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首日,人流如織,但小米的展臺卻顯得格外冷清。一個空置的灰白色展位,彷彿成爲整個展館中的一塊刺眼補丁。作爲科技領域備受矚目的新造車勢力,小米SU7的缺席引發了廣泛關注與熱議。不少人好奇,雷軍究竟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據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車團隊曾連續72小時測試智能座艙系統,但在夜間路測過程中,自動駕駛模塊出現了異常降級的情況。這一技術層面的謹慎態度,也從側面反映了科技企業跨界造車所面臨的現實困境。與此同時,另一家科技巨頭推出的ADS 2.0系統卻高調亮相,形成了鮮明對比。相比之下,小米選擇了“藏器於身”的戰略,低調積蓄力量。
在展館的B區,搭載激光雷達的極氪X和配備城市NCA功能的小鵬G6吸引了大量觀衆的目光。而作爲小米SU7的潛在競爭對手,智己LS7當天便收穫了超過2000份訂單,這樣的成績無疑給小米團隊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硬件軍備競賽”階段,800V高壓平臺、Orin-X芯片等技術正在成爲入局的必備條件,留給後來者的窗口期正在迅速關閉。
值得注意的是,在車展前夕,小米悄然完成了“米車出行”商標的註冊,其經營範圍涉及自動駕駛軟件的研發。這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佈局,表明雷軍正在構建一個完整的智能出行生態體系。有分析師指出,小米此次缺席或許是爲了集中精力籌備將於9月舉行的科技生態發佈會。屆時,車機互聯、V2X技術等核心亮點或將得到全面展示。
當百度Apollo和華爲HI模式已經在智能駕駛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時,小米必須找到一條差異化的發展路徑。正如雷軍在內部信中所強調的:“我們不是要打造一部裝上四個輪子的手機,而是要創造一個移動的智能空間。”或許,這場看似缺席的背後,正醞釀着智能汽車賽道的下一個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