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村人的生活因繪畫而改變

滾動播報
04-16

轉自:遼寧日報

村婦女主任韓爽在村裏的文化長廊前自豪地介紹村裏人的畫作。

本報記者 劉臣君 文並攝

沿着305省道進入歡思線後沒多久,就可以看到路邊次第排開通往韓家村的“遼東文化藝術長廊”,上千米的長廊展示的上百件瓷版畫作品是由本溪市明山區韓家村村民與專業書畫家共同創作的,成爲韓家村獨特的文化景觀。

韓家村人的生活因繪畫而改變。自2014年“農民文化藝術學校”在韓家村成立起,一場持續10年的“文化實驗”,讓這裏發生了潤物無聲的變化。從最初的文化扶貧,到如今文化融入村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韓家村的故事,成爲文化改變鄉村的生動樣本。

從牌桌到書桌

韓家村人“畫風”突變

“打麻將、摸小牌、嘮閒嗑兒的少了,鄰里糾紛也少了,交流畫畫、掙錢的多了。”韓家村婦女主任韓爽說,自2014年韓家村成立“農民文化藝術學校”以來,學員們賣畫、出差學習、參加展會,一直到數十位學員和老師的瓷版畫作品掛上了上千米長的村口文化長廊,畫畫已經成爲他們的日常生活。

實際上,韓家村人畫畫的緣起是爲了增收,沒想到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由此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2014年,村黨支部書記孫祥雲與企業家郭代生結識了洛陽東方書畫院院長葉維莉。當得知河南孟津縣平樂村靠農民牡丹畫實現“一幅畫頂一畝糧”的致富故事後,3人一拍即合:村委會騰空新建的辦公樓作爲教室,郭代生購置畫案、筆墨紙硯等全套設備,葉維莉則立下“三不”承諾——不收取學費、不報銷差旅食宿、不拿村裏分毫報酬。2014年5月,“維莉農民文化藝術學校”正式掛牌。

“第一次100多人上課老熱鬧了,這些握慣鋤頭的手第一次拿毛筆時都哆嗦,課堂上煙味繚繞、喧譁不斷。”郭代生回憶。葉維莉不得不暫停教學,先規範學員言行。

上課認真聽講是第一步,讓農民嚐到甜頭是第二步。2015年夏天,在本溪市首場農民畫展銷會上,韓家村的130幅作品銷售一空,僅靠賣團扇就收入了近千元,“這玩意真能掙錢!”婦女們不再閒在家裏嘮閒嗑兒了,一有時間就聚在一起研究畫畫,互相交流學習。爲了提高繪畫水平,甚至有人練習到深夜。

59歲的村民辛彥香也受益於學畫。她說:“當時我忙着農活和家務,離打工的地方有8公里遠,第一年就沒學。後來還是覺得畫畫挺好,第二年就開始學了。其實也不是爲了掙多少錢,主要是覺得畫畫特別充實。”

辛彥香和韓坤是農民文化藝術學校的優秀學員,兩個人的作品都登上了村裏的文化藝術長廊。韓爽說:“只要夜校有活動,我們肯定參加。雖然生活不僅僅是畫畫,但畫畫應該是我們生活的重要部分。”

從農舍到長廊

韓家村格調飆升

文化的浸潤不僅改變了韓家村的人,也改變了整個村莊的風貌。畫,成爲韓家村的關鍵詞。韓家村的實踐證明,農民在畫布上落下的第一筆,改變的不只是生計方式,更是對生活的全新認知。

在韓家村民宿的20米長院牆外,是農民畫家聯袂獻上的畫作,成爲前來住宿休閒遊客的熱門打卡地。

2019年,村口建起上千米長的“遼東文化藝術長廊”,農民們的畫作登上了長廊展覽,記錄了村民5年裏的進步。有名農民畫家說:“每次帶孫女經過長廊,孫女都會指着畫說‘這是我奶奶畫的’,那種自豪感無法用金錢衡量。”

2022年,由農民文化藝術學校組織農民畫家趕赴景德鎮,在瓷板上繪出牡丹和花鳥,成爲不易損壞和風化的更新版“畫作”,成爲千米文化藝術長廊的新作品。

韓爽介紹,通過畫畫和外出學習、辦展,韓家村的治安狀況也得到了顯著改善。村內治安糾紛顯著減少,村民鄰里之間更加和睦。

郭代生說:“農民們學會了畫畫,可以貼補家用,他們會出去寫生、學習、辦展、售賣,這是他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當他們的眼界打開,就會成爲與之前不同的人。”在韓爽的記憶中,10年間農民畫家們趕赴上海、廈門、洛陽、景德鎮等地學習和繪畫,每次被挑中的優秀學員也成了被羨慕的對象。

郭代生說,韓家村的變化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韓家村的畫作已經成爲當地政府的“文化名片”,經常被用作禮品贈送。

“今年5月份等春耕完事,農閒的時候我打算帶十幾個人去瀋陽棋盤山辦筆會,多走多看,希望他們能夠畫得更好。”郭代生說。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