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新熵 江蘺
離開阿里四年的無招,開啓了人生中的“第五次”創業。
近日,據媒體報道,阿里集團擬收購陳航(花名:無招)創辦的兩氫一氧公司的投資人股份,交易完成後,陳航將回歸阿里集團,重新出任釘釘的CEO。曾經一手創辦起釘釘的無招,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熟悉的戰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985年,因在戰略方向上與管理層產生分歧,在蘋果公司內部被剝奪實權的喬布斯,帶着幾名核心員工憤而辭職創業。11年後,蘋果以4.29億美元收購喬布斯創立的公司NeXT,喬布斯以“顧問”身份迴歸蘋果,並在次年成爲臨時CEO,後又轉正。
以激進且追求完美的管理風格著稱的喬布斯迴歸之初,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後面的故事不用多講,蘋果的復興與巔峯史上,深深鐫刻上了喬布斯的姓名。
儘管釘釘在無招離開期間的發展成績不算不顯著,阿里收購兩氫一氧公司投資人股份也與蘋果直接收購NeXT有所不同,但無招與喬布斯事業軌跡的前半程相似之處頗多。
同樣是公司創始人,同樣因戰略方向的分歧選擇出走,時隔多年後又同樣被召回並委以重任。如果按照喬布斯的事業軌跡繼續前行,無招將帶領釘釘開創下一個輝煌時代,當然,這是最好的結果,也是阿里和無招都樂見其成的。
但傳奇之所以被稱之爲傳奇,便在於其稀缺性。喬布斯的故事雖然勵志,無招想要在釘釘上覆刻卻並不算容易。正如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所說:“真正要讓釘釘再次起飛,還要看無招有什麼腦洞大開的顛覆式招式,讓釘釘在企業服務層面重新擁有顛覆力,且能在一段時間內不被友商複製粘貼。”
一切都要看後續無招如何出招了。
去因勢至,歸亦時趨
大廠人事調整屢見不鮮,對近年來頻繁進行組織調動的阿里來說更是常事,但不尋常的是,阿里不惜採取收購投資人股份這樣迂迴的方式,也要將曾出走的大將重新召回,背後可能隱藏着集團對釘釘戰略期許的再一次變化。
在創立初期,釘釘作爲無招在經歷一淘、來往兩次失利後孤注一擲的產品,承擔着證明協同辦公工具市場價值的重任。彼時的團隊內部,關注的重點是用戶增長和產品功能驗證。
在產品初具成效、在集團內部身位提高後,釘釘開始由工具轉向平臺,其生態可行性和規模化能力成爲焦點;
而當集團對愈發強大的釘釘寄予更高的期望、推出雲釘一體戰略後,釘釘的重點目標客戶由一開始的中小客戶變爲各種大企業。
現階段,在AI時代大勢的推動下,阿里對釘釘的期許也再次轉變:爲集團的AI戰略守住to B這一重要關口——這並不容易,至少對於CEO吳泳銘來說,這一任務的艱鉅性足以使其調回老部下無招。
而對於無招來說,作爲在一淘、來往連續失利後的封神之作,釘釘必然曾傾注了其全部心血,而在離開阿里後創辦的新企業兩氫一氧聲量平平的背景下,回到釘釘開啓實際意義上的“人生第五次創業”想必也是其心之所向。
事實上,關於無招此前離開釘釘的底層邏輯,本質是互聯網行業"創始人精神"與"資本意志"的經典衝突。
2019年,馬雲退休時的釘釘,早已解決了初創時期的生存問題並渡過了功能完善和用戶快速增長的加速期,集團新領導層對釘釘的戰略定位進行了改變,“雲釘一體”戰略被提出和釘釘失去獨立地位發生在較短的時間內。
而隨着集團戰略方向的轉移,釘釘的重點對象開始由一開始的中小企業轉向大客戶,這是釘釘發展至成熟階段後需要承擔商業化任務的必經之路,也是促使無招離開的重要原因之一。
無招曾在離開釘釘後的某次採訪中坦承:“釘釘的使命一直是爲中小企業而生的,在戰略方向上我和集團有些不一致”。
此外,在管理風格上,被貼上強硬、瘋狂、理想主義標籤的無招,固然在釘釘從無到有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當公司進入平穩發展期,需要有更穩健的掌舵人來守成。
同樣的,在當前AI時代浪潮下,各類應用層出不窮,DeepSeek的橫空出世更將AI市場參與者們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釘釘現階段想要保持行業領先地位並取得更高成就,必然需要拿出不容易被友商復刻的差異化策略,無招這樣一位具備顛覆式創新能力的掌舵人的價值又凸顯出來了。
舊成績與新挑戰
在無招卸任後,接任釘釘CEO的葉軍(花名:不窮)在集團戰略大方向指引下,採取多項策略以推動釘釘從“用戶增長驅動”轉向“價值創造驅動”。所謂“價值創造驅動”,拆分成具體動作,便是技術創新和商業化。
不同於無招時代,不窮在任期間,釘釘的發展軌跡更多地是平穩式的增長。在釘釘2024新品發佈會上,不窮披露,截止到2023年年底,釘釘用戶數達到7億,企業組織數2500萬。
在商業化方面,釘釘截至2023年底的軟件付費企業數達到12萬家,付費日活躍用戶DAU突破2800萬。釘釘在2025上半財年(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的ARR(年度經常性收入),已經突破2億美元大關。同時,釘釘由免費工具成長爲商業化平臺,並從創始人和核心團隊離開的動盪中平穩下來,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然而,這還不夠。自阿里2023年提出“AI驅動”戰略以來,公司持續加大對AI基礎設施的投入,並在B端和C端用戶中推廣AI應用。如今,夸克承擔起了阿里服務C端用戶的重任,釘釘則需承擔阿里的AI to B期待。
但同時,由於釘釘已作爲阿里的戰略級創新業務,以獨立子公司形式運營,盈利能力便成爲其需要面對的考驗。
不窮在2023年6月曾公開表示,釘釘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實現盈虧平衡。同年,不窮進一步表態,釘釘計劃在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而如今已到2025年,釘釘的“盈虧平衡”尚沒有消息。
儘管不窮曾在去年面對採訪時進一步解釋稱,實現盈虧平衡的時間“是2025財年,比自然年晚一年,其實還有兩年時間,大方向不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並不是一件易事。
此外,在盈利壓力下,一直堅定定位B端客戶的釘釘甚至試水應用內廣告和推出365會員,想要在C端市場尋找收入增量,但從用戶反饋來看,結果並不算理想。
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爲,無招的迴歸在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阿里對釘釘過去幾年的發展有不夠滿意的地方。
而對於當下接手釘釘的無招來說,四年前的釘釘尚不需要考慮商業化和盈利壓力,如今迴歸,除AI方向外,這也成爲其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新挑戰。
摸着喬布斯過河
此前釘釘得以迅速崛起,與彼時賽道內缺乏同業競爭者不無關係,當然,這也是無招團隊顛覆性創新能力的體現。但如今,隨着企業微信、飛書先後加入戰場並各自探索出差異化優勢,釘釘所處的協同辦公市場已是紅海。
儘管釘釘在賽道內仍處於優勢地位,但成長起來的企業微信和飛書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護城河,如企業微信依託與微信生態的無縫銜接,飛書在多維表格、界面交互方面的優勢等。
基於此,近年來釘釘出現部分客戶流失的事件。據相關報道,伊芙麗、好想來、珀萊雅、茉莉奶白等多個零售消費品牌從釘釘遷移至飛書,造車新勢力小鵬、理想也離開釘釘轉投飛書懷抱。
雖然,友商之間用戶流轉並不罕見,但這對釘釘來說並不算好事,故而其急需想出具有顛覆性創新能力的新招。從目前看,AI顯然是這個新招。2024年,釘釘先後開放接入了通義、智譜AI等大模型來提供AI服務,今年2月,釘釘 AI 助理又全面接入爆火的DeepSeek系列模型。近日,又針對AI開發者推出免除佣金、免除入駐保證金和免除算力費用的生態扶持政策。
在集團加碼AI的大趨勢下,釘釘在AI上的佈局頗多,但層出不窮的AI功能被質疑是功能堆砌,如何找到具有差異化的技術壁壘成爲釘釘的當務之急,這或許也是阿里急於召回具備顛覆性創新能力的無招的原因之一。
據悉,無招回歸之初,便通過嚴抓考勤、上班期間禁止使用微信、微博、小紅書等一系列手段試圖讓釘釘重回創業狀態。誠然,在當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需要曾經的“瘋人院院長”坐鎮重拾釘釘的創業夢想,但如今的釘釘已非十年前那個釘釘,無招此舉對現如今的釘釘來說作用幾何尚未可知,甚至被認爲是在靠紀律掩飾戰略模糊的焦慮。
事實上,擁有相似事業軌跡,摸着喬布斯的一些經驗過河或許能爲無招提供一些靈感。
比如喬布斯迴歸蘋果後,迅速砍掉70%的非核心產品線,聚焦核心產品。無招或許應該在釘釘當前豐富的功能中找到重點,去繁存簡,避免功能臃腫;喬布斯爲保持產品調性,曾拒絕兼容Windows的短期商業利益,無招也該在商業化具體路徑上加深思考。
無論如何,現階段的阿里和釘釘都需要這樣一次戰略博弈,而對於無招本人來說,“第五次創業”能否成功,壓力或許並不比十年前小多少。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