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察|男演員回老家擺攤衝上熱搜,為何明星頻現“退圈潮”?

紫牛新聞
04-14

轉自:揚子晚報

4月14日,#男演員退圈回老家趕集擺攤#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29歲男演員許鵬曾出演《且試天下》《一念關山》《灼灼風流》等影視劇的他,在社交平臺發佈視頻,宣佈告別演藝圈,回到山東青島老家,接替80多歲的爺爺趕集擺攤賣水果。

明星退圈引發話題不斷

許鵬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演藝生涯長達7年,參演作品不少,卻始終徘徊在演藝圈邊緣。他在視頻中透露,退圈主要是因爲拒絕向行業潛規則妥協。在劇組拍戲時,他多次遭遇不公平對待,比如精心準備的角色臨開拍被人“空降”替換。今年3月拍完最後一場戲後,他終於下定決心離開這個讓他失望的圈子。

退圈後的許鵬,開啓了全新的生活。第一天擺攤,他就遭遇了現實的“洗禮”:一位老大爺試喫後,以低於進價的價格買走兩斤橘子,還順走一個,隨後又質疑秤的準確性,讓許鵬首單生意就虧損。但他心態樂觀,在視頻中表示:“不要被所謂的面子影響,勇敢邁出第一步,會發現沒什麼做不到的。”

這一事件在網上引發了熱烈討論。有網友稱讚他是“娛樂圈清流”,敢於堅守底線,迴歸真實生活;也有人爲他感到惋惜,認爲放棄演藝事業太過可惜,畢竟娛樂圈機會雖少,但仍有成名的可能。

事實上,許鵬並非今年第一位退圈的藝人。2025年,娛樂圈似乎掀起一股“退圈潮”。此前,利路修、高泰宇、李明德、金子涵等多位藝人也相繼退圈,或轉型創業,或迴歸平凡生活,引發話題不斷。

利路修因《創造營2021》中“不想出道只想下班”的態度走紅,4月1日正式退圈,他直言娛樂圈規則讓他窒息,計劃轉型做品牌,專注學習和自我提升。高泰宇出演過《斗羅大陸》等劇,3月25日宣佈退圈,創立服裝品牌,稱娛樂圈的聚光燈讓他暈眩,想走出鏡頭感受真實生活。李明德因控訴劇組“霸凌”陷入輿論風波,最終退圈,自嘲“北漂小李”要靠雙手謀生。金子涵疑似清空微博退圈,這位《青春有你2》的選手因身體原因和轉型困難,活動銳減。

行業生態也在發生變化

這些藝人退圈的背後,反映出娛樂圈的多重困境。比如競爭殘酷與資源不均:娛樂圈新人不斷湧入,競爭異常激烈。大量演員面臨無戲可拍、收入銳減的困境,底層演員生存艱難,即便有一定作品積累,也難以獲得足夠的資源和機會。

潛規則與行業亂象、資源操控等現象也讓許多演員感到無奈和失望,往往在事業上舉步維艱。

此外,輿論壓力與隱私窺探:在社交媒體時代,藝人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公衆視野下,稍有不慎就會陷入輿論漩渦。過度的輿論關注和隱私窺探,給藝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很現實的問題是,部分藝人隨着年齡增長和市場變化,面臨轉型難題,角色同質化嚴重,難以突破自我,繼續留在娛樂圈的動力不足。

隨着娛樂圈“退圈潮”的出現,行業生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一方面,經紀公司開始重視藝人的心理健康和職業規劃,有的新增心理輔導條款,有的推出“藝人轉型基金”。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和長視頻平臺也在調整策略,短視頻平臺推出“創作保護計劃”,扶持微短劇和紀錄片;長視頻平臺轉向“演技類綜藝”,更注重演員的實力和作品質量。最近登上演技綜藝的王星感嘆,十年龍套無人知,曾綁架登上社會新聞讓自己以這種方式被公衆認知,也希望通過節目真正以演員的身份爲觀衆知曉。

許鵬的退圈和轉型,是個人選擇,也爲娛樂圈的現狀提供了一個觀察視角。在這個充滿誘惑與挑戰的行業裏,當明星們紛紛按下“暫停鍵”,或許我們也該思考:娛樂圈該如何變革,才能讓留下的人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讓觀衆看到更多優質的作品 。

演員光環背後的務實精神

轉行也不失爲另一種人生選擇。近年來,TVB演員轉行的消息屢見不鮮,從“御用丫鬟”陳思齊擺攤賣雞爪,到“Kobe”沈震軒開網約車,再到“非凡哥”麥長青轉型當網紅,曾經活躍在熒幕上的他們,紛紛在娛樂圈外開啓了新的職業生涯。

陳思齊的經歷,是TVB演員轉行的一個縮影。2000年,18歲的她憑藉與首屆港姐朱玲玲相似的容貌,在香港小姐競選中獲得“翻版朱玲玲”稱號,成爲奪冠熱門。然而,決賽之夜她止步前五,僅獲“完美肌膚大獎”。加盟TVB後,陳思齊的星途並未一帆風順。在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她出演了《皆大歡喜》《法證先鋒》《搜神傳》等經典劇集,卻始終被困於“丫鬟”“妹妹”這類邊緣角色,觀衆記住了她的臉,卻鮮有人知她的名字,媒體戲稱她爲“TVB御用丫鬟”。

2025年初,前TVB藝人蔡淇俊的創業經歷觸動了她。蔡淇俊曾因餐飲失敗而沉淪多年,最終通過擺攤賣雞爪逆襲,並創立了自己的品牌。陳思齊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他的團隊,在佛山的夜市中開啓了擺攤生涯。

面對“過氣藝人淪落擺攤”的質疑,陳思齊坦然回應:“演員只是一份工作,和司機、服務員沒什麼不同。”這種接地氣的態度,反而贏得了大量支持者。

沈震軒曾在《使徒行者》中飾演帥氣的Kobe連浩勤,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離開TVB轉戰內地後,他的演藝事業並未取得更大突破。2022年簽約英皇娛樂重回香港影壇,發展依舊不溫不火。

今年3月,沈震軒在社交平臺上宣佈自己成爲了一名網約車司機。他表示,開車對他來說是一種解壓方式,還能適當增加收入。在開車間隙,他也會背臺詞、練習表演,爲演藝事業做準備。沈震軒的這一選擇,展現了他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也讓人們看到了TVB演員在職業選擇上的多元化。

另一位TVB熟臉麥長青,則成功轉型爲網紅。他曾出演過《西遊記》裏的沙僧、《天龍八部》裏的遊坦之、《義海豪情》裏的梁非凡等經典角色,憑藉出色的演技贏得了觀衆的喜愛。2019年不再與TVB續約後,麥長青轉行做起了視頻博主。他的小紅書個人簡介只有五個字:“一個普通人”。在他的視頻中,麥長青像街坊大叔一樣,分享着生活中的點滴,親切自然,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

近日,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退休前最後一次檢閱結業會操,53歲TVB知名演員馬浚偉現身現場。原來2022年11月,馬浚偉就加入香港康文署成爲一名公職人員。在歌手、咖啡師、北大學子、公職人員等多個角色中自由切換,馬浚偉表示,“我從來也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我常常告訴很多演藝界的新生代,如果你真的要長期發展藝術路,請您把自己當成是一個藝術工作者,不要把自己當作明星。明星的路很短,可是你是一個藝術工作者,路很長的,表演藝術是很深的學問,不是你說你拍了幾十年戲,你就會懂。我覺得我本身就沒有什麼明星包袱,早就沒有了。”

儘管面臨個人發展困境,TVB演員們展現出了香港藝人特有的務實精神。這種務實精神,也爲轉型帶來了新的機遇。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短視頻和直播行業興起,爲演員們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一些演員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才藝,在網絡平臺上開啓了新的職業生涯,如麥長青成爲網紅,陳思齊通過直播帶貨拓展業務。

TVB演員的轉行潮,既是個人在職業發展上的選擇,也是行業變革的必然結果。從熒幕到市井,他們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生活的真實與不易,也展現了勇於面對挑戰、積極轉型的精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石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