叫‘賣飛了’。”小秦說道,“而且最近手續費都漲了,金價漲幅不大的話,手續費都不夠扣的,短期買賣也就不合適了。”

  記者關注到,部分此前提供較低積存金手續費的銀行已經進行了上調。

  4月14日,民生銀行在某平臺的積存金產品賣出交易手續費恢復至交易金額的0.4%(單筆最低手續費爲0.01元)。此前,民生銀行在該平臺上執行的優惠活動利率爲0.3%。同天,民生銀行App上積存金買入價格與賣出價格之間的交易點差也由2.4元/克調整爲3元/克。

  4月7日,浙商銀行財富金積存業務手續費由原來的“賣出手續費按賣出金額的0.3%收取”調整爲按賣出金額的0.4%收取。此前在2月17日,招商銀行的“黃金活期”買賣點差也由原來的2.4元/克調升至3元/克。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調積存金手續費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金價波動加劇,金融機構爲降低風險,上調手續費以彌補潛在損失;二是運營成本上升;三是金融機構通過上調手續費抑制投資者過度投機,引導其理性、長期投資。

  “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掙了兩毛七。”

  “扣除掉手續費沒剩多少,變成給平臺打工了。”

  “手續費太高,這次下車就不準備再投了。”

  相關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投資者表達了對手續費調高的看法。

  “投資者操作決策時間短,一旦判斷失誤,損失較大。而且頻繁交易會產生較高手續費和點差成本,侵蝕投資收益。同時,短線操作對投資者精力和心理承受力是巨大考驗,心態不好易做出錯誤決策。” 王鵬表示。

  投資者應注意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不同投資者對黃金投資態度差異較大。

  有北京投資者向記者表示,當前金價已達到七百多元每克,普通投資者入場買不了多少克,短期持倉收益“不夠折騰”,還是傾向黃金定投。也有投資者認爲,看不懂黃金近期走勢,“不敢輕易入局”。

  近期,國際金價屢次上演“過山車”行情,銀行普遍上調了積存金起購門檻,調整後起購金額多在800元左右,最高達到1000元。

  4月14日,建設銀行發佈《關於近期貴金屬業務市場風險提示的公告》。公告表示,近期國內外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提升,提醒投資者提高貴金屬業務的風險防範意識,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這已是該行年內第三次發出相關風險提示公告。

  “對於近期部分投資者短線操作積存金的現象,我認爲這既體現了市場對金價波動的敏感性,也反映了投資者尋求快速盈利的心態。” 中國商業史學會老字號專業委員會祕書長王春娟向記者表示。她提到,金價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國際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地緣政治等,難以準確預測,投資者若頻繁交易,可能會因市場波動而遭受損失。

  “當前環境下,投資者要謹慎短線操作,充分認識風險。應關注黃金長期趨勢,結合全球經濟形勢、貨幣政策等制定策略,把黃金投資作爲資產配置一部分,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王鵬表示。他提醒投資者,應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交易平臺以保障資金安全。同時,還應保持理性投資心態,避免盲目跟風,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及時調整策略。

  “首先要理性看待金價波動,不要盲目跟風或恐慌拋售。其次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來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式和產品。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相對穩健的投資方式,如長期持有黃金或黃金ETF等。但無論選擇哪種投資方式,都要做好風險管理,確保投資安全。”王春娟進一步表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秦藝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