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靈AI的啓示

藍鯨財經
04-17

文|輝常觀察

互聯網行業正在發生一場深刻而又全面的變革,如果對於這樣一場變革的內在驅動力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AI,無疑是其內在主要的驅動力。

快手孵化出來了可靈AI,並且以可靈AI來驅動自身的發展,無疑是這一趨勢的最爲直接的體現。

隨着可靈2.0視頻生成模型和可圖2.0圖像生成模型的發佈,可靈正在給快手帶來越來越多的新的空間。

毫不誇張地說,可靈2.0真正打開了外界對於快手的新想象。

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發佈以來,可靈AI已累計完成超20次迭代,截至目前,全球用戶規模突破2200萬。

來自世界各地的超1.5萬開發者和企業客戶,將可靈的API應用於不同的行業場景中。

如此龐大的用戶規模,以及由此所帶來的生產力的提升,勢必會進一步夯實快手在短視頻領域裏的市場地位。

如果我們將以往快手的崛起,看成是其順應了用戶習慣從圖文時代向短視頻平臺轉變的大趨勢的話,那麼,當快手憑藉着可靈AI持續地爲短視頻業務注入新的活力,特別是快手用可靈AI改造用戶的生產力模式,快手無疑將會抓住從互聯網時代邁向AI時代的發展大趨勢。

據內部評測,可靈AI的文生視頻能力對比谷歌Veo2勝負比達205%,對比Meta Sora達367%,在文字相關性、畫面質量等關鍵指標上顯著超越對手。

透過這樣一組數據,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可靈AI帶來的是視頻生產能力和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對於業已進入到存量時代的短視頻賽道來講,可靈AI所帶來的這些提升,無疑將會進一步奠定,快手在短視頻賽道當中的地位。

將可靈AI之於快手的語境之下,我們其實是可以得到很多的啓示。

透過這些啓示,我們或許可以窺探到互聯網玩家們從互聯網時代過渡到AI時代的正確姿勢。

激活存量用戶,互聯網玩家們的新課題

透過可靈AI的發佈以及不斷地迭代和更新,它始終都有一個清晰且明確的路線圖,即,可靈AI就是通過自身在技術上的迭代和更新,不斷地爲用戶提供“好的生產力選擇”,從而讓用戶的生產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對於業已進入到存量時代的互聯網行業來講,可靈AI所表現出來的這樣一個方面的啓示,無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

根據可靈發佈的2.0模型,我們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這一點。

此次發佈的“多模態視覺語言”(MVL)交互理念,允許用戶通過圖像參考、視頻片段等多模態信息輸入,精準傳達包含身份、風格、動作、運鏡等複雜創意。

例如,用戶可上傳圖片並結合文字描述,生成符合預期的創意視頻,實現“所想即所得”的創作體驗。

配套推出的可靈2.0大師版,新增多模態視頻編輯功能,支持在現有視頻中靈活增減、替換元素;可圖2.0圖像模型則強化電影質感與藝術風格表現,支持60多種風格轉繪及局部重繪、擴圖等實用編輯功能,滿足專業創作與日常修圖需求。

可見,可靈AI業已可以爲用戶提供更多的賦能能力,讓原本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去做的事情,通過交給AI,便可輕鬆完成。

對於用戶來講,他們只需要進行創意性的工作即可。對於業已進入到存量時代的短視頻行業來講,這其實是實現了二次量級的躍升。

作爲全球首個用戶可用的DiT視頻生成模型,截至目前,可靈AI全球用戶規模已突破2200萬,累計生成1.68億個視頻及3.44億張圖片素材。自去年6月上線至今的10個月時間裏,可靈AI的月活用戶數量增長25倍。

通過釋放存量用戶的更多的能力,快手可以獲得更多新的增量,從而進一步擴大自身在市場當中的地位。

快手如此,對於其他的互聯網玩家們而言,其實同樣如此。

對於它們來講,只有藉助AI激活存量的用戶,並且釋放出更多新的生產力,從而讓自身市場空間再度帶來新的躍升,無疑是一個重要方面。

賦能B端,數實融合找到了新通路

當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當B端開始釋放出越來越多的潛能,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玩家們開始尋找自身與B端結合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如果對於這樣一種發展方式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賦能B端,以找到數實融合的新通路,無疑是再合適不過了。

以往,提及賦能B端,人們更多地想要的是,通過互聯網的衍生品來實現。

雖然這樣一種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互聯網平臺與B端用戶並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最終還是會陷入到以往互聯網式的發展模式的俗套之中。

當AI開始出現,特別是AI開始反向操作,以互聯網平臺爲代表的數字經濟體與以實體經濟爲代表的實體經濟開始打開了一種全新的結合新通路。

透過可靈AI,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一點。

截止目前,超1.5萬開發者及數千家企業(包括小米、亞馬遜雲科技、藍色光標等)接入可靈API,覆蓋廣告營銷、影視製作、二次元社區等場景。

例如,二次元平臺“狸譜”藉助可靈技術實現 “動態LIVE”功能,春節期間吸引60萬用戶參與互動。

早在今年2月,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上就有可靈AI的身影。藉助可靈AI實現動態特效與實拍場景結合,給觀衆“每一幀都美如畫”的沉浸式體驗。

在亞冬會前夕,導演還藉助可靈AI完成了亞冬會會歌《爾濱的雪》。將實拍與AI生成畫面完美結合,爲全場觀衆帶來了如童話世界一般的視覺盛宴。

同樣在2024年12月,央視新聞藉助可靈AI打造了首場AIGC大型晚會“AI奇妙夜”。晚會上,漸凍症抗爭者、京東集團原副總裁蔡磊藉助可靈AI生成的數字人進行演講,並堅信:“我們終有戰勝‍漸凍症‍的那一天”,在令無數網友動容同時,可靈AI在視頻生成外所體現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擔當也引發了我們對於國產大模型的更多思考。

透過可靈AI,我們看到的是,互聯網平臺們開始找到賦能B端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而這樣一種新方式和新方法,其實是完全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式的,而是更多地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全新的方式。

可以說,可靈AI爲我們打開了一個數實融合的新通路。

對於互聯網玩家們來講,只有通過實現與B端底層的結合,通過從內在與B端用戶產生深度而多元的聯繫,才能真正將數實融合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打開行業發展的新機會。

產業迭代,互聯網玩家們的終局

如果僅僅只是從表層的營銷和概念上升級,卻並未實現產業的迭代和升級,那麼,互聯網依然還是互聯網,並未真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升級,那麼,互聯網玩家們同樣並未抵達終局。

這一點,透過可靈AI,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一點。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靈AI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通過可靈2.0模型實現了內容產業的迭代和升級。

因此,如果我們要尋找可靈AI的啓示的話,以AI來促進產業的迭代和升級,並且完成互聯網玩家們的角色和定位的重塑,無疑是一個重要方面。

可靈的多模態交互技術正通過降低創作門檻,推動AI從工具升級爲“內容引擎”。例如,影視團隊“異類Outliers”已將可靈融入劇集級創作流程,實現從劇本到鏡頭的全流程AI輔助,釋放創意試錯空間。

從劇本創作到內容發行,異類Outliers團隊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影像工業化創作流程,覆蓋從美學表達到鏡頭結構,再到複雜動作場景與細節的全面呈現。

換句話說,藉助可靈AI,傳統內容行業的生產元素、運行邏輯業已發生了深度而全面的改變。

對於每一個試圖在AI新世代有所作爲的玩家們來講,只要藉助AI實現產業的迭代和升級,並且最終有新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消費者,從而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新供給,纔算是互聯網玩家們的終局。

同樣地,實現產業的迭代和升級,同樣是AI時代必然需要達成和實現的。或許,這纔是AI時代之所以會給人們帶來如此多的想象空間的根本原因所在。

寫在最後

可靈AI的發佈,其實是有很多的啓示的。

這樣一種啓示,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其對於快手的正向驅動上,同樣還表現在其對於整個行業,特別是互聯網行業的迭代和升級上。

找到可靈AI的啓示,並且將這樣一種啓示覆刻到更多的企業,更多的行業,更多的場景之中,我們才能打開更多思考的可能性。

當可靈AI開始進擊,新世代或許已然拉開了大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