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4月14日,港交所首席可持續發展總監周冠英表示,在亞洲加速推進區域發展和碳中和的進程中,各地區越來越重視引導資本來助力實現淨零目標。隨着亞洲的自願碳市場不斷發展,像香港交易所這樣的資本樞紐,在連接資本和氣候項目,發揮碳市場的潛力方面能夠發揮什麼作用,幫助亞洲地區加速邁向綠色未來,周冠英相信至少有以下八個方面。
1.倡導碳信用發揮適當作用
亞洲不能單靠碳抵銷來解決氣候危機。香港交易所鼓勵企業將直接減排措施放在首位。而碳信用作爲補充手段,可以用來抵銷無法避免的碳排放。企業仍需要努力從源頭減少排放。
2.促進國際認可的碳信用交易
各類氣候項目及其產生的碳信用產品,質量有高有低。
爲幫助市場參與者篩選有品質保證的碳信用產品,Core Climate平臺採用了國際認證標準。目前Core Climate上交易的碳信用均是來自經國際認證標準(包括黃金標準核證減排量(Gold Standard’s Ver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和Verra的核證減排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獨立認證的項目。
港交所表示也鼓勵市場持續審查碳項目及其核證機構,提升自願碳市場的信任度和透明度,從而有助於推動社會的減碳進程。
3.提倡發行人披露ESG信息,包括碳信用使用的相關信息
香港交易所提倡發行人遵守國際認可的氣候披露及彙報準則。在香港交易所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框架下,發行人必須披露碳信用的使用情況、可信度及相關信息。其中包括,發行人使用碳信用的計劃,以及碳信用將由哪些第三方機構驗證或認證等信息。希望能夠通過強制披露,提升碳市場的透明度及標準化,並鼓勵發行人將ESG納入到其日常運營的策略中。
4.跨境互聯互通
提升互通性,對於在亞洲建立高效、流動性充裕的聯合碳市場至關重要。但因爲跨境聯合碳市場涉及不同司法管轄區,所以發展難度很大。
目前,Core Climate 是唯一同時接受港元和人民幣結算的碳市場。香港交易所也曾與中國內地的兩個碳市場(北京綠色交易所和深圳綠色交易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分享專業知識,希望能探索未來跨境交易、結算及相關方面的合作。
香港交易所也於2022年成立了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成員包括國際和亞洲碳市場專業人士、領先的金融機構及知名企業,希望能夠集思廣益,助力香港發展國際碳市場。
5.優化場外碳交易
由於碳信用產品的特殊性,全球市場中,碳信用主要以場外交易爲主。但場外交易難免會影響市場效率。
Core Climate致力構建一個透明、高效的碳市場,減少場外交易中出現碳項目價格及信息不對等的情況。
Core Climate採用“貨銀對付”結算機制,有助降低對手風險,提升交易雙方的信任度和交易效率,便利交易雙方。
6.採用新技術
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運用可能會使碳信用的追蹤更加透明高效,並有助於跨境交易,港交所表示因此對於利用區塊鏈等技術來解決現有碳市場問題持開放態度。
港交所與香港金管局合作開展Ensemble項目,測試批發層面央行數碼貨幣(wCBDC)用於銀行間結算的可行性,以及探索採用分佈式分類賬技術(DLT)將現實世界資產(包括碳信用)代幣化的可行性。
7.搭建對話平臺,促進交流
應對全球氣候危機需要各領域協同行動與國際合作。作爲推動自願碳市場發展的重要實踐,香港交易所將於4月15日舉辦國際碳市場峯會,搭建跨區域、跨領域的對話平臺。
本次峯會爲期兩天,以圓桌會議、對話環節和主題演講等形式,重點聚焦監管框架協同、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數碼技術創新應用及區域合作等議題。
此外,香港交易所ESG Academy也持續爲香港上市發行人提供市場教育及培訓支持,協助企業建立ESG風險評估體系與管理機制,確保香港市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港交所也發佈了《淨零排放指引》,爲企業設立淨零目標提供參考指引,並鼓勵企業通過Core Climate參與碳市場。
8.發展可持續金融生態圈
香港市場提供的一系列可持續金融工具(如綠色債券、ESG ETF 和碳信用)可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其中碳信用是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工具。
隨着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不斷提高、市場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大家也逐漸意識到市場需要有更多的創新產品和工具。雖然 Core Climate 提供的產品目前以碳信用爲主,但港交所也正在探索其他潛在產品,以擴大市場生態圈,爲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多選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