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低買入已成習慣!只見過牛市的美股散戶將迎來第一次熊市?

智通財經
04-16

智通財經APP獲悉,關稅動盪打亂了華爾街的投資策略。然而,許多散戶卻仍堅守着他一生奉行的散戶交易準則:逢低買入。

在內華達州沙漠的拉斯維加斯,31歲的Brandon Arnett表示:“我一直在買入標普500、納斯達克、英偉達(NVDA.US)、博通(AVGO.US)和亞馬遜(AMZN.US)。”這位2023年辭去醫療工作全職炒股的年輕人表示,他稱市場拋售是“短期波動,有望帶來長期收益”。爲籌集更多投資資金,他最近甚至縮減了日常開支。

Arnett並非個例。儘管2025年開年股市震盪,衆多散戶投資者正將市場波動視作抄底良機,無視經濟衰退警告。

佛羅里達州49歲諮詢顧問Craig Sutton也一直在尋找閒置資金加倉ETF組合。“從長遠看這些波動確實駭人,但股票現在更像是在打折促銷。”

這種逢低買入的底氣源自年輕一代獨特的市場認知。對於40歲以下的投資者而言,其成年後經歷的只有始於從2009年金融危機廢墟中出現的史上最長牛市(持續11年),以及新冠疫情引發的史上最短熊市(僅33天)。

“Stonks Only Go Up”

隨後如此迅速的反彈讓一代投資者習慣於將市場下跌視爲買入時機。與此同時,像Dave Portnoy這樣的流行文化股票推動者,在疫情後的股市飆升期間鼓吹“Stonks Only Go Up” (意指美股永遠漲,stonks源自對英文單詞“stocks”(股票)的故意拼寫錯誤)的口號,也強化了這種觀念。

威廉瑪麗學院經濟學副教授、機構諮詢公司Financial Insyghts總裁Peter Atwater表示:“他們認爲市場就是這樣運行的,因爲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市場就是這樣運行的。從歷史中我們知道,人們越能根據過去推斷未來,這個系統就越脆弱。”

在特朗普宣佈打算通過對美國大多數貿易伙伴徵收關稅來破壞全球貿易體系後,標普500指數在4月3日和4日暴跌,創下自2020年以來最糟糕的兩個交易日。在隨後的交易中,該指數跌至熊市邊緣,然後特朗普暫停了徵稅——這是他堅稱不會做的事情,在徵稅生效僅13小時後就暫停了,引發了標普500指數自2008年10月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達9.5%。

這對Robinhood和富達等經紀公司最活躍交易板塊上的公司造成的損害是巨大的。自特朗普宣佈徵收關稅以來,美光科技(MU.US)的股價下跌了19%,特斯拉(TSLA.US)、蘋果(AAPL.US)和Meta(META.US)的股價均下跌了9%以上,亞馬遜(AMZN.US)的股價下跌了近8%。截至週一收盤,標普500指數市值蒸發了超過2.2萬億美元。

儘管近期的歷史可能表明這些股票將很快收復幾個月前創下的高點,但顯然,這一次股價可能會長期處於低迷狀態。那些在2000年3月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達到峯值買入該指數,以及在一些熊市反彈期間買入的投資者,不得不等待超過15年,才重返了互聯網泡沫時期的高點。

爲反彈做好準備

Atwater表示:“如果你在20多歲時就開始投資,經歷過新冠疫情後的反彈,如果你40多歲,經歷過住房抵押貸款危機後的反彈,如果你60多歲,經歷過互聯網泡沫的反彈,你就會傾向於認爲任何下跌最終都是短暫的。”

客觀來講,除了大金融危機期間,自二戰以來,股市在每一個連續10年的週期中都在上漲。

“在負面事件發生時,大多數投資者覺得我們永遠無法從中走出來,”Arnett表示,“但每次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主要股票指數都會反彈至歷史新高,甚至更高。”

儘管這是事實,但有跡象表明,當前的動盪可能會持續下去。特朗普前後不一的貿易政策導致華爾街的經濟學家們紛紛調高了美國和全球經濟衰退的概率。長期美國國債和美元與股票一起下跌,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市場格局,因爲在股市動盪時期,投資者往往會尋求美國國債和美元的安全性。相反,現在似乎資本正在流出美國。

Atwater表示:“所有年齡段的美國投資者都認爲美國是全球資本的避風港。而這種情況可能不再存在的想法,是美國人思維方式的一個根本轉變。”

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截至週一收盤,自特朗普4月2日公佈關稅以來,散戶投資者已向股市注入了177億美元。但該行全球量化和衍生品策略師Emma Wu表示,本週初他們的買入勢頭有所減弱,在週二交易的第一個小時內淨差額約爲13億美元。

在大芝加哥地區,41歲的Thy Vu一直在加入英偉達和Tempus AI(TEM.US),押注這些股票會反彈。

“這是一個瘋狂的市場,但也是一個你可以利用並快速賺錢的市場,”這位銷售和市場分析師表示,他“每天”都在交易期權並買入英偉達,以增加他在該公司約5.5萬美元的持股。

華爾街警告

這種毫無節制的樂觀情緒與華爾街巨頭們的警告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基金經理們表現出了30年來從未見過的悲觀情緒。以Michael Hartnett爲首的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他們“對宏觀經濟極度悲觀,但對市場還沒有極度悲觀”。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警告當前環境“驚濤駭浪”,貝萊德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表示,近期的市場下跌“影響了數百萬普通人的退休儲蓄”。股價大幅波動帶來的壓力讓一些在近期股市上漲中獲得鉅額回報的個人投資者望而卻步。

亞洲包裝食品公司Ouh - Mami Foods的聯合創始人Peter Trang在年初虧損超過30%後,他將槓桿ETF換成了他們所跟蹤的基礎公司股票,這使他的投資組合一度損失了12萬美元。

“我更加謹慎了,”他表示,公司正在進行的一項收購讓他從盯着虧損的屏幕中解脫出來,這讓他感到些許安慰。“你現在可以逢低買入,但我覺得在接下來的90天內我們會看到更多的調整。不會是V型反彈,而是曲折的。”

其他人也持觀望態度。高級IT經理Kumar Tenkayala在他的401(k)退休計劃中持有英偉達和特斯拉的股票,但他在等待市場穩定後再投入更多資金。

“市場上漲時每個人都能賺錢,”這位52歲的投資者表示,然後他講述了自己第一份工作時的同事在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損失了數十萬美元的經歷。“我當時和一些人共事,他們告訴我要買美國在線或其他股票,然後當市場崩盤時,他們失去了大部分淨資產。我不想成爲那樣的人。”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