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週一出現了寶貴的平靜,上週遭遇大舉拋售的美國國債,也終於成功“止血”。接受彭博19分鐘專訪的美國財長貝森特,被一些交易員視爲美債“救市主”,他否認了外國正在拋售美債的猜測,稱此次下跌主要是去槓桿的產物。
貝森特強調,美國政府正通過調整國債發行節奏和引導市場預期來穩定收益率。其策略已初見成效,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從高點4.5%回落至4.3%,美元指數也暫時企穩於100關口。然而,這一“技術性調整”的定性,與市場更深層的結構性焦慮形成微妙對峙。
貝森特刻意迴避了更深層的信任問題,美國“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讓國際社會失去了對其的信任,美國國債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廣泛質疑。美國憑藉美元長期以來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肆意揮舞關稅“大棒”,破壞了全球貿易秩序,使得各國對持有美國資產充滿了擔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讓市場參與者時刻保持着警惕,這種信任危機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
平靜的表象:流動性警報暫緩,但信任裂痕難彌
週一市場的短暫平靜,掩蓋了三個未解危機:
1. 美元資產信用根基動搖
美債與美股、美元罕見同步出現“三殺”局面,暴露了市場對美元體系穩定性的懷疑。儘管貝森特否認外資拋售,但數據顯示,日本機構單日掛出200億美元賣單,德國國債逆勢成爲新避險標的,這種“用腳投票”反映出全球資本對美債“安全資產”屬性的重新定價。
2. 政策不確定性的“慢性毒藥”
特朗普政府反覆無常的關稅策略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貝森特雖試圖重建信心,但市場更擔憂其“3-3-3政策”(3%赤字率、3%GDP增長、日增300萬桶石油)與貿易戰的衝突,關稅推升通脹可能迫使美聯儲推遲降息,進而加劇債務利息負擔。
3. 流動性陷阱的陰影
儘管當前美元流動性指標尚未顯著惡化,貝森特團隊寄望於“百年期零息債券置換計劃”優化債務結構,但若更多對沖基金因保證金不足被迫平倉,可能引發新一輪流動性踩踏。
白宮已發生“權力排序的變化”
在特朗普政府突然改變立場、暫停實施數十項廣泛的“對等”關稅後,貝森特迅速成爲這一決定的公衆代言人。據BBC報道,一些貿易政策專家指出,貝森特在關稅公告中的核心角色,鮮明地反映了白宮內部“權力排序的變化”,這種變化讓美國從一場全面性的全球貿易戰邊緣退了回來。正是貝森特在與企業領袖的頻繁通話中,尤其是在決策前的那個週末在空軍一號上的對話,以及4月9日早晨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會面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說服了特朗普。
貝森特在職業生涯早期曾對關稅表達過保留意見,觀察人士認爲,這些觀點,加上他在債券市場的長期經驗,最終使他能夠在這場爭論中佔據上風,壓過了貿易顧問納瓦羅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後兩者都代表了對關稅的強硬立場。
貝森特的策略本質是一場“時間遊戲”,通過短期市場干預爲財政改革爭取窗口期。當前市場的喘息,恰似暴風雨前的平靜,若美債收益率再度突破4.5%,可能觸發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的資產重配閾值,屆時貝森特的“去槓桿論”將面臨真正考驗。這場危機定義的爭奪戰,不僅是經濟邏輯之爭,更是對美元霸權生命力的終極壓力測試。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