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關於關稅豁免的消息,在週末反轉了多次。關於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最新的公開發言,有自媒體總結如下:豁免(果鏈英偉達鏈)只是一兩個月而已,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對於“免徵部分商品對等關稅”動作的背後邏輯,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賈裏德·伯恩斯坦表示,這是因爲特朗普政府正逐漸認識到他們一些行爲及其產生的影響的現實。當然在股市中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但他們對於承受股市數萬億美元財富損失的忍耐限度相當高。
一
(1)記者問盧特尼克,這個週五的豁免是不是真的?盧特尼克:是真的。
(2)盧特尼克表示,週五的iphone這些,會被“對等關稅”這個大類豁免,這個沒錯。但是會被包括在“半導體/製藥”的小類關稅(這些細則一兩個月左右會出來);
(3)記者還特意強調了iphone,這是不是也被包括?盧特尼克: 是的,iphone這些也會被包括在半導體行業的關稅。
(4)盧特尼克強調,這是爲了保證美國的行業安全 ,同時保證reshoring可以成功。所以這個豁免,並不是永久性豁免。
另有媒體評論稱:
豁免這次的背後,證實了一件事,Bessent大概率回到了貿易談判的核心位置,納瓦羅已經靠邊站了……整體多了些理性,更會照顧華爾街情緒,也更考慮大型科技企業利益。換句話說,過去“戰狼派”繼續下去大概率要把美國帶崩,但Bessent可能是裝在特朗普身邊的那個“手剎”。……Bessent沒有了那股莽勁兒,但全是手段,尤其是金融手段(當年做空英鎊成名)。整體來看更擅長談判博弈、更靈活、也更有謀略。
關稅只是博弈的手段,在當前的形勢下,美國政客的關注點另有別處。
二
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賈裏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4月13日在接受CNBC訪問時,解釋了“免徵部分商品對等關稅”動作的背後邏輯。
主持人:面臨着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徵收的145%的關稅,這原本會對科技公司造成沉重打擊。那麼,你覺得爲什麼現在會出現這種(部分商品對等關稅)豁免情況呢?
Bernstein:這是因爲特朗普政府正逐漸認識到他們一些行爲及其產生的影響的現實。當然在股市中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但他們對於承受股市數萬億美元財富損失的忍耐限度相當高。
然而,當本週晚些時候美債市場受到衝擊時,這實際上給全球帶來了金融問題的風險。有一個全球金融體系,而美國國債實際上是這個體系的核心。當美國國債受到威脅時,你就會擔心整個體系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崩潰。所以這促使他們現在降低了對等關稅。
他們開始從科技公司那裏嗅到了現實的味道,尤其是蘋果公司而且他們在這方面也做出了讓步。實際上這是一個好跡象,這條突發新聞是好消息。需要更多類似的情況。這有點像是回到了以前的狀態,但在目前這階段,這其實只是次要的事情。
主持人:還能補充一點,關稅讓消費者信心大幅下降。看看這兩條新聞標題,賈裏德,“從焦慮到恐懼:消費者情緒進一步暴跌”,還有這一條,“隨着關稅來襲,美國人爭購汽車安全座椅、蘋果手機和聖誕禮物”。賈裏德,自從特朗普宣佈所謂的“解放日”以來已經過去10天了。即使有了這些新的豁免,未來10天的情況會怎樣呢?
Bernstein: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爲談到的智能手機、電腦、半導體在這項新的行政命令中都被豁免了。但它們仍然面臨20%的關稅,這個基本稅率仍然存在。對其他所有國家是10%的關稅,但對中國是20%。所以消費者真的明白,關稅意味着他們要支付更高的價格。從你剛纔展示的那些消費者情緒調查中,再清楚不過地看到了這一點。而且消費者多年來一直因物價上漲而倍感壓力。有很多投票支持特朗普的選民,他們希望特朗普能降低物價。可他上臺後卻提高了物價,顯然這讓很多人感到不滿。市場受到衝擊後,你會看到他的一些億萬富翁支持者開始緊張起來。所以說真的很難找到一個不是拿錢纔會支持這項關稅政策的人。就像在開始說的,這種現實似乎正在影響政府的行動。
主持人:在你剛剛回答的基礎上,白宮將週三宣佈的爲期90天的關稅暫停稱爲特朗普總統宏大談判策略的一部分。但有報道稱,在美債市場受到巨大沖擊後,他才做出了讓步,他才做出了讓步。你提到了美債市場,特朗普說人們對美債感到不安和緊張。解釋一下爲什麼是美債,爲什麼這可能是特朗普改變策略的原因。
Bernstein:首先,這個國家(美國)的債務水平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也就是30萬億美元。所以,如果你要爲這些債務支付的利率上升一個百分點,那就意味着要多支付3000億美元的債務利息。這可是一大筆錢。
其次,看到了一些非常令人擔憂的事情,這有點像是隱藏在表面之下的,就像是市場的運行機制,在這次美債暴跌中,看到美國主權債務,也就是之前說的作爲全球金融市場基礎的美國國債的避險地位受了威脅。投資者們說,不確定美國還是不是以前認爲的那個避險天堂了,要把資金轉移到德國去。而這種威脅一旦出現,真的很難恢復。
三
經濟學家陶冬認爲, 美債市場近來的極端動盪,已經超出了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正常反應。更準確地說,特朗普政策觸發了債市的風險收縮,連鎖反應帶來流動性危機。資金逃離美債美元,進入避險資產,黃金創出新高。
陶冬寫道:
仔細觀察美國的關稅計劃,筆者認爲隱含着3+1個戰略目標。第一個目標是製造關稅壁壘,吸引海外製造業產能迴流,以此實現重塑本土/近岸產業鏈。美國推出的10%永久性基本關稅,便是以此爲目的的。稅率10%是否足以吸引產業迴歸,未可知,也不排除有後續關稅跟進。這種做法肯定不符合成本原則,但是國家安全考量現在凌駕於經濟考量。
第二個目標是通過極端施壓、極端籌碼和極端時限,迫使談判對手在雙邊談判中就範,作出消除貿易不平衡、增加軍事保護費等承諾。這些要求在特朗普第一任已經提出,但是對方卻採取了陰奉陽違的態度。這次以雷霆之勢出擊,就是讓對方無法反抗。對等關稅本身,具有很大的談判空間,一切取決於談判對手是否應承美國在關稅以及其他領域的要求(哪怕要求很離譜)。
第三個目標,是把關稅壁壘從美國國境推移到所有貿易國家的國境,以期對付東方某國。雙邊談判中,勢必涉及“要麼你加他關稅,要麼加你關稅”,靠威脅利誘圍建關稅壁壘。過去七年中中國對美貿易佔比下降了超過7個百分點,而對東南亞、墨西哥出口大增,其中相當部分是轉口貿易,最終流向了美國市場。
從客觀角度看,特朗普關稅計劃有其戰略思維,有其戰術打法,但是他忽略了幾個重要細節。首先,美國經濟能否承受鉅變。突如其來的關稅衝擊,勢必帶來物價上漲,待庫存大致消耗後,物價在第三季度開始大幅上升。同時,生活成本遭到蠶食影響消費情緒,宏觀不確定性衝擊投資決策,美國經濟進入衰退的機會大幅上升。這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明年就有中期選舉。
其次,美國勞工結構和成本是否適合重建製造業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而現有的電力、運輸基礎設施肯定無法支持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全產業鏈。新建產能、供應鏈和基礎設施需要漫長的時間。最後,對等關稅談判也未必順利。特朗普政府暫緩實施對等關稅不代表加稅風險已經消失,更不代表美方條件不再狠辣,美方說服所有國家乖乖就範也很不容易。
市場對這種巨大而不可預測的政策風險,表達出了極度厭惡,連一向被認爲零風險的美債也遭到瘋狂拋售,Exit America成爲交易員新口號。特朗普被迫啓用對華爾街友好的財政部長取代商務部長主持關稅談判、掌握政策節奏。筆者認爲,過去兩週浮現出的系統性風險尚未消失,因爲巨大而不可預測的政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熔斷危機,都不是一次砸塌金融體系的。
3+1個戰略目標中的+1目標,指筆者認爲關稅戰還有下半場,那就是重組美國債務。美國有36萬億美元的債務,每年需要支付超過1萬億美元的利息,今年有3萬億美元債務到期。這些相對於29萬億美元體量的美國經濟,越來越顯得捉襟見肘,不少投資者對美國債務的可持續性提出質疑。藉助這次關稅談判,也許山姆大叔可以順勢逼迫外國政府答應債務重組。
近月浮出水面的海湖莊園協議,本質上就是一份美債重組計劃。計劃要求各國攜手拉低美元匯率,同時將現持有的國債轉成100年期零息國債,而且中途不準出售。這明顯是霸王條款,相信沒有一個國家會在正常情況下接受。但是對等關稅恰恰製造出一個極不對稱的談判環境,如果對方願意接受貿易不平等條約,再多加一點不平等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筆者估計,對等關稅的雙邊談判會耗時甚多。美國正在刻意製造“囚徒困境”,製造出“先就範有好處”的氣氛,以便各個擊破。筆者同時相信,關稅談判完成並非特朗普貿易訛詐的盡頭,接下來就是在高壓下推進債務重組,以期減輕美國債務負擔,穩定國債市場。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