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157.81億,高合汽車要重新出發了?

藍鯨財經
04-18

文丨市值觀察 泰羅

高合汽車,有了新進展。

日前,華人運通管理人官微公佈《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等五十二家公司實質合併重整裁定書》。裁定書顯示,法院認爲,五十二家申請人總負債遠大於總資產,且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已具備破產原因。爲此,法院予以准許五十二家申請人關於實質合併重整的申請。

高合汽車爲華人運通系公司旗下品牌,2024年8月進入破產預重整程序,負債157.81億元。

從造夢想之車,到尋找出路,丁磊的2024年,註定很難。

“當我環顧四周,卻始終無法找到我的夢想之車時,我決定親手打造一輛”。

2017年,54歲的丁磊決定親自下場造車,當被問及爲何在這個年紀還要創業,他引用了費迪南德·保時捷的這段話。

從一開始,丁磊就沒打算得過且過的造車。不做平庸的產品,不走別人走過的路,徹底擺脫過去,做“舊世界”的顛覆者與“新世界”的引路人,這是他一以貫之的初衷與理念。

2018年,高合汽車開發團隊拿出了7部車的油泥模型,內部討論時大家都沒有太大異議,丁磊思索再三,最終一錘子全部敲掉,他要做一件作品,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商品。

爲了兼顧底盤的操控性和舒適性,丁磊讓技術部門前前後後調整了一百多版。減震器有四五十個閥片,每一次調校都需要一個閥片一個閥片地摳,每個閥片都是零點幾毫米,一個個疊上去,閥片上還有不同的開孔,每個孔的大小精確到毫米級。

對細節偏執,對技術狂熱,丁磊口中的新世界第一科技豪華品牌並非虛言。

2020年,高合首款車型HiPhi X上市,售價最高80萬元,那時還沒有比亞迪仰望,自稱高端品牌的蔚來、理想看了高合的配置恐怕都得沉默:

內飾是勞斯萊斯的;音響是英國之寶的;地毯用的是進口羊毛;皮椅是陶氏化學的;車燈採用奔馳S級同款,還有能向上開啓的NT尾翼門、可編程的大燈、後輪轉向……

物理學出身的丁磊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平素爲人低調、內斂,不愛說話,不會發脾氣。爲了配合品牌宣傳,他不得不一反常態的高調,現在車企的一些傳播套路,其實很多都是他玩剩下的。

比如,“我們用科技來定義豪華,80萬的價格,我真的還是非常不甘心”。這種含蓄又不失張揚的表達,顯然比“X萬以內最好的車”讓人聽着更舒服。

同樣是蹭友商熱度,比起現在車企動不動就互相謾罵攻擊,丁磊的策略更文明,也更高明。

2020年9月4日,丁磊通過紐約時代廣場、倫敦萊斯特廣場以及東京澀谷中心的三塊巨幅廣告屏向特斯拉、保時捷和戴森三大巨頭喊話,用詞曖昧又犀利:

特斯拉你好,你說“如果有人造出更好的電動汽車,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是好的”,於是我們來了。

保時捷你好,你說“我無法找到夢寐以求的跑車,因此我決定親自動手創制一臺”,我們知道你的感受。

戴森你好,你說“只有當信念足夠執着,才能將想法落實”,我們證明了你是對的。

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品牌定位,丁磊的眼光和追求都是極高的,甚至可以說在中國汽車界都無人能出其右,這和他早年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作爲中國汽車業的大神與功勳,從最早的桑塔納算起,幾十年來經丁磊手做過的車型有二十幾款,可以說什麼世面都見過。也因此,當他單獨出來創業,已很難再滿足於造一輛常規的車。

2024年2月18日,龍年春節復工第一天,高合汽車被媒體爆出將停工停產6個月。儘管高合汽車否認了這一消息,但從公司當時的經營現狀來看,基本已經喪失了競爭和生存能力。

據第一車網數據統計,2022年高合汽車總共賣出4520輛車,月均銷量不足400輛。爲了擴大市場銷量,去年7月高合汽車推出了第三款車型HiPhi Y(定位中大型SUV),定價33.9萬-44.9萬元,但這一通過下沉自救的策略並未奏效。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2月,高合汽車三款車型的總交付量僅564輛。

現在回想,這個結局完全在情理之中,因爲丁磊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想好該怎麼做,他的很多選擇與決策甚至都是違背常識與規律的。

比如,他說要打造一個作品而不是單純的商品,但這個爲人類打開智能電動車想象的任務已經由特斯拉率先完成,2020年才實現產品上市的高合顯然不再有這樣的使命和機會。錯過了天時,再多的努力也是事倍功半,更何況高合汽車更多是靠堆料來抬高自己,而非破壞性的技術創新與革命。

再比如,規模歷來是汽車產業的生死線,目前公認的電動車盈虧平衡點是50萬輛,誰都無法迴避和繞開這個考驗。作爲一個在業內摸爬滾打幾十年,並且做出過重大成就的人,丁磊不會不明白這一點,但他竟親口說過不會爲規模化妥協,並且自己很不喜歡“走量”這個詞,這是不是在挑戰規律?

還有,造車是一個極度燒錢的買賣,蔚來、理想、小鵬這些企業都先後融了大幾百億,甚至上千億,吉利、長城、比亞迪也都有傳統業務輸血,而高合汽車目前公開可查的融資信息只有2021年11月一筆來自於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的50億元的戰略投資。尤爲關鍵的是,高合汽車對於儲備現金似乎並不上心,丁磊曾多次對外宣稱並不缺錢,這是不是對產業與形勢顯然有所誤判?

最後,在國內市場都沒有建立起品牌認知的情況下,直接到國際市場去做宣傳,挑戰特斯拉、保時捷、戴森等企業,是不是有些急於求成,甚至好高騖遠?

造成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有兩個。

第一,丁磊過去贏得太多了,他想要贏個大的,在理想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與現實的距離也越拉越大,有時候要的太多,用力過猛,反而過猶不及。

第二,儘管幾十年成績輝煌,但過去的丁磊始終是以打工者的身份做事,且背靠大樹。創業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這對丁磊來說是陌生的,他需要時間來成長,也需要經歷去成熟。

在50多歲的年紀還敢於跳出舒適圈,放棄體制內的太平日子,隻身殺向九死一生的商海,無論結果怎樣,這種精神都值得被肯定。成功不是偶然,失敗不是命運,希望他能繼續秉持這份堅毅與決心,重新出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