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公佈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債權轉股權”引關注

證券日報
04-19

  4月17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創”)發佈公告稱,針對總規模約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已取得重大進展,持有債務本金約13億美元的初始同意債權人已簽訂重組支持協議,持有債務本金超10億美元的債權人正在進行簽署程序,支持債權人合計持有債務本金佔現有債務本金總額約26%。融創正向其他債務持有人尋求更廣泛的支持。

  據瞭解,本次融創境外債務重組將上市公司發行或擔保的相關債務全面納入重組方案,覆蓋了公開市場債券、私募貸款等不同類型。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融創此次重組方案的一大亮點在於“全額債權轉股權”模式。這一做法不僅有望爲債權人提供短期流動性和股票潛在升值帶來的收益機會,也有助於從根本上化解融創的境外債務風險。

  具體來看,融創向債權人分派兩種新強制可轉債(以下簡稱“新MCB”),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6.80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另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後18個月至30個月內轉股,該類總量不超過債權總額的25%。

  同時,應部分債權人建議,債務重組方案推出“股權結構穩定計劃”,向主要股東提供部分附帶條件的受限股票,通過該計劃,主要股東股權比例維持在一定水平,避免過分稀釋,賦予長期責任,讓其能夠持續爲公司核心經營事項及長遠發展貢獻力量。

  回顧融創本輪債務重組進程,從最初的方案磋商到如今正式方案的推出,並已獲得佔債權本金額26%的債權人支持,整體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不僅爲後續重組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有望成爲融創優化資本結構、改善財務狀況、推動經營恢復的重要支撐。

  “倘若本輪境外債重組順利完成,本息全額債轉股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成功削債超70億美元。疊加境內債重組的化債影響,預計將整體壓降公司近7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公司債務壓力將降至極低水平。”接近融創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幅度的負債壓降,有望幫助融創每年節省數十億元的利息支出,進一步增強財務穩定性。同時,淨資產增加、資產負債表修復,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也將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融創在化債領域頻頻迎來新進展。公司不久前發佈的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融創有息負債已降至2596.7億元,較2023年底減少181.6億元。

  今年1月份,融創總規模154億元的境內債宣佈重組成功,僅用時50余天,融創成爲了行業首家完成境內公司債整體重組的房企,預計可削降約70%的境內公司債務,且5年內不再有兌付壓力。

  在經營層面,融創在一二線城市的重點項目也持續釋放積極信號。其中,某大型AMC機構與融創就重慶灣項目達成融資合作,擬注資24.76億元保障項目後續開發建設;北京融創壹號院獲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成功完成債務重組;天津梅江壹號院二期也獲得大型央企信託5.5億元項目新增融資。

  各方支持下,融創銷售方面亮點頻出。譬如,上海壹號院今年二批次開盤當日去化率超96%,銷售額達66億元,預計近期三批次產品也將推向市場。

  “房地產市場正呈現止跌回穩勢頭,融創在一二線城市擁有大量核心資源,若債務風險加速化解,在政策與市場共振下,融創亦將有望快速回歸健康發展軌道。”嚴躍進表示。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