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來了!宇樹G1、夸父、天工Ultra等參賽,建議關注!(附概念股名單)

市場資訊
04-18

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明日開跑!宇樹、優必選衆擎等企業均參賽。

今日,北京亦莊揭曉了2025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參賽陣容。此次共有21支隊伍參賽,其中既有來自企業或研究機構的隊伍,也有清華大學、北京科技職業大學等高校科研組織。基於公開信息統計,已知有7家企業將攜自家研發的機器人蔘賽,其餘機構則大多選擇安排第三方機器人完成比賽。

此次參賽機器人的型號衆多,根據競賽規則,每支賽隊最多可安排3名參賽選手同時進入賽道。據賽事陣容,“城市之間科技隊”將安排衆擎PMOI、宇樹G1兩臺機器人蔘與比賽。

從參賽機器人數據來看,來自優必選科技的天工Ultra和逐日行者隊的逐日行者身高優勢相對明顯,達1.8米。前者實測平均時速可達10km/h,最高奔跑速度已提升至12km/h。在近日舉行的全長5公里排位賽中,天工Ultra以36分54秒的成績取得第一,被視作此次比賽的種子選手。此外,比賽也中不乏一些“輕量級”選手,比如來自北京科技職業大學的“0306”小巨人身高僅75釐米,而高擎機電研製的Mini Hi身高爲82釐米,體重僅17千克。

據ABI Research預測,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將超5000億美元,核心驅動力包括:

技術突破:多模態大模型(如GPT-4o)、仿生傳感器、神經擬態芯片;

成本下降:激光雷達價格十年內降幅超90%,推動商業化落地;

政策紅利:多省市已出臺智能機器人專項補貼,北京“具身智能創新夥伴計劃”明確三年內培育3-5家獨角獸。

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奔跑

機器人板塊行情演繹加速,汽車零部件與機器人零部件高度協同,汽車零部件/自動駕駛零部件戰略轉型可期,部分依然尚未充分定價

AI+機器人賦能,人形機器人從工業場景到通用場景的拓展路徑逐漸清晰,未來有望在服務業、工業甚至家庭場景中廣泛應用。隨着1-10階段成功度過,板塊有望迎來實質性成長,產業鏈催化不斷。

人形機器人發展迅猛!哪些公司將受益?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核心企業競爭力分析(2025年4月)

一、產業鏈全景與核心環節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分爲感知系統核心執行機構能源與控制三大模塊,其中感知系統關節執行器技術壁壘最高,國產替代空間最大。

二、核心企業競爭力與亮點

1. 感知系統:智能交互與導航核心

公司核心優勢技術突破應用場景
速騰聚創

全球固態激光雷達龍頭,適配機器人導航

M1激光雷達(探測距離400m,點雲密度160萬/秒)

優必選Walker、宇樹H1導航方案供應商

奧比中光

3D視覺傳感器國產替代龍頭

Astra Pro深度攝像頭(1080P分辨率,成本較海外低50%)

小米CyberOne、傅里葉GR-1視覺模組

地平線

車規級AI芯片技術遷移至機器人

征程6芯片(算力128TOPS,功耗30W)

優必選Walker S1決策系統

2. 關節執行器:運動控制技術壁壘

公司核心優勢技術突破客戶合作
綠的諧波

諧波減速器國產化率超60%

P齒形設計(壽命8000小時,精度30角秒)

優必選、傅里葉、宇樹

雙環傳動

RV減速器市佔率國內第一

環動科技RV減速器(精度誤差<1弧分)

特斯拉Optimus、智元遠征A2

步科股份

伺服電機與驅控一體化解決方案

KMC系列伺服系統(響應時間0.1ms,支持六維力反饋)

優必選、星動紀元

鳴志電器

空心杯電機全球第四

12mm空心杯電機(扭矩密度3.2Nm/g)

優必選靈巧手、傅里葉GR-2

3. 能源與控制:續航與智能升級

公司核心優勢技術突破應用案例
寧德時代

高密度電池技術

120Wh/kg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5000次)

優必選Walker、宇樹H1供電方案

匯川技術

工業自動化控制龍頭

SMC系列伺服驅動器(支持EtherCAT總線,延遲<1ms)

智元遠征A2、傅里葉GR-1控制系統

瑞芯微

機器人主控芯片設計

RK3588芯片(8nm製程,NPU算力6TOPS)

星動紀元STAR2、優必選教育機器人

三、賽事機器人技術對標

參賽機型核心技術指標研發企業優勢
優必選天工Ultra

身高1.8m,時速12km/h,6自由度關節

全球首款通過ISO 13482認證的服務機器人,2024年營收佔比達15%

宇樹G1

成本9.9萬元,43自由度,支持反向驅動

全球首臺消費級人形機器人,2024年銷量破萬臺

逐日行者

身高1.75m,碳纖維骨架,動態平衡算法

傅里葉自研FSA執行器,醫療康復場景適配

高擎Mini Hi

重量17kg,82cm身高,模塊化設計

五洲新春行星滾柱絲槓技術,適配工業巡檢場景

四、政策與市場驅動

  1. 政策紅利
  • 北京“具身智能創新夥伴計劃”明確2027年培育3-5家獨角獸,單項目最高補貼1億元

  • 上海將人形機器人納入“未來產業”專項,給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升至150%

  • 成本下降
    • 激光雷達價格十年內降幅超90%

    • 諧波減速器國產化率從2021年15%提升至2025年60%(綠的諧波主導)

  • 商業化落地
    • 優必選Walker在比亞迪工廠實現車標質檢(效率提升25%),2025年目標交付1000臺

    • 宇樹H1進入蔚來工廠搬運測試,單臺日工作時長20小時

    五、風險提示

    • 技術迭代風險

      :通用人形機器人仍面臨環境適應性瓶頸(如雪地行走誤差>15cm)

    • 成本壓力

      :當前人形機器人BOM成本約25萬,需降至

      10萬以下才具備大規模商用條件

    • 政策波動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可能限制中國機器人出口數據合規性

    數據來源:企業年報、高工機器人、智研諮詢(2025年4月)。

    (轉自:金融小博士)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