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表示,信用利差本月已顯著擴大,但仍遠未達到迫使美聯儲出手干預的水平。
“目前的指標表明沒有立即干預的理由,”瑞銀策略師Matthew Mish在日期爲4月13日的報告中寫道。
瑞銀使用紐約聯儲的信用市場壓力指數來建模,判斷企業債相較於美國國債的溢價需要達到多大程度美聯儲纔會介入。該模型預計美國高評級公司債相較於國債的利差需升破約200個基點,垃圾債相較於國債的利差需達720個基點,美聯儲纔會介入。
截至週五收盤,兩項利差分別爲113個基點和419個基點。
美聯儲的雙重使命圍繞最大化就業和維持低通脹展開。不過要達成上述目標,需要信用市場和利率市場的平穩運行。過去的干預措施包括向銀行放貸、購買資產和建立新的工具來支撐市場。
瑞銀建議投資者同時關注市場流動性和發行量指標。該行分析了美聯儲過往採取的緊急干預措施,主要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期間。
“在美聯儲緊急降息、利差區間波動之後,利差走闊勢頭趨於穩定,”策略師寫道,“量化寬鬆和信貸寬鬆能收緊信用利差,不過直接購買更爲有效。”
瑞銀在2020年新冠疫情最爲嚴重期間曾正確地預測美聯儲將採取行動支持垃圾債市場。
責任編輯:李桐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