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承壓,珍酒李渡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節點財經
04-16

文|節點財經 四海

中國醬香第二股珍酒李渡近日交出了一份並不理想的業績答卷。

根據財務報告數據,2024年,珍酒李渡營收70.67億元,同比僅微增0.5%,歸母淨利潤爲13.24億元,同比下滑43.1%,按照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後淨利潤爲16.76億元,同比增加3.3%。攤薄後的每股盈利從2023年的0.485元降低到0.400元。

今日慘淡的表現與昔日的輝煌形成鮮明對比。2023年4月,珍酒李渡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打破了中國白酒企業資本市場長達8年的IPO冰封期,也創造了當年港交所融資規模最大的IPO。

珍酒李渡今日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和整個行業不景氣相關。《2024年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指出,受到大環境影響,酒類消費增長動能不足,市場消化能力偏弱。目前,珍酒李渡收入剛超過70億,距離百億俱樂部還有一段距離。如何在全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穩住主銷市場,完善渠道管理,實現高端化轉型成爲珍酒李渡接下來需要攻克的難關。

01 高端化承壓,業績支柱銷量下滑

財報顯示,2024年,珍酒李渡營收70.67億,同比微增0.5%,拉長時間來看,2021年-2024年,珍酒李渡營收增速分別爲112.7%、14.8%、20.0%和0.5%,也就是說公司營收增速創下了4年最低。具體來看,業績支柱銷量連續下滑是其最爲頭疼的難題。

珍酒李渡旗下共有四個品牌,分別爲珍酒、李渡、湘窖、開口笑,其中,佔總營收比例超6成的珍酒近年來的表現並不理想。

根據財報,2024年珍酒營收44.79億元,同比下降2.3%,佔總營收的比例由2023年的65.2%下降到2024年的63.4%。拉長時間軸來看,珍酒的銷量連續四年一直呈現下滑態勢,2021年至2024年銷量分別爲14761噸、12856噸、12630噸、12284噸。

其餘三個品牌只佔總營收的三成,只有李渡的營收同比上升18.3%,至13.13億元。湘窖營收同比減少3.7%,至8.02億元,開口笑營收3.37億元,同比減少12.3%,呈現三降一增的尷尬局面。

公司坦言,2024年,白酒行業面臨若干挑戰,特別是白酒消費需求自第二季度開始持續下滑。放眼整個白酒行業,業績表現不佳似乎是共同難題,Wind數據顯示,若剔除貴州茅臺(貴州茅臺體量大,若加上貴州茅臺,A股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和利潤雙增),2024年第三季度A股白酒上市公司營收567.1億元,同比下降6.8%;歸母淨利潤168.5億元,同比下降8%,單季度利潤增速創5年新低。

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高端化轉型成爲珍酒李渡的下一個發力點。

原因不難理解,強品牌力的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近年來,白酒行業優勢資源也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呈現以貴州茅臺爲首,五糧液山西汾酒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多強競爭的態勢。

珍酒李渡董事長吳向東在財報中直言,未來,白酒品牌的確將呈現分化趨勢,並朝着品牌化、品質化和重體驗的方向邁進。

爲了提高品牌的高端化形象,過去幾年,珍酒李渡推出如定價千元以上的李渡1308、定價800元的李渡1955等。2024年,推出高端光瓶酒、限量發售價值萬元以上的超高端戰略新品“珍五十”;還打造“國之珍宴”品鑑會、“聖地之旅”回廠遊等體驗活動。

2024年第二季度,珍酒李渡更是優化了高檔酒事業部的組織架構,進一步聚焦重點市場的高端客戶羣體的培育,爲光瓶系列產品的增長提供支持。第三季度,爲發展珍酒的主力單品珍三十單獨成立了珍三十事業部。

然而,珍酒李渡的高端化探索並不順利,財報顯示,珍酒李渡高端產品營收17.09億元,同比下滑近11%,佔比僅爲24.2%,2023年則爲27.3%,可見高端化轉型的阻力較大。

《節點財經》認爲,對於白酒這種十分看重文化沉澱、品牌底蘊的行業來說,高端化的品牌形象絕非一日之功。此外,隨着白酒市場的頭部效應加深,有全國性品牌孵化能力和運營能力的企業才能在高端市場有更大發展,而珍酒李渡旗下的李渡、湘窖與開口笑均屬於“地方性領先品牌”,絕大部分收入均由本地市場貢獻,在品牌向上的路上,勢必需要長期投入。

營收之外,再看利潤。

2024年,珍酒李渡毛利同比微增1.5%至41.43億元,毛利率爲58.6%,幾乎與去年持平。淨利潤同比下滑43.1%,財報指出,主要是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以權益結算的股權激勵費用,以及有關上市的開支等若干項目所致。剔除這些非經營因素,經調整後淨利潤16.76億元,同比增長3.3%。

在營收利潤不突出的情況下,該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7.8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6.3%。

從公司財務數據來看,貿易應付賬款和票據達到了14.25億,高於去年同期的10.70億元。由此推測,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大增的原因可能與應付賬款及票據的增加有關,存在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可能性。這也意味着今年珍酒李渡的資金流會相對更緊張

02 存貨積壓,價格倒掛

收入不給力,主力產品賣不動了,自然導致存貨積壓。

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4年,珍酒李渡存貨分別爲17.4億元、36.5億元、51.4億元、63.8億元和75.03億元,逐年上升。

再看存貨週轉效率,2020年至2024年,珍酒李渡的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爲517天,414.4天、612.8天、702.85天以及855天。與五糧液、貴州茅臺、洋河股份等同行相比,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爲285天、365天以及540天。

迫於存貨出清的壓力,珍酒李渡旗下產品出現價格倒掛的現象。

主力產品珍十五,官方建議零售價500元/瓶,在珍酒京東自營旗艦店,實際成交價372元;高端產品53度500ml珍三十,官方建議零售價爲1888元/瓶,但當前珍酒京東自營旗艦店內,該產品優惠後的價格僅爲842元/瓶,而部分店鋪中同款產品價格不足800元。

過高的存貨週轉天數、混亂的價格體系,對經銷商而言,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2024 年珍酒李渡經銷商數量增至 7635 家,但經銷商單店營收從2023年的85.76萬降到了2024年的83.24萬(經銷商營收總額/經銷商數量)。

對於目前的困境,珍酒李渡選擇了建立更爲扁平化的經銷商網絡。

在財報中,珍酒李渡提到,爲了更好地管理經銷渠道,一方面持續利用數字化手段加強對經銷渠道各交易環節的監控;另一方面,各品牌的次高端及高端產品系列在渠道政策上進行了模式的創新調整,以便更利於管理渠道秩序並維持價格穩定,將資源傾斜給優質的經銷商。也就是說,與過去將產品賣給經銷商的模式相比,雙方更像是合作關係。

由買賣關係轉爲合作方式,也是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等頭部酒企的共同操作,不過,在外界看來這種方式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表示,這種模式十分考驗企業與廠家的合作實力與意願,而在具體的實操層面容易出現權責不明,影響運營效果。

考慮到行業的馬太效應,消費者端的持續疲軟,珍酒李渡前方的挑戰還很大。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該投稿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號立場。未經授權不得隨意轉載,藍鯨號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