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今年熱度高的新車,YU7 算一個,作爲小米旗下首款 SUV,外界都在關注其能否交出比 SU7 更出彩的成績單。
以及由於該車的預售價很可能定在 25 萬元 - 35 萬元的區間,會直面銷量霸主特斯拉 Model Y,不少網友亦期待它能否成爲“Model Y殺手”。
從申報圖公佈到官圖亮相再到實車曝光,覆蓋在 YU7 身上的神祕面紗已經逐漸被揭曉。
只是,本以爲 YU7 的設計已經基本被摸清了,但伴隨着最新內飾圖的流出,一處設計形態出現了懸念。
具體的情況,IT之家小編接下來就和各位詳細聊聊。
內飾出現懸念
就在昨天(4 月 17 日),博主 @SugarDesign 曝光了小米 YU7 的內飾。
儘管該車仍然是試裝車狀態,但大致展現了設計理念和座艙細節,能看出多處設計和 SU7 存在差異化。
方向盤配備了多功能按鍵,擁有回正標識,隱約間能看到“紅色 Boost 鍵”。
大尺寸的顯示屏得到保留,中控取消實體按鍵,設有雙無線充電面板,水杯架移到中間。
要說起小米 YU7 內飾和 SU7 最顯眼的區別,無疑是儀表盤,這恰恰是有懸念的地方。
SU7 的儀表盤爲翻轉式,位置位於方向盤後方,離駕駛員較近。
反觀 YU7 沒用這一設計,將整個儀表盤放在擋風玻璃下方,離駕駛員較遠,採用環繞式,從左到右顯示電量、檔位、時速等信息。
單從博主分享的這張圖片來看,YU7 的儀表盤類似於遠端帶魚屏,這種形態此前在部分車型上已經有所應用。
比如在新勢力陣營中,阿維塔 12/07 就是遠端帶魚屏的代表車型。
但是,倘若 YU7 的儀表盤當真是遠端帶魚屏,那麼就和先前的爆料對不上了。
根據更早之前的諜照顯示,YU7 的儀表盤並非是屏幕,而是採用了名爲“PHUD”的技術,用投影取代屏幕。
這一點,在IT之家的評論區中,就有用戶指出了。
關於這個“PHUD”,其全稱爲“Panoramic Head Up Display”,中文可翻譯成“全景抬頭顯示”。
與傳統的 HUD 相比,PHUD 更強調全景感,顯示區域不侷限於駕駛員的前方,而是會貫穿左右側的 A 柱,呈現方式更有趣。
並且由於投影后的距離較遠,會讓駕駛員更有沉浸感,能提供更多情緒價值。
在 2023 年,寶馬曾預熱過全景 iDrive 系統,並於今年 CES 中展示了全新的 Panoramic iDrive 全景系統。
該系統的一大特色是 BMW Panoramic Vision,在擋風玻璃底部投射覆蓋整個屏幕的 3D 圖像,顯示導航、車速等關鍵信息,業內將這種新型 HUD 稱之爲 PHUD。
至於小米 YU7 究竟會採用遠端帶魚屏還是 PHUD,目前並不確定,官方至今未公佈過內飾設計細節。
因此,想要確定 YU7 的儀表盤形態,還得再等等。
外觀基本摸透
不同於內飾的不確定性,小米 YU7 的外觀設計已經基本被摸透了,畢竟官圖、實車圖、路試諜照已輪番出現。
從官圖來看,YU7 的設計語言整體沿襲了 SU7 的風格。
車頭的造型動感十足,前脣向外凸起,搭配誇張的前散熱口,展現出強烈的運動氣息。
車燈上部爲真實風道,並通過前蓋後部出口導流,日行燈呈十字型,中間有隔斷,下部爲兩個 LED 燈體,車燈下方還設有風道。
車身側面採用了隱藏式門把手,前翼子板處設有導流槽出風口,充電口位於車輛左後側,溜背造型較爲流暢。
車尾則採用透明尾燈燈罩,搭配 U 型尾燈樣式,鴨尾上方設有後擾流板,後窗上方設有擾流板,兩側配有導流槽。
從實車圖和路試諜照來看,YU7 分爲帶激光雷達和不帶激光的版本,採用掀背式尾門設計,配備無框車窗和無框外後視鏡。
剎車時,車燈呈現爲三段橫條式設計,分別位於後擋風玻璃頂部及尾門兩側;轉向燈亮起時,呈現括號形狀,位於貫穿式尾燈的兩端。
此外還有網友拍到尾燈亮起藍色燈光的照片,預計是開啓智駕後的提示燈。
總之,如果說 YU7 的內飾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那麼外觀則是毫不掩飾地展現。
缺席上海車展不意外
2025 上海國際車展開幕在即(4 月 23 日),小米屆時將帶來 SU7 全家族。
只是在小米官宣參展後,許多網友表示意外,因爲 YU7 不會在車展中露面。
有網友前去詢問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得到的回應很明確:“沒有 YU7。”
在 YU7 確認缺席上海車展後,關於缺席的原因成爲社交平臺熱議的焦點,網友們紛紛給出猜想。
但其實,YU7 缺席並不意外,畢竟早前雷軍就曾透露,YU7 的上市時間是今年 6-7 月,尚且還有一段時間。
“YU7 參展”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假想的議題,許多網友默認 YU7 會參展,很大的原因是出於曝光度的考慮,因爲上海車展是車圈關注的焦點。
但事實上,YU7 別說發佈了,連技術發佈會都沒舉行,不參展是很正常的行爲。
而且在當下,比起讓 YU7 參加車展,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擺在小米麪前 ——產能。
距離 SU7 發佈已有一年之久,但由於鎖單不斷,小米的交付跟不上。
IT之家小編查了一下,如果今天(4 月 18 日)下定 SU7,交付速度最快的 Max 版本也要在鎖單後 42-45 周才能交付。
目前,小米汽車工廠的月產能約 2.5 萬輛左右,基本被 SU7 榨乾。
倘若產能拉不起來,YU7 上市後的訂單又同樣火爆,勢必會加劇訂單積壓的情況。
而就在 4 月 15 日,位於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的小米智能製造產業基地二期項目已完成規劃驗收,伴隨着日後二期工廠的投產,交付能力勢必會大幅提升。
但是,距離二期工廠正式拉通產線還有一段時間,提拉產能也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所以,假設 SU7 和 YU7 雙雙爆單,產能在一段時間內依然會是小米最大的挑戰,屬實是甜蜜的煩惱。
坐等上市
誠然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纔會發佈,但小米 YU7 已然處於蓄勢待發的階段。
想必IT之家的家友們都清楚,在國內的汽車市場中,SUV 通常比轎車會更喫香,SU7 都那麼能打了,YU7 的表現難免會更加讓人期待。
此前,小米官方公佈YU7 的中文命名爲“御 7”,寓意“陸地戰車,御風而行”,YU7 到底能御風行到多遠,唯有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