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黃金髮展期”已至,看中國平安的“變”與“不變”

藍鯨財經
04-13

  因時而變,應勢而新。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宏觀環境深刻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如何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有所作爲、有大作爲、有新作爲?恰如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所言,非爲如何應對變革,而是成爲變革本身;非求在浪潮中生存,而要順勢而爲、把握浪潮新方向。這也是中國平安作爲中國新時代企業要回應世界的時代命題。

  唯變不變——這在中國平安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每一輪浪潮,平安幾乎踩準了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每一個節奏,與時代共進、與國同行。回顧來時路,中國平安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亦對未來充滿信心。

  近日,在平安壽險第29屆高峯會上,馬明哲再次重申,“當前,宏觀環境深刻變化,行業轉型持續深化,客戶保障需求強化,保險企業肩負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更加凸顯,唯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耕高質發展主線,以客戶需求爲導向,修煉內功、固本築基,才能屹立潮頭,收穫新一輪黃金髮展期。”

  大變局孕育新機遇,壽險迎來黃金髮展期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也孕育着機遇。

  從宏觀大環境來看,過去兩年我國都將GDP目標設定爲5%左右,已經連續兩年圓滿“交卷”。今年的經濟目標仍然維持在5%左右的水平,決心明確且充滿信心。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蘊藏着巨大發展機遇,國內外多數研究機構認爲,中國經濟發展還有很大潛力,潛在增長率仍處在5%左右的較高水平,有“穩”的底氣、“新”的活力、“大”的潛力、“強”的韌性。

  截至去年末,我國居民人民幣存款餘額達151萬億,對應14億的人口總數,人均存款餘額首次突破10萬元。此外,根據胡潤財富報告,未來10年,我國將迎來史上規模最大的家族企業接班浪潮,預計有20萬億元的財富需要傳承給下一代。作爲重要的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工具,保險行業仍有巨大的可爲空間,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從全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驗來看,壽險業的發展空間取決於經濟的發展階段。中國的壽險深度目前處於國際經驗中的低位,也處在壽險業高速發展的週期起點,經濟長期可持續的增長前景將爲壽險業發展帶來持續的動力。

  眼下,壽險行業正處於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但總體看,市場潛力巨大、空間廣闊的邏輯主線不變,更需窺見其中的長遠趨勢與重要變革,才能抓住市場與政策的時代窗口期。

  趨勢一,在行業轉型持續深化的當下,客戶保障需求逐步強化,財富管理、康養需求成爲剛需。低利率時代下,消費者對於金融產品的安全性重視度大大提升,超過對高收益的預期,安全穩健的金融產品越來越稀缺,壽險和儲蓄,是居民可選擇的唯二的相對安全型金融產品。壽險產品既可穿越週期又具備價值成長性,特別是分紅型產品,下有確定上有可期,有極大的吸引力,是居民家庭財富的“壓艙石”之一。

  再者,人口結構變化導致的老齡化浪潮下,居民養老需求井噴,低利率與老齡化趨勢下,“保險+醫療”“保險+養老”正成爲剛需,預期迎來爆發式增長。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銀髮經濟。要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時隔僅一年,對於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表述已從“積極發展”變爲“加快發展”,其迫切感已不言而喻。業內專家分析,我國預計將在2030-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也就是說,真正的考驗最快五年後就要到來了。我國的養老三支柱中,第一支柱壓力逐年加劇,第二支柱覆蓋有限,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是當務之急。

  恰如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在上月的年度業績發佈會上所言,“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消費者對養老產品的需求正在爆發,壽險已經不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產品,而是成爲老百姓的剛需。‘保險+醫療’、‘保險+養老’面臨巨大的增長機遇。”

  認清了這個趨勢,即可明確,壽險新一輪“黃金髮展期”已經到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保險肩負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服務社會民生的“與國共振”大使命,新保險“國十條”等監管頂層政策又爲行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方向,民生保障領域不斷湧現出多層次、多元化客羣需求且加速釋放,能夠穿越週期的壽險產品必是重要載體,具有剛需性和獨特性。

  趨勢二,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科技正重塑行業商業模式。眼下,AI正在重塑金融行業的風險管理模式和服務生態,成爲推動業務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從傳統的執行工具升級爲戰略手段,顯著提升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技術與金融業的融合將加速三個維度的顛覆:業務流程重構、服務模式革新、產業生態重塑。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一方面,AI將有效提升金融從業者展業效率,促進解決行業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交易成本,推動金融生產力體系實現範式變革;另一方面,有助於實現對客服務模式升級,創新客戶交互模式、降低使用成本,有效覆蓋更廣泛的中長尾客戶,併爲客戶提供更爲定製化、更貼心的金融服務。

  中國平安首席科學家肖京認爲,DeepSeek這類人工智能技術的價值集中體現在智慧、效率兩點:效率上,它會大幅提升社會、企業運轉速度,提升效率;智慧上,它會推動社會、企業經營決策的模式從“後知、後決、後行”向“現知、現決、現行”,再到“先知、先決、先行”,可以真正用數據決策來代替經驗決策,實現“聰明經營”。人工智能帶動產業升級趨勢不可當,但是也有順序,有些產業容易先賦能成功:一是行業本身數字化基礎比較好;二是產業規模較大,涉及人數較多;三是利潤率相對較高。如金融、醫療、教育等行業會最先受益。

  而作爲一家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服務集團,在這輪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國平安必然受益豐厚。平安對科技的定位也非常清晰,是支撐戰略發展的底座,核心是賦能主業、創造價值。以通用大模型爲地基,以海量高質量數據爲養分,依託萬億級數據富礦,平安已構築出“9+5+3”AI體系,着力爲業務場景賦能,構建出獨特“護城河”,這也爲市場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樣本參考,再次走在了時代進程的潮頭風口。

  初心恆心鑄就專業,變革引領潮流

  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面對政策引導與市場機遇窗口疊加期,如何在壽險黃金髮展週期內實現新發展、大發展,平安壽險的底氣何在、信心何來?

  首先,信心來自於公司本身實力。去年,面對多重機遇與挑戰,平安堅守金融爲民初心,主動調整、磨鍊內功,堅定不移落實綜合金融深化改革、醫療養老深度佈局、風險管控及投資體系優化升級、推動全面數字化轉型和三省服務工程。公司整體經營基本面穩固、核心主業回升向好,交出了一份穩中有進、創新提質、凸顯韌性的高質量發展答卷。2024年,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218.62億元,同比增長9.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66.07億元,同比增長47.8%;營業收入10289.25億元,同比增長12.6%。得益於堅定不移的壽險改革及市場需求回升向好,2024年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28.8%,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大增43.3%。保險資金投資業績優良。2024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綜合投資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投資收益水平位於市場前列。

  信心還來自於平安沉澱的文化和卓越的隊伍。卓越的代理人隊伍是壽險高質量轉型的基本盤。從馬明哲歷年的高峯會賀信中,我們不難看出平安代理人隊伍的守正創新之道。

  代理人如何修煉內功,固本築基,把握黃金髮展期?從平安的變與不變當中,能尋得收穫的底氣與信心。平安不變的是爲民初心和專業恆心,時代在變,市場在變,客戶的需求在變,但平安初心不變,置身於國家發展大局,始終用真誠和專業守護客戶;變的是始終順勢而爲、率先革新,對內全面深化改革升級,對外搶抓數字化浪潮發展機遇,賦能業務,搶先爭優。

  恆——永葆本心,專業至上。以人民爲中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中國平安存在發展的價值追求,也是文化根源所在。保險起於民、興於民,亦要造福於民。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平安行至今日,就是因爲順應了、滿足了廣大羣衆的需求,服務民生福祉。

  高峯會上,馬明哲勉勵壽險代理人,“不管我們走得多遠,始終銘記‘我是一名保險推銷員’,用真誠與專業守護客戶。”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2024年,平安壽險累計送出9500億元保障額度,爲客戶撐起保障生活幸福的守護傘;全年理賠結案超523萬件,賠付總金額超419億元。

  平安代理人堅持專業修行,錘鍊專業能力,淬鍊客戶信任,提供最專業的“金融顧問、家庭醫生、養老管家”服務,爲客戶做到省心、省時、省錢,解決“三費”痛點,也在客戶的認可中獲得職業尊嚴和價值,成人達己。

  今年平安壽險高峯會的總會長是來自北京的郭丹丹,大學畢業後就加入了平安,入司16年來,她以身作則,狠抓出勤、活動量、客戶服務等基礎管理,團隊出勤率常年維持在90%以上,團隊2024年累計FYC達到1770萬,部月人均FYC超過2.36萬元,名列前茅。她的成功,是數年如一日的簡單、堅持、重複,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也是平安高質量代理人羣體的寫照,堅信“大道至簡”,練就一身過硬的專業本領,葆有最熱忱的服務之心,日復一日堅持如初,及時洞察客戶的需求變化並提供恰當周到的服務,奉獻價值,突破自我、超越小我、鑄就大我。

  變——擁抱數字化浪潮,率先革新引領潮流。中國平安以“保險+醫療”“保險+養老”差異化服務滿足多元需求,打造價值增長新引擎,依託科技自立自強,加速賦能生態應用。

  科技賦能金融革新。基於對數字化浪潮的率先認知,2019年,平安壽險就率先探索數字化轉型,運用科技賦能,打造數字壽險新模式,藉助覆蓋渠道、產品、經營、管理、運營等模塊的數字化改革,在改善體驗、提升效率、預防風險、降低成本等方方面面取得成果,讓科技賦能的“共識”成爲“現實”。圍繞增員、培訓、活動量管理及日常經營等方面,平安打造專業化的“三好五星”評價體系,以數字化引領代理人隊伍高質量轉型,提升業務效率。

  歷經6年的壽險改革,平安代理人的定位也伴隨時代潮流不斷升級,從保險推銷員,到保險代理人,最終成爲“三專”顧問,新時期的壽險行業,需要更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和更以客戶需求爲導向的精細化服務管理,科技的“翅膀”讓隊伍掌握通往未來的鑰匙。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改革創新”是中國平安2025年度經營方針的重要主題,全面數字化戰略是2025開年的首要任務。平安將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及開源大模型的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擁抱、快速部署,開啓數字化戰略新篇章,進一步鞏固在金融和醫療領域人工智能運用的領先優勢,讓全面數字化成爲平安可持續發展的“壓艙石”與“領頭雁”。

  “四合一”體系強支撐,多維佈局爲代理人進階積蓄勢能

  內外部環境依舊充滿不確定性,但平安已錨定“變革引領者”的戰略定位,通過“雙輪驅動+科技賦能”構建穿越週期的韌性。

  在平安壽險董事長楊錚看來,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還有壽險的“渠道+產品”策略,都是早早就踩準了時代的風口,切中客戶需求,有明顯的先發優勢,隊伍有信心且有能力收穫“黃金髮展期”。

  一則,隨着利率中樞下行,壽險行業由於負債久期較長,財務報表、償付能力報表、價值報表均感受壓力,防範利差損風險也成爲行業的重要課題。低利率環境下,平安壽險不斷創新打磨優質產品回饋客戶,融合安全、增值、服務的核心要素,各類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優勢明顯。例如,分紅型產品要求保險公司擁有穩健的投資能力和更強的風險管理能力,而平安具有卓越的投資實力,公司投資規模超過5.7萬億,2024年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綜合投資收益率6%,在主要同業裏邊位居前列。平安資負兩端共振聯動,爲好產品、好服務打下堅實基礎,也是隊伍展業的底氣所在。

  另一利器在於,銀髮經濟背景下,平安康養佈局完善,已經從產品、標準、服務等多個維度着手,打通業務點到產業鏈再到生態體系的閉環,能夠滿足客戶對健康生活、品質養老的需求。近年來,平安深化佈局“保險+養老”模式,持續優化“智能管家+生活管家+醫生管家”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平臺,完善居家養老聯體模式。截至2024年底,中國平安高品質康養社區項目已在5個城市啓動。

  平安的綜合金融和醫療養老兩大生態圈,爲代理人提供了獲客、銷售、服務客戶的各種場景,成爲代理人在客戶經營中的重要抓手,展業空間愈發開闊。譬如,藉助康養戰略賦能,截至目前,今年高峯會的MVP總冠軍葉雲燕已爲82位客戶申請了康養社區資格,全系統第一。

  此外,平安的科技賦能更有先發優勢。科技對內幫助壽險業務人才成爲高產能、高收入、高質量的“三高”鐵軍,科技對外爲客戶帶來從金融服務到醫療健康的陪伴體驗。平安在人工智能領域佈局二十多年,持續投入,已經構建了包括金融、醫療在內的9大數據庫;覆蓋智能圖像、智能語音、大數據等場景的5大實驗室;以及平安新金科、金融一賬通、平安好醫生等3大科技公司,築牢“953”科技底座。依託“953”的堅實基礎,平安打造了流程化、制度化、系統化的“三好五星”評價體系,通過數字化工具賦能代理人團隊管理、客戶經營等多方面,爲代理人隊伍的高質量發展構建起AI護城河。

  “2025年高質發展仍是個險經營唯一主線。如何定義高質量發展?一言以蔽之,就是‘做優、增優、育優’,不僅個人優秀,更要打造一個又一個優秀的新質團隊”,楊錚表示。平安已通過多維佈局爲代理人進階積蓄勢能,這是真正的底蘊和優勢。2025年,平安壽險將以“做優、增優、育優”爲核心策略,進行“四合一”通盤運作,重磅支持隊伍的高質量發展。

  所謂“四合一”體系,是舉平安集團和平安壽險之力,爲代理人提供四合一體系重磅支持:升級基本法、重構培訓、拓展客戶經營模式、煥新“產品+服務”體系。其中,基本法是持續牽引隊伍向上、向好的動力;培訓是爲了給隊伍打糧食做好技能儲備;客戶經營和產品服務,則是隊伍的獲客武器,是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

  平安壽險爲何再次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邏輯也十分明晰,基本法是根本制度保障,是代理人安身立命所在;“營銷是樹、培訓是根”,好的培訓才能給隊伍做足技能儲備;而客戶經營和產品服務,則是隊伍的獲客武器,是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

  正如楊錚所言,“四合一運作,就是給大家增添動力、強化能力、配足武器。”以專業能力創造客戶價值、以社會責任融入民生服務,這也是新時代平安壽險代理人的目標。

  風雷激盪尋常事,且看新枝破舊柯。經濟穩中有進、政策信號明確、行業前景廣闊,中國平安戰略佈局深遠、實力雄厚,仍將在大有可爲的時代大有作爲,在服務國家戰略、順應時代浪潮中,開闢增長新局。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