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萬衆矚目的上海車展將拉開大幕。
在新能源車激烈廝殺的今天,國內最著名的車展盛會,將吸引衆多車企、媒體、供應商、消費者的目光。
哪款車型在車展引發更多的關注與歡呼,相關車企的股價就越可能上漲。
筆者問DeepSeek,2025年的上海車展中,哪些車型熱度會比較高,將對相關車企股價產生多大影響?
DeepSeek是這樣回答的。
一、預計高熱度車型及對應車企
比亞迪(A股:002594;港股:01211)
騰勢全新跑車:作爲比亞迪高端品牌,該車型搭載三電機或水平對置發動機,性能對標保時捷911,設計上採用無框車門和溜背造型,預計將吸引大量關注。
仰望U8後續車型:作爲比亞迪百萬級豪華車系的延續,其技術突破(如易四方平臺)可能進一步鞏固品牌高端形象。
潛在影響:若市場對技術突破和高端化認可度高,比亞迪股價可能延續2020年以來的估值邏輯,短期催化上漲,但需警惕估值體系切換風險(傳統消費與科技股邏輯衝突)。
上汽集團(A股:600104)
全固態電池“光啓電池”:能量密度達400Wh/kg,安全性顯著提升,2027年落地計劃提前預熱,疊加與華爲合作的“尚界”品牌首秀,技術展示或成焦點。
榮威/MG智能車型:搭載地平線J6E智駕平臺,主攻高階智能駕駛市場。
潛在影響:固態電池技術突破可能提升市場對其新能源轉型的信心,疊加歐洲出口政策利好(關稅豁免),股價或迎階段性反彈。
吉利汽車(港股:00175)
極氪9X:搭載L3級智駕解決方案,定位高端純電市場,技術下沉至20萬元以下車型的策略可能擴大市場份額。
潛在影響:智能化能力提升或推動估值向科技股靠攏,但需關注其與比亞迪、新勢力的競爭格局變化。
長城汽車(A股:601633;港股:02333)
梟龍Max:配備CoffeePilot Plus智駕系統,混動技術Hi4四驅電混技術進一步優化能效。
潛在影響:混動技術優勢若獲市場認可,或緩解市場對其純電轉型緩慢的擔憂,股價或現短期修復。
小米集團(港股:01810)
SU7全系車型:儘管SUV車型YU7因智駕事件延遲缺席,但SU7作爲首款量產車的持續曝光仍將維持熱度。
潛在影響:市場或對其造車進展持觀望態度,若智駕問題解決不及預期,股價可能承壓。
小鵬(美股:XPEV;港股:09868)
圖靈AI智駕系統升級版G7車型發佈,智能化體驗爲核心賣點。
理想(美股:LI;港股:02015)
i8純電車型拓展產品線,補足純電短板。
潛在影響:技術迭代能力將成爲估值關鍵,若新品訂單超預期,股價或複製2020年新勢力上漲行情。
奔馳CLA純電版(北京汽車,港股:01958)
800V架構、93%能量轉化效率及792公里續航,技術參數領先。
潛在影響:若國產化進程加速,北京汽車或受益於豪華電動車市場增長,但需警惕其自主品牌競爭力不足的長期風險。
二、歷年上海車展期間車企股價表現
2020年:特斯拉及蔚小理股價暴漲,比亞迪A股年內漲幅超300%,資金面與情緒面共振推高估值,反映市場對電動化趨勢的狂熱。
2023年:比亞迪仰望U8引爆車展,但汽車股整體低迷,估值體系衝突(傳統消費與科技邏輯)導致股價與基本面背離。
規律總結:
短期催化:重磅技術發佈或訂單超預期可能推動股價上漲,但持續性依賴後續交付數據。
長期分化:具備核心技術(如智能化、電池)的車企更易獲得估值溢價,合資品牌若轉型緩慢則可能長期承壓。
三、2025年車展對股價的潛在影響路徑
技術突破驅動估值重構:固態電池(上汽)、800V架構(奔馳)等前沿技術若獲認可,相關車企或獲科技股估值溢價。
政策與出口利好:中歐電動車關稅協議落地,上汽、比亞迪等出口主力車企利潤預期改善。
風險點:若新品發佈不及預期或智駕事故發酵(如小米),可能導致短期股價回調。
總結
2025年上海車展的熱點將集中於智能化、固態電池、高端性能車三大領域,比亞迪、上汽、吉利等頭部自主品牌及新勢力或成最大贏家。股價表現上,具備技術稀缺性的車企可能複製2020年估值擴張邏輯,而轉型緩慢的合資品牌或進一步承壓。投資者需關注車展後訂單數據及技術落地進展,以判斷行情持續性。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