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京東隔空對壘,從即時零售競速到重燃外賣市場

雷鋒網
04-16

4月15日,美團醞釀已久的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正式獨立發佈,並在美團APP增加“閃購”一級入口。這意味着閃購獲得了平臺進一步的流量傾斜。

在當天美團閃購的視頻中,閃購被定義爲“下一代購物方式”,其中提及網購爲“你的東東再等等”,被認爲暗指京東。隨後,京東也在當天宣佈,其外賣訂單量突破500萬單,在官方微信公號提及“GMV比‘幽靈外賣’1000萬單還大”。雙方的官方發言充滿了硝煙味。

此前4月12日,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社交平臺“點評”京東外賣,引發行業高度關注。王莆中在社交平臺發言提及,京東不是第一家想做外賣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後一家。阿里、滴滴、字節此前都做過國內外賣,滴滴目前還在海外繼續做外賣。“‘30分鐘送萬物’的新體驗,一定會滿足更多用戶的需要,把那些大而無當的倉配體系掃進歷史垃圾堆。”

稍早一些,京東CEO許冉接受晚點LatePost 採訪時表示,百億補貼上線後,京東外賣餐飲單量增長迅速,提前預告了日單量將突破500萬單的消息。

比起雙方的輿論層面的互嗆,雷峯網會更加關注雙方業務方向的變動。

回到業務層面。此前,美團閃購在行業內已經爲人熟知,但是在美團App一直沒有這個業務統一的入口,不過非餐飲品類的超市便利、百貨等其實都屬於閃購業務。然而消費者層面,對美團閃購併不像對美團外賣、小象超市一樣那麼熟知。單獨發佈美團閃購品牌將在消費者層面進一步明確,閃購作爲餐飲業務之外的到家服務。

王莆中在其社交平臺提及,美團非餐飲品類訂單量已經突破1800萬單。美團曾在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公佈過閃購的日均單量達1000萬單,峯值1600萬單。相關人士解釋,王莆中提及的1800萬單是美團閃購及其他非餐即時零售業務規模的整體體現。

閃購此前一直是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的一個增長點,根據雷峯網獲得的信息,2024年美團閃購的訂單增長超過25%,整體已經實現微盈利,不超在10億元。

一位投資人向雷峯網表示,以過往財報公佈的數據估算,美團閃購2024年的整體GMV規模在2700億元左右。

美團閃購代表的是幾家互聯網大廠喊了好幾年的戰略業務——即時零售。目前美團、京東、阿里都在密集佈局這塊業務。由於覆蓋類目廣泛,美團閃購正在滲透數碼家電、美妝等大電商品類。

接近美團的人士指出,美團內部對獨立發佈閃購品牌的規劃由來已久,2024年美團閃購取得超出預期的訂單規模和用戶粘性提升後,才決定加速這一升級動作。

即時零售也是京東的戰略業務,此前京東將即時零售業務升級爲“京東秒送”品牌,而後更是高調入局外賣領域,直指美團腹地。

京東在4月11日上線了針對餐飲外賣的“百億補貼”。一位京東外賣商家吳清向雷峯網反饋,百億補貼上線後訂單量確實有比較大的增長,用券後“霸王茶姬一杯只要7塊,這羊毛誰不薅”。

吳清提及,一個在寫字樓區的門店,此前日單量只有十幾單,百億補貼生效後,在工作日增加到了上百單。不過其他門店在京東外賣的日單量普遍還是十幾單。吳清告訴雷峯網,目前京東百億補貼都是平臺出錢,商家不參與補貼,佣金跟剛入駐時一樣,因此商家到手的利潤也不錯。

不過也有投資人向雷峯網分析,京東如此補貼,配送費也免去的話,每單都要虧錢。如果一單虧10元,按公佈的日單500萬單來算,那麼每天要虧5000萬元。

現在來看,京東外賣訂單量在百億補貼之後單量峯值一直在刷新,行業人稱,現在日單量變化很快,統計平均日單量也沒有意義。不過補貼能持續多久,雙方的競爭結局是什麼,都是整個市場比較期待的。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