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輝常觀察
從互聯網金融洗牌的第一天開始,人們都開始尋找金融迴歸實體、迴歸產業的絕佳方式,後來出現的金融科技的概念,同樣將這一目標看成是自身的發展方向。
期間,雖然諸多的玩家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以騰訊、京東爲代表的玩家們嘗試了許許多多的金融科技的新方式,但是,這些新方式似乎始終都沒有擺脫互聯網的影子。
以騰訊爲例,自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超過3000億元,依託雲計算、數據庫、操作系統、安全技術、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能力,騰訊打造了一系列“好用”的全棧自主創新產品,並與國內主流的軟硬件生態系統全面兼容。
騰訊雲副總裁胡利明表示,金融行業正藉助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逐步打破數據孤島,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並拓寬服務邊界。
同時,金融行業在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從而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京東,同樣如此。
通過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同樣打開了其在金融科技迴歸實體、故能實體上的新探索。截止目前,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從過去的3C、ICT、家電等消費產業不斷擴展,如今已涵蓋農副食品、酒、飲料等快消行業,以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珠寶首飾、連鎖酒店等更多細分板塊。
伴隨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快速發展,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將這些行業也納入服務重點。
當AI時代的大幕開啓,金融科技的玩家們憑藉着以往它們在這一方面的探索和實踐,開始找到迴歸實體,賦能實體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
如果我們將騰訊、京東以往在金融科技上的探索和實踐看成是一種積累的話,那麼,AI,則是金融科技的新啓航之地。
AI,讓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握手”
在互聯網時代,金融科技迴歸實體和行業之所以會是一句口號,並未真正落到實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互聯網玩家們並未找到與實體經濟的玩家們的結合點。
換言之,兩者之間並未真正找到彼此都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和方法,最終讓它們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
當AI時代來臨,一切開始有了根本性的改觀。
在AI的機制之下,金融科技的玩家們和實體經濟的玩家們都可以開啓一場由內而外的深度變革。
目前已有多家頭部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企業宣佈接入以DeepSeek爲代表的,可進行垂直領域定製的開源大模型,拉開了金融行業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序幕。
以金融壹賬通爲例,基於平安集團AI能力和海量金融業務數據,金融壹賬通積極擁抱開源生態,接入DeepSeek、通義千問等開源大模型,推出全場景AI解決方案,幫助金融機構訓練和推廣多場景垂直領域模型,並助力金融機構在風險控制、智能客服、精準營銷、運營優化等多領域構建定製化AI應用,實現技術供給與業務需求的高效融合,進一步推動AI技術在金融行業的價值釋放。
可見,AI,正在引發一場金融科技行業的全方位的變革。
當這樣一種變革開啓,金融科技的玩家們和實體經濟的玩家們開始在AI的天空下,開始找到了共同的“元素”,在這樣一種元素之下,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不再是彼此分離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可以融通的存在。
以此爲原點,金融科技迴歸實體經濟,便不再是一句口號和概念,而是變成了一個可以真正落地和實現的全新的存在。
說到底,AI讓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握手”,而不再是彼此分離的存在,纔是導致金融科技真正開始迴歸實體經濟得以實現的關鍵。
AI所達成的這樣一種金融科技迴歸實體經濟的新方式,最爲根本的一點在於,它讓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不再是兩個分離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可以相互融通,彼此賦能的存在,最終讓金融科技迴歸實體經濟不再是夢。
AI,讓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
事實上,金融科技迴歸實體經濟,就是一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過程。
以騰訊、京東爲代表的玩家們在數字經濟的機制之下對於金融科技的新探索和新實踐,其實就是在尋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方式,但是,它們並未找到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之後的新物種。
當AI時代來臨,一切開始有了新的改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AI,成爲了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產物。
在這個新的產物裏,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不再是彼此分離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可以彼此融通,彼此結合的存在。
以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爲例,2024年,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的產品採購融資,還幫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醫藥健康等行業的客戶提升融資額12倍,拉動消費商家交易額提升3倍。在這一年裏,京保貝爲京東上游一、二級能效家電的140家供應商提供服務,融資放款23.69億元。
這些舉措爲3C、ICT、家電、快消品等消費品類的企業注入資金活血,緩解了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暫時壓力。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的“四個一體化”發展戰略,即“上游+下游、內場+外場、科技+金融、B端+C端”,也幫助產業夥伴打造具備產業縱深的供應鏈金融體系,綻放出輝煌的成果。
舉例來說,TCL集團的電視、空調等原材料上游供應商,就使用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的“供貨貸”服務;此外,空調近百家下游經銷商,也使用了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的採購融資方案,圍繞TCL集團實現了供應鏈上下游的高效協同。
蘋果手機的授權經銷商恆沙,也受益於相關產品。每到新款手機的發佈上市時期,恆沙都需要準備大量資金採購備貨。而手機行業新品發佈快、出貨量大、倉儲週期短,傳統的“現貨質押”和“流動性貸款”難以滿足需求。
然而今年的蘋果新品發佈季,憑藉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的“訂貨貸”,恆沙能夠在預定貨階段就獲得近15億元融資,成功鎖定蘋果新品的貨源,達到資金與供應鏈需求的高效匹配。
在AI的天空之下,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融合。
無論是對於金融科技來講,還是對於實體經濟而言,AI,其實都是它們的新啓航之地。以AI爲起始點,兩者之間的內部元素、運行邏輯都將發生一次深刻而全面的改變。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AI所導致的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最終所導致的一個最爲直接的結果,便是新的金融科技,亦或是新的實體經濟的衍生和出現。
當這一現象開始發生和出現,金融科技便不再是以往的金融科技,而是變成了一個有實體經濟爲它提供應用的場景,爲它提供所需要是數字要素和資源的全新的存在。
因此,AI,纔可以被稱得上是金融科技的新啓航之地。
AI,讓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嬗變”
回顧以往的金融科技迴歸實體經濟之所以會淪爲一句口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並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嬗變”。
金融科技依然還是那個金融科技,實體經濟依然還是那個實體經濟。
當兩者之間都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嬗變,那麼,所謂的金融迴歸實體經濟,其實更像是一句口號。
當AI時代來臨,特別是當AI所催生的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的改變開始越來越多地發生,我們看到的是,一場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的深度嬗變開始發生和出現。
以騰訊爲例,騰訊雲已有近百款產品成功入選工委會軟硬件圖譜,其產業供給能力在融合創新領域中脫穎而出,穩居前列。
騰訊對外開源了超過160個項目,並榮獲近1400項互認證證書,成爲國產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廠商。
在技術底座方面,騰訊專有云TCE憑藉其卓越性能,已成爲金融行業首選的私有云軟件。
經過持續的演進與優化,TCE已滿足一雲多芯、雲邊一體、體驗一致等先進要求,助力衆多金融機構建立了私有云平臺,成功管理百萬級節點。
其中,最爲引人矚目的是打造了行業規模最大的“建行雲”,支持管理六萬多節點,實現多功能區、多地域、多芯片的統一高效管理。
此外,騰訊還與深證通合作打造了行業雲“深證雲”,並積極籌備金融團體雲,以進一步推動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與提質增效。
除此之外,以中國農業銀行爲例,騰訊雲TDSQL助力農業銀行在國有大行中首次採用數據庫原生分佈式能力支撐核心系統建設,實現兩地二1800節點的超大規模部署,大幅節省服務器數量。
對於金融科技來講,它不再是一個獨立於實體經濟之外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融入到實體經濟,甚至成爲了實體經濟的一分子的存在。
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它同樣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財物所組成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以數字、數字爲代表的虛擬元素和以傳統意義上的實體元素實現了深度融合的存在。
正是由於金融科技和實體經濟都實現了“嬗變”,正是因爲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都實現了徹頭徹尾的改變,我們纔有理由相信,金融科技不再是以往的那個金融科技,而是蛻變成爲了一個全新的存在。
當金融科技開始在AI的天空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嬗變,那麼,所謂的金融科技便不再是以往我們所認爲的那個樣子,而是真正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樣子。
正是因爲如此,AI,才成爲了金融科技的啓航之地。
寫在最後
人們一直都在尋找金融迴歸實體的方式和方法,但是,人們似乎一直都沒有找到。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人們並未找到真正可以觸發金融科技和實體經濟嬗變、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橋接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
正是因爲如此,所謂的金融科技迴歸實體經濟,便成爲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當AI時代來臨,特別是當AI所引發的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開啓一場全新的變革,金融科技和實體經濟開始發生一場深度而全面的變革。
在這樣一種變革之下,金融科技和實體經濟不再是彼此獨立的,不再是彼此分離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可以相互融通,彼此賦能的全新的存在。
在AI的機制之下,金融科技開始啓航,實體經濟開始嬗變,新的大幕開始緩緩開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