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新熵 茯神
當小屏幕上收穫的注意力超越大銀幕,互聯網大廠們的集體All in戲碼再度上演。
國家電影局今年元旦發佈的數據顯示,國內2024年電影市場總票房爲425.02億元。《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中則提到,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突破504.4億元。而此前的2023年,電影對比短劇的優勢差額還在150億元之上。
形勢逆轉之快,出乎了大多數人的意料。在短劇剛剛從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內部發芽之際,“優愛騰”等長視頻平臺多少有些不以爲然,道理很簡單,他們一致認爲,低質量、套路化的短劇與精品長劇的受衆分層明顯,構不成競對關係,內部雖有上線短劇內容,卻也僅是防禦性動作。
直到免費短劇APP紅果的出現,爲視頻行業敲響了警鐘。據官方透露的數據,紅果在2024年6月時單月分賬金額突破1億元,很快就在9月超過2億元,到了11月又躍升至3億多元。另外,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紅果APP在2024年12月的月活用戶規模飆升至1.58億,距離長視頻平臺優酷差距只有不到3000萬。
相比愛奇藝、騰訊視頻在去年就展開了戰略層面的追趕動作,優酷對於短劇的重視上心近期才得以確認。據《中國企業家雜誌》消息稱,3月19日,阿里大文娛CEO、優酷總裁樊路遠在內部會議上拍板宣佈成立微短劇中心。清明節假期後的短劇業務彙報會上,還有阿里集團的高層出席。
與優酷同樣“後知後覺”的大廠還有百度。搜索工具加資訊平臺的雙重定位,讓百度APP坐擁流量金山又要遍尋變現之道。近一年時間的佈局試水之後,終於在去年底申請註冊了“百度短劇”商標,又攜手多個內容合作方發佈了“百劇計劃”,野心可見一斑。
短劇賽道的下半場,隨着越來越多大廠的加入,驟然平添了幾分變數。
跑步趕上末班車
網絡視頻平臺在古早的UGC(用戶生成內容)年代,就野蠻生長出過短劇的雛形。2013年,優酷上由萬和天宜團隊製作的《萬萬沒想到》系列搞笑劇,可謂是名噪一時的鼻祖。
短劇不同於普通社區用戶自拍的VLOG(視頻記錄)或者剪輯二創,當然也夠不上正規影視製作團隊的工業化精品標準,因此多以密集的笑料、緊湊的劇情、誇張的情緒爲賣點,天然具有病毒式傳播的潛力。
然而,長視頻平臺最終摸索出的會員訂閱盈利模式,更青睞於明星齊聚、編劇精良、製作上乘的正劇,短劇賴以生存的廣告植入路線受限於彼時的團隊稀缺和產出效率,只能靠邊讓位。
一直到2019年左右,短劇成功在抖音、快手等平臺實現“文藝復興”,找到了一條完美的變現之路。脫胎於成熟網絡文學的套路化劇本,方便高效的平臺內投流渠道,以及小程序按集付費的商業化模式,很快起勢於下沉市場,並隨着內容質量的水漲船高,逐步成功包圍了一二線城市受衆。
但付費短劇的好日子剛過了兩年,免費模式就匆匆殺到且快速打下半壁江山。這條路徑就像是復刻了隔壁網絡文學賽道演化的翻版,字節系的紅果作爲其中的佼佼者,無疑就是一個短劇版的番茄小說。
紅果的奇襲打碎了長視頻平臺看待短劇的有色濾鏡。愛奇藝在去年不僅把短劇內容納入了現有的付費會員體系,而且大幅提高製作方的分賬比例,試圖綁定已經被紅果拿下不少的供給側資源。
騰訊視頻的壓力更甚,除了同行的競爭,還要應對集團內部的“賽馬”傳統。本是最佳搭檔的劇本來源IP方閱文,推出了自己的閱文短劇;微信內也上線了一款名爲“火星短劇社”的小程序,主打免費短劇模式。
據DataEye研究院發佈的《2024年微短劇行業白皮書》預計,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超過680億元,2027年將突破1000億元。縱然增速依然可觀,但業內競爭的持續加劇,也使得行業更快的來到下半場。
不管是優酷還是百度,略顯慢人一步的節奏,卻也可視爲亡羊補牢。特別是在短劇行業如今正處於階段轉換的十字路口,流量與質量的取捨、本土與出海的選擇等一系列尚未給出標準答案的難題,都等待着領先者與後來人的輪番解惑。
下半場不是終章
付費短劇的快速潰敗,並不意味着免費模式的高枕無憂,長視頻平臺的看家本領——會員訂閱制,又悄然在短劇賽道興起。
去年11月,抖音率先推出了“短劇卡”。用戶在免費模式(應用內觀看廣告)、付費模式(應用內按劇集購買)之外,有了第三種選擇。具體表現爲,一部短劇會從中間某一集開始出現兩種解鎖模式,可選擇看廣告免費解鎖和購買短劇卡解鎖。
無獨有偶,快手緊接着面向上游內容製作方推出了全新的商業變現模式“付費短劇會員”。用戶開通會員後可在對應期限內免費觀看數千部短劇,3天、7天、30天的會員卡優惠後價格分別爲2.8元、4.8元、15元。
▲圖/快手截圖
只要商業模式的借鑑與融合尚未停止迭代,一個行業的格局都有可能再次被顛覆。
事實上,早在紅果的免費模式成爲主流之前,電商平臺便盯上了短劇類型內容的流量價值。當付費觀衆還在短視頻平臺上付費一集一集地觀看時,拼多多、淘寶、京東,甚至是美團都不約而同地上線了優先級略有不同的短劇內容。免費觀看換取的流量可以通過電商購物的形式變現,理論上行得通,卻頂多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百度的下場試探,則在一開始就瞄準了自身平臺的流量分發價值,可以與付費短劇進行嫁接。
2024年初,百度資深副總裁、MEG負責人何俊傑的一季度OKR中,短劇是作爲O1的第三個KR出現。具體內容爲:抓住春節機遇,跑通短劇分發和用增通路,形成百度刷劇認知,完成用增新戶邏輯重構,DAU達xxx億,時長增速跑贏大盤(進取型)。不過在實際落地過程中,用戶側的體驗與在電商APP中觀看短劇無異,就是入口太深,憑運氣刷到後也不容易養成習慣。
據光子星球瞭解到,百度短劇對標抖快後,具體運營策略經歷了多次搖擺,幾乎每個季度都會調整一次方向。商業模式上,從起初的付費,改爲免費,後來又改爲付費。
好在賽道的紅利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操作層面的失誤。在前不久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百度短劇公佈了過去一年的成績數據:百度APP視頻消費時長增長15.6%,可分發的短劇視頻超2.6萬,短劇創作者超1400個。
可圈可點的成績,堅定了百度大踏步趕場的決心。只是內容行業的底層邏輯,仍是上游供給側的較量,用戶永遠會跟着最優質的內容在不同平臺之間遷徙。
百度、優愛騰等平臺聯合生態夥伴發起的各種創作計劃,也是爲硬剛紅果等先發者,近乎壟斷製作方資源的一種方式。
橫豎之爭剛開始
短劇走出的“龍傲天”與“瑪麗蘇”,就等於下沉市場的流量密碼,付費意願和能力都更強的城市中產用戶,需要的則是更加優質的內容。
中國傳媒大學視聽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暉認爲:“微短劇的未來,既需要快,以搶佔先機,更需要慢,以沉澱價值。”迴歸內容爲王的主賽道時,優酷等長視頻平臺反而獲得了一次後發先至的機會。
這也是爲什麼短視頻平臺的短劇內容多以原生的豎屏內容爲主,而長視頻平臺在追趕時,大多會從橫屏內容切入。反映到商業化路徑上,二者其實有着大相徑庭的區別。
豎屏短劇可以先與平臺合作進行付費觀看,在首發期過後再轉入免費模式長期通過廣告收入分賬。橫屏短劇則沿襲了優愛騰過去長期以來製作網絡大電影、網絡電視劇的先墊資、後驗收模式,最終依據會員播放時長進行分賬。
不過,橫豎屏短劇看似差異化的競爭,本質上還是在爭奪同一用戶的有限注意力。短劇的精品化之路已經在行業內開啓過一段時間,但基本上還是侷限在服化道等硬件投入的升級,或是科幻、文旅、社會等高成本題材的切換。
快週期、以量取勝的商業模式框架,決定了劇本打磨、分鏡拍攝等最能體現內容質量上限的環節,所以在容易賺到的利潤攫取殆盡之前,短劇團隊和分發平臺必須做出部分犧牲,否則短劇內容的向上卷只能成爲空談。
另外,在國內的紅海一片哀嚎之際,短劇出海不失爲另一個選擇。《2024年中國短劇出海行業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8月到2024年6月,已有100餘款海外短劇應用上線,累計下載量1.48億次,總內購收入達到了2.52億美元。
▲圖/短劇自習室
當然,製作方可以靈活地選擇買方市場,優酷、百度等內容或分發平臺,仍必須在主要陣地上短兵相接。長視頻平臺多年積攢下的正劇製作班底,可以嘗試降維轉型短劇內容;互聯網大廠擁有更深厚的技術底蘊,比如百度的AI能力就可以在內容製作層面進一步降本增效,爲創作者生態加柴添薪。
同時,不容許二者忽視的是,內容行業的馬太效應在網文、音樂等多個賽道已經驗證了數次。先一步搶到用戶,跑通變現路徑的平臺,自然有底氣和資格籠絡更多頭部的製作方資源;後加入戰場的玩家,除了快速追上前人步伐,還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站穩腳跟後再徐徐圖之。
第一場短劇世界大戰,以免費模式與付費模式的鼎立格局結束,而第二場短劇世界大戰,纔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中國企業家雜誌,《優酷緊急“變短”》
光子星球,《百度趕上了短劇“末班車”嗎?》
卡思數據,《2025年,短劇換種方式“收錢”》
第一財經,《短劇出海爆發式增長,爆款20萬成本撬動3500萬收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