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日前披露了2024年財報,這也是其在港交所上市後交出的第二份年報,然而這一次的答卷不甚理想。在營收微增0.5%至70.67億元的情況下,歸母淨利潤卻遭遇43.1%的斷崖式下滑,僅爲13.24億元,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態勢。
第一增長引擎銷量連續4年下滑
具體來看,2024年珍酒李渡營收出現明顯失速,同比微增0.5%,營收增速創下近4年新低。而此前三年珍酒李渡一直處於高歌猛進的階段,2021年-2023年,其營收增速分別爲112.7%、14.8%、20.0%。
影響營收增速急速下滑的一大原因是核心產品表現不佳。珍酒李渡旗下共有珍酒、李渡、湘窖、開口笑四大品牌,其中珍酒營收貢獻佔比超6成,是第一增長引擎。
財報顯示,作爲公司核心收入來源的珍酒品牌2024年營收44.79億元,同比下降2.3%,佔總營收比重由也65.2%下滑至63.4%。事實上,珍酒的銷量已經連續四年出現下滑。2021年至2024年,珍酒的銷量分別爲14761噸、12856噸、12630噸、12284噸。
湘窖和開口笑同樣表現不佳,營收分別下滑3.7%和12.3%。唯一亮點來自第二大增長引擎李渡,營收同比增長18.3%至13.13億元。
2024年,珍酒李渡毛利同比微增1.5%至41.43億元,毛利率爲58.6%,幾乎與去年持平,但淨利潤同比下滑43.1%,這一劇烈波動還是引起了市場的普遍關注。
對此珍酒李渡給出的解釋是,主要受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股權激勵費用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
據瞭解,2023年第四季度,珍酒李渡公佈了一份股權激勵計劃,以1港元/股價格向718名核心員工授予1.17億股,按授出日股價計算,該部分股權總價值達12.20億港元。
對於這一業績表現,董事長吳向東似乎早有準備。“白酒行業很奇怪,賺幾年錢,就會下行幾年,我都經歷了五六次了,習以爲常。”他在二月底舉行的貴州珍酒50週年慶典暨經銷商大會上曾這樣說。
高端化承壓,庫存高企
高端化一直是珍酒李渡想要轉型的方向。從優化高檔酒事業部的組織架構到爲發展珍酒的主力單品“珍三十”而單獨成立了珍三十事業部,珍酒李渡在高端化上不可謂不努力,吳向東此前還曾透露,珍酒將推出一款對標飛天茅臺的年份酒,預計6月前上市。
但從業績表現來看,其高端化戰略似乎受到了不小的阻力。2024年珍酒李渡高端產品營收17.09億元,同比下滑10.82%;次高端產品營收29.95億元,同比增長8.77%;中端及以下產品營收23.63億元,同比微增0.87%。
去年高端產品、次高端、中端及以下產品的營收佔比分別約24%、42%、33%。次高端和中低端依然是營收主力。
具體產品來看,李渡品牌營收雖實現了18.3%增長,但其千元價位帶的核心產品仍難以突破茅臺、五糧液等品牌壁壘。
同時,珍酒李渡的庫存風險不容忽視。2024年,公司存貨達到75.03億元,同比增長17.54%,與2020年的17.37億元相比,激增332%。
庫存高企可能導致渠道利潤壓縮,進而影響廠商合作穩定性。雖然2024年珍酒李渡經銷商數量增至7635家,但單店年均銷售額降至92萬元,終端動銷效率持續承壓。
東吳證券給出的風險提示就提到,次高端價格及費用競爭加劇,渠道庫存消化不及預期等。
在全行業增速放緩、馬太效應凸顯的情況下,如何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加速庫存週轉無疑是珍酒李渡面臨的一大挑戰。但持續優化產品矩陣,同時靈活調整渠道策略也正是破局之路。
在3月業績說明會上,吳向東表示,白酒行業已經觸底,但是拐點難以精準預測,在存量競爭趨勢下,品牌化、品質化,將是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素。
責任編輯:王翔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