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保險行業在多重變量交織中迎來深度變革:颶風、火災、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現造成3200億美元的損失,遠高於過去十年及過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地緣政治衝突推升特殊風險溢價;主要經濟體利率政策轉向加劇資產估值波動。在此背景下,再保險公司作爲風險管理者的戰略價值凸顯。
聚焦於中國保險市場,隨着直保公司逐步走出轉型陣痛,保費收入呈上行趨勢。2024年,中國保險市場實現全面增長,原保險保費收入約5.7萬億元,同比增長11.15%,爲中國再保險市場發展帶來了推動作用。
內外市場共振之下,再保險行業價值凸顯,中國再保作爲我國再保險的“國家隊”,其最新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公告,可以作爲一個良好的觀察窗口。
2024年,中國再保實現保險服務收入1013.63億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110.80億元,同比增長91.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05.57億元,同比增長86.8%;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上升4.52個百分點達到10.74%;每股分紅0.050元,同比增長19.0%。
中國再保核心業績數據全面向好得到了機構認可,華泰證券給予了“買入”評級,並給出了1.3港元的目標價,較當前市場價格存在較大漲幅。
一、承保改善+投資穩健雙輪驅動
從核心業績數據來看,中國再保的盈利能力提升尤爲突出,離不開集團在承保和投資兩端同時發力。
首先,2024年集團合併承保業績再創新高,同比增長超過170%,離不開各保險業務板塊共同發力。
具體來看,儘管境內財產再保險業務綜合成本率同比上升了0.33個百分點,但仍然保持在99.86%,實現了承保盈利;境外業務方面,受北美颶風、美國巴爾的摩撞橋以及俄烏衝突等事件謹慎計提損失影響,綜合成本率同比提升3.64個百分點至89.38%,仍然維持在相當健康的水平;財產險直保業務綜合成本率99.66%,同比下降1.12個百分點,承保效益扭虧爲盈。
再來看投資方面。
2024年,中國再保總投資收益173.89億元,同比增長86.9%;總投資收益率4.83%,同比提升2.06個百分點。
在低利率環境下,中國再保仍然能保持投資收益的穩健增長,主要得益於其秉承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理念。
從中國再保的投資佈局來看,固定收益類仍然佔主要地位,以“儲備高票息資產、防範信用風險”爲核心策略,積極把握配置窗口加強對長久期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的配置,適度加強對交易性機會的把握,持續優化信用持倉結構。權益投資層面,中國再保則把高股息、紅利資產作爲核心底倉,適度超配人工智能、智能汽車、先進製造等新興產業賽道,靈活進行跨市場配置,較好地把握住市場結構性機會。
由此觀之,在保險業新“國十條”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再保持續貫徹“發展有規模、承保增效益、投資要穩健”經營理念,這種堅持高質量發展導向的經營範式,將爲其在行業變革中構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奠定可持續發展根基。
二、順應政策和產業趨勢,探索新增長機遇
拉長時間維度,當下正值中國再保險行業的歷史機遇期。
當前我國保險業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比重僅7%,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保險密度、保險深度全球平均水平存在差距,重大災害中保險賠付佔比僅爲10%,更凸顯風險保障不足的結構性矛盾。
在此背景下,中國再保憑藉三大核心優勢搶佔戰略高地。
首先,中國再保憑藉先發優勢,擁有穩固的再保行業主渠道地位。
截至2024年末,中國再保與境內84家財產保險公司保持業務往來,客戶覆蓋率達到98%,擔任首席再保人的合約數量佔比超過40%,穩居境內市場第一。人身再保險業務方面,中國再保作爲首席再保險人訂立的再保險合同數量佔合同總數的比重亦穩居境內市場第一。
在頭部效應作用下,中國再保更容易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與此同時,中國再保險市場分保費收入全球市場份額遠低於中國GDP和中國保險市場的全球佔比,且中國從境外市場分入保費不足全球再保險市場規模的1%,反映了我國再保行業與國際市場存在的差距。而隨着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落地,中國再保險市場走向國際的步伐正在加速。
中國再保作爲業內少數成功“走出去”的再保公司,已經成爲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資保險機構。截至2024年底,中國再保國際業務佔比近20%,海外資產佔比近25%,在11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境外機構,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合作伙伴超過1000家。
此外,中國再保將創新驅動作爲核心引擎,能夠順應產業變化趨勢激活新市場需求。
比如,隨着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醫療費用的上漲,健康險的需求不斷增加,且各類需求差異性較大,十分考驗險企的產品創新與定價能力。
中國再保首創“零免賠”百萬醫療險,滿足理賠門檻更低和頻繁就醫的市場需求,同時通過前置風控措施、強化成本測算等手段,有效管理零免賠風險敞口;開發螞蟻保“青山在”失能險,對於由於疾病或住院導致的失能情況,給予一定津貼保障,填補國內失能保障空白;開發特定人羣普惠醫療險產品,推出惠軍保、惠船保等專屬產品,針對特殊羣體定製化產品設計,彌補商業保險、社會保險保障的不足之處。
再者,中國再保將業務發展與服務國家戰略緊密相連,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風險保障服務。
比如,近年來,隨着氣候環境愈發惡劣,氣候風險已經成爲人類面臨的最大風險。爲此,中國再保充分發揮再保險優勢,助力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全國21個省市巨災保險項目試點都有中國再保的身影,並在近八成項目中擔任首席再保人。中國再保支持客戶首創政策性巨災保險一攬子解決方案,在河北和湖北兩省落地全災種、廣覆蓋、長週期的綜合巨災保險項目。
這也是中國再保將自身技術優勢外化的結果。2018年,中國再保創立了國內首家專注於巨災風險管理的科技公司——中再巨災風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並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地震、颱風、洪澇等巨災模型,成爲集團管控巨災風險的重要支撐。
再比如,在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落地的背景下,中國再保積極助推再保險市場建設,率先入駐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積極參與上海國際再保險交易平臺建設和業務規則制定,連續三年發佈中國再保險行業發展報告,積極引領再保險市場發展。
三、結語
立足當下,全球保險行業在風險與變革中重構價值座標,中國再保險市場以高質量發展爲錨點,展現出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的蓬勃生機。
中國再保作爲行業“國家隊”,其2024年優異的財務表現,不僅印證了其作爲風險管理者的戰略韌性,更彰顯了中國再保在全球風險治理中的獨特價值。當風險分散的邏輯昇華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組成部分,中國再保充分發揮再保險主責主業優勢,堅守保險業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定位,服務產業轉型、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在國家戰略新藍海中把握髮展機遇,通過創新不斷驅動業務發展,展示出獨特的投資價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