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從黃仁勳再次到訪北京説起

互聯網怪盜團
04-19

時隔三個月,黃仁勳再次到訪北京。雖然老黃本來就經常來中國大陸,但是如此密集的頻率仍是罕見的,尤其是考慮到最近一星期出的兩件大事:

  1. 4月14日,英偉達宣佈將與臺積電、富士康等產業鏈夥伴合作,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實現AI芯片和服務器的本土製造。其中Blackwell芯片計劃在12-15個月內在臺積電美國工廠投產。

  2. 4月15日,英偉達宣佈接到美國政府通知,H20顯卡被納入出口管制產品,即日起向中國等地出口H20需要申請許可證。在H100和H800先後被納入出口管制之後,H20是在中國賣的最好的英偉達顯卡,沒有之一。

作爲一家總部位於硅谷的美國上市公司,英偉達必須遵守美國的法律法規;與此同時,它又不希望失去中國市場。

2022財年,即《芯片法案》生效前的最後一年(注:英偉達財年結束於1月底,下同),中國大陸曾爲英偉達貢獻了26%的收入;2024財年,仍能貢獻17%的收入,是除了美國和中國臺灣之外最重要的市場。

剛剛過去的2025財年,估計英偉達的中國區收入佔比將進一步下降到13%左右,但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

除了歷史數字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現實:今年年初以來,隨着DeepSeek的爆紅,中國國內推理算力需求出現井噴式增長,英偉達GPU被買爆了。

主流英偉達代理商都賺的盆滿鉢滿,賣的最好的產品就是H20,到處都能看到倒賣H20的二道乃至N道販子。

國產GPU,尤其是華爲升騰910系列GPU,賣的當然也很好,但是它們的成本效率與英偉達同類產品仍有較大差距。基於商業邏輯,在能買到的情況下,大部分客戶還是會樂意買英偉達的。

附帶說一句,DeepSeek發佈之初,市面上曾出現“DeepSeek繞過了CUDA”以及“英偉達運行DeepSeek沒有優勢”的荒誕說法。

隨着應用的普及,這一說法早已不攻自破——DeepSeek的訓練嚴格基於英偉達的軟硬件一體化生態,所以基於英偉達推理卡的運行效果天然高於一切競品。

目前正在開發的DeepSeek V4大模型,以及同時開發的幾乎一切國產大模型(不管開源還是閉源),仍然是基於英偉達生態進行訓練的,所以使用英偉達產品進行推理的效果仍然會更好。

因此,主要爲推理設計的H20,成爲了今年第一季度國內賣的最好的數據中心級顯卡,沒有之一。在此期間,市場上一直流傳“H20即將被禁”的說法,現在靴子終於落地了。

美國主管部門的動作很快:以前主要是限制中國獲得訓練算力,現在發現推理需求起來了,就迅速轉爲連推理算力一起限制。接下來哪怕英偉達再次推出新的“中國特供版”推理卡,恐怕也賣不了太長時間。

美國的“小院高牆”越築越高,要繞過是越來越困難了。

這次老黃來華,就是試圖解決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如何在符合美國規定的條件下,保持在中國市場的存在

英偉達只是一家公司,老黃只是一個商人,不具備“抗拒”美國出口管制的能力。他本人對此心知肚明,我們這邊應該也心知肚明。

所以這次跟前幾次一樣,他不可能帶走什麼實質性成果,只能專注於兩件“務虛”的事情:首先是表態,在公關層面表達自己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從而取得輿情支持;其次是瞭解中國AI產業的最新進展,與AI產業界人士建立和維護關係。

第二件事情可以交給任何人做,第一件事情則只能由老黃本人做。

事實上,除了老黃,庫克等美國商界大佬訪華也是基於類似目的。庫克面臨的局勢比老黃要嚴峻得多,因爲蘋果不僅第二大市場在中國,大量供應鏈也在中國;老黃則只是市場在中國,供應鏈基本不在。

不過,換個角度想,通過與中國搞好關係、共同商討對策,蘋果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供應鏈問題;但是老黃面臨的出口管制問題,完全無法通過與中國協商解決,因爲這個問題本來就不取決於中國。

總而言之,庫克面臨的局面更復雜但有解,老黃面臨的局面看似簡單一些但無解——其實可能也有解,但不是老黃能推動的。

最近幾天,華爾街一直在估算H20出口管制對英偉達帶來的業績影響,有人認爲是6-10%,有人認爲會更高。其實,單純從財務角度看,影響未必多大。

我們不能簡單地從英偉達收入當中減去H20佔據的部分,因爲英偉達的數據中心級顯卡本來就是供不應求的,大卡中卡都要排隊。賣不了H20,英偉達可以將其對應的臺積電產線轉爲生產其他型號顯卡,從而獲得新的收入。

當然,轉產需要時間,過程中會產生摩擦損失,目前難以準確計算其對財報的影響,但是無論如何影響是可控的。

老黃最擔憂的事情,顯然不是H20這款產品怎麼辦,而是“中國市場怎麼辦”。

作爲生意人,肯定希望生意做得越大越好,客戶來源儘量多、競爭對手儘量少。英偉達肯定不能接受徹底失去中國數據中心級顯卡市場,同時放任競爭對手(包括但不限於華爲)完全佔領這個市場的風險。

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中國AI產業固然會受損失,英偉達也會受損失。過去多年,英偉達能夠穩定地崛起,有一大半要歸功於其戰略性的長線佈局,例如在沒有看到清晰應用前景的情況下就提前佈局GPU通用計算。

從戰略視角,老黃知道失去中國市場的風險,中國市場也不希望失去英偉達的算力供給。可惜,在這個問題上,雙方說了都不算。

那麼,這次黃仁勳到底能從北京帶走什麼?無論有什麼實質性成果,都會很重要,雙方都應該感到很高興。問題在於我不知道能談出什麼實質性成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只有靜觀其變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