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殺回來了,小米拿下全國第一

電商行業
04-15

  有時烏雲壓頂,是在爲下一次日出騰空

出品 | 電商行業    作者 | 唐仁

雷軍時隔多日發文感謝大家支持

時隔多日,雷軍終於有新動態。

4月15日,從供應鏈獲得的權威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5年3月(W10-W13)中國手機市場新機激活量最新排名,小米排名第一,新機激活量達到324.37萬臺,市場份額17.98%,同比增長16.99%。小米和華爲成爲3月份唯二同比增長的品牌。

雷軍發文回應稱,感謝大家的支持。

而這也是雷軍時隔八日再發文,他上次更新微博還是4月6日小米創業15年那天,也只發了簡單的兩句話。

公開數據顯示,小米15系列爲小米拿下國內市場第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小米15系列是2024年10月發佈,目前有小米15、小米15 Pro、小米15 Ultra三款機型。截至2025年4月6日,小米15系列銷量已突破393萬,位居國產手機銷量第一

另外,據Canalys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數據,小米憑藉1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與去年同期持平。

今年3月18日,小米發佈2024全年及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該財報也被稱爲是小米史上最強財報。

財報顯示,2024年,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實現收入1918億元,同比增長21.8%。根據Canalys數據,2024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爲13.8%,連續18個季度穩居全球前三,同時也是2024年全球前三廠商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品牌。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爲1.69億臺,同比增長15.7%。其中,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佔比達23.3%,同比提升3.0個百分點。

進入2025年,小米手機依然保持強勁勢頭,穩居全球智能機市場份額前三。小米公關經理王化發文慶祝,表示:“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實在是低調的炫耀了。

小米在手機市場的優秀表現,一定程度上或許可以緩和近期因小米汽車燃爆事件帶來的陰影,對雷軍和小米來說可能也是最近比較令人欣慰的事了。

此前,因爲小米汽車燃爆事件,雷軍明顯放緩了社交平臺更新節奏,基本保持沉默狀態。

小米進入水逆期?

小米手機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的消息不知道能讓雷軍心情振奮多少。但毫無疑問,最近雷軍和小米都進入了水逆期

2025年3月29日晚間,三位大學生駕駛小米SU7從武漢出發,前往安徽考編,但不幸於德上高速樅陽至祁門路段發生事故,並造成3人身亡。

三個年輕人疑似因爲駕駛汽車故障而死的消息瞬間引起了全網關注,網友對此激憤不已。

從網絡曝光的視頻及圖片來看,事發時,三人駕駛的事故車輛正是小米SU7。

作爲小米SU7的生產方,小米和雷軍自然受到來自遇難者家屬、網友、媒體等多方質疑,要求回應是否是車輛智駕存在問題。

小米和雷軍就這樣成爲了輿論的風暴中心。

4月1日,小米公司發言人髮長文回應此次事故,並公佈了事故車輛行駛摘要。

小米方面表示,事故發生後已在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小組,並於30日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

然而網友的怒火沒有因此平息,反而越演越烈,矛頭也逐漸轉向雷軍。這也是雷軍打造企業家IP過於成功的弊病,他在無形中已經成爲小米汽車的代言人,小米汽車出事,雷軍必然要被牽扯其中。

同日晚間,雷軍發博回應,不僅爲年輕生命的離世表示哀悼,也解釋了之前沒有發聲是“由於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

他表示:“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並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批評,你們說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聽見了,記下了,我們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

幾乎同時,小米汽車也發佈了“對於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

小米汽車在長文中回應了網友關注的六大問題,包括事故發生後爲什麼沒有聯繫家屬、事故車輛是否被拉回北京、事發時的路況和車速情況、車輛爲什麼會起火、事發時車門能否打開、AEB等主動安全功能是否觸發。

後續,多家供應商也回應表示與事故無關。寧德時代稱3月29日發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車用的不是寧德時代的電池;比亞迪內部人士表示,“我們這邊只供電芯,小米自己組裝電池包pack。” 

此後,雷軍就開始保持沉默,多日沒在社交平臺上發言分享,直到4月6日才爲小米創業15週年簡單發文慶祝了下,他表示,“今天,小米的創業路已走過了15年。這只是開始,我們會繼續努力。”

表態過後又是多日的沉默。4月8日,有網友偶遇處於輿論風波中心的雷軍現身北京小米總部樓下,正和幾位同事一起送客人乘車離開。

從網上信息來看,圖片上雷軍雙手握拳,雖然面帶笑容,但是少見地透出幾分拘謹,整個人也似乎瘦了些。雖然依舊是往日裝扮,但就是莫名讓不少網友覺得,和以往出現在公衆面前的神采奕奕相比,多日不見,雷軍要疲憊憔悴不少。可見燃爆事件確實給雷軍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直到今日小米手機拿下全國第一,雷軍才終於又出來發聲。

在雷軍低調保持沉默期間,不少網絡謠言四散。

4月2日,網上開始流傳一份所謂的《致所有關心小米SU7事故的用戶和公衆的一封信》,落款爲“雷軍”,日期爲4月2日。

而這份所謂的“公開信”內容包括:“此刻的承諾:用生命敬畏驅動真相探尋”“反思與行動:把悲劇轉化爲行業進步的階梯”“透明化溝通:重建信任需要刀刃向內”“長期責任:用十年堅守兌現安全承諾”等。

後續小米相關人士闢謠,表示如果要披露說明,一定是通過官方賬號。

4月7日,關於小米SU7保險的相關謠言被有組織地擴散傳播,小米官方出面澄清相關謠言,目前SU7車型的投保服務平穩正常,網傳信息嚴重失實。此外,“SU7出險率是同價位車型數倍”的謠言,同樣毫無事實依據。並強調已報案。

4月11日,網上開始流傳所謂的“國家新能源汽車事故鑑定中心4月7日公佈的初步分析”,小米方面再度出來闢謠並表示,該內容完全失實,純屬編造,其中提及的所謂“國家新能源事故鑑定中心”,甚至根本並不存在。公司已依法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小米“在此懇請大家協助闢謠。”

可以說,小米這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使精力充沛如雷軍,估計也會感到疲倦吧。

選擇沉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大衆被情緒主導,減少過度活躍導致大衆逆反,將更多精力和關注放在事件本身。

網紅企業家之路還能走嗎?

小米汽車燃爆,一方面爲市場敲響了智駕的警鐘,另一方面也爲目前火熱的網紅企業家賽道降降溫

誠然,將企業家形象與品牌深度綁定的做法確實可以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利用個人IP反哺品牌,避免直接冠名品牌的風險,還能搭建與消費者的情感鏈接,增強消費者信任,是當前企業爲了適應市場變化選擇的有效方法。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共生的。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時,企業家個人形象也將直接影響企業聲譽,一旦出現問題,企業家和企業也將受到來自更多方面的衝擊和審視。

尤其是企業家IP已經凌駕於品牌之上時,面對問題,無論回應或者逃避都不能回應大衆批判,根基淺薄的企業很有可能就此動搖,一蹶不振。

不是人人都能成雷軍,也不是所有品牌都是小米。

網紅企業家之路,沒那麼簡單。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